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断舍离”现代科技,用一周时间体验1993年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AI科技 2025年08月12日 19:18 0 aa

上周休假五天,我做了个有意思的实验:试着用1993年的方式过一周。那一年正是模拟时代的尾巴,互联网、Windows也未普及(还是DOS 6.22 + Windows 3.1),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故事五年后才开始连载,第一波互联网泡沫还没影呢。那会儿我还是个弟弟,对当年的生活还有些模糊的记忆,但放到今天,我还能在那样的世界里正常过日子吗?

“断舍离”现代科技,用一周时间体验1993年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整整一周,除非工作和紧急情况非用不可,我彻底告别了现代科技。出门揣着随身听,用纸质日程本记事,有事打电话而非发消息。一开始手忙脚乱,到最后却莫名觉得踏实。这一周的经历,且听我慢慢说。

周一:翻箱倒柜找90年代物件

醒来时差点懵了——平时靠手机闹钟叫醒,可1993年哪来的手机?等反应过来,已经晚点了。赶紧爬起来,匆匆忙忙给孩子穿衣喂饭,送他们去学校。

紧接着又犯了难:接下来该干什么?既没有手机提醒,也没有电子日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候才后知后觉:开始实验前真该多准备准备。

“断舍离”现代科技,用一周时间体验1993年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好在我毕竟真真切切经历过1993年,至少知道该找些什么。不过想淘个能用的CD随身听可不容易。旧货市场里堆着不少,大多是坏的,最后总算挑着一个勉强能用的,还顺带收了几盘CD:《唐朝》《Dangerous》,还有一张威猛乐队的老专辑《Make It Big》

没用过CD随身听的人可能不知道,这玩意儿也就一本平装书大小, 早期机型根本没有防震缓存,走路时总会因震荡出现杂音,还特费5号电池,现在瞅着跟博物馆展品似的。平时我听歌都用网易云,可这一周,只能靠这些CD过活了。

90年代的媒体,是另一种味道

那台随身听娇气得很,5号电池耗得飞快,每天晚上都得换下来充电(没错,我用的是可充电锂电池,勉强算作弊了,如果是普通碱性电池,恐怕要施展我的“咬电池”大法了)。而且只要走快一点就卡碟,非得站着不动才能顺顺当当地听。

“断舍离”现代科技,用一周时间体验1993年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90年代可没有喜马拉雅听书,我试着听了会儿中波频段的评书,没几分钟就切到了调频。不能按需点歌确实有点怪,但反而一身轻松——少了件需要费心琢磨的事。

说实话,我还用家里的VCD机放了从音像店租的碟。那会儿谁家还留着录像机啊?旧货市场里连台能转的录像机都找不着,只能退而求其次用VCD。不过带孩子去“音像世界”挑碟的感觉,一下子勾起了对当年租碟时光的怀念。孩子们盯着满墙的碟片眼睛发亮,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这波绝对不亏。每天守着看两集《幽游白书》,也像我小时候那样,放学就往家冲。

周二:重新学会“沟通”

我得找回用固定电话的感觉。家里早就没座机了,只好把那台熊猫牌老电话机摆在门厅的桌上,权当家用座机。这感觉太奇妙了——想联系谁,就得走到门厅拿起听筒,跟90年代我家厨房墙上挂着的那台座机一个用法。

我逼着自己打电话,而不是发消息。有个朋友接到我电话时吓了一跳——认识这么多年,我好像还是头回给他打座机。

周三:手写记事的日子

没了Outlook邮箱日历和待办清单APP,我彻底懵了。头两天过得兵荒马乱,但到了周三,居然慢慢习惯了没有消息提示、没有社交媒体的日子。说真的,这种清净感还挺让人舒服。我在小卖部买了本日程本,总算解决了记事儿的问题——反正就用一周,犯不着买贵的。

“断舍离”现代科技,用一周时间体验1993年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这得靠点自律。没有推送提醒,也没有智能手表震动,只能逼着自己一天多翻几次本子。什么都得手动来:记个事得一笔一画写清楚,这种认真劲儿我都快忘了。虽然麻烦,但确实能让人专注。手写下来的事儿,好像更真切,也记得更牢。

周四:寄一张慢悠悠的明信片

到了周四,日子过得顺多了。唐朝乐队和乔治·迈克尔的歌听了一周,居然还没腻。本来想再淘几张CD,想想还是别花太多钱了。

我还给上海的朋友寄了张明信片——纯粹逗逗他,这年头谁还寄这玩意啊。特意去邮局买了邮票,仔仔细细贴好。换作平时,我早发个表情包过去了,可1993年哪有这东西。不巧的是,邮政那一阵正好赶上分拣延迟,不过90年代寄信,本来也没指望能立马收到回复。

周五:当年的“神作”,现在玩着有点懵

现代游戏早就把我惯坏了。当我找出智冠的《麻雀学园》,在老康柏486 DX2电脑上输入“Majiang”命令行运行时,差点没愣住:16色画质糙得像出土文物,操作选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久未搓麻的我怎么也胡不了清一色,看不到过场泳装女郎。才意识到,游戏这几十年真是天翻地覆。

“断舍离”现代科技,用一周时间体验1993年的生活是什么感觉?

现在我要么用高配电脑打游戏,要么抱着PS5联机《怪物猎人荒野》,偶尔还戴VR眼镜打打乒乓球。早就习惯了细腻的画质、光追特效、跌宕的剧情和高帧率。可1993年的游戏哪有这些啊!但我明明记得小时候能把《德军总部3D》《文明》翻来覆去玩上好几个小时。

这一周,我悟到了什么

一周的“90年代生活”结束了。我发现有些东西其实没怎么变:微波炉、冰箱、日常吃的饭菜,跟当年差不太多。但1993年的日子,确实更慢、更安静。这个实验让我明白,自己有多依赖现代科技填补每一段空闲时间。暂时抛开这些,反而能更专注地活在当下——哪怕只是暂时的。

我会完整听完一整张专辑,而不是跳着听Playlist;会牢牢记住约定的事;会跟人在电话里好好聊天,陪孩子哈哈大笑。这些事,其实比想象中更重要。

还会再试一次吗?当然。推荐大家试试吗?或许可以,尤其是当你觉得生活太满的时候。不如暂时放下手机,听听当年的歌,慢下来看看周围。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