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杭州日报,近日,作为基地首批签约孵化项目之一,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羲之”已进入应用测试,其精度比肩国际主流设备,标志着量子芯片研发从此有了...
2025-08-18 1
濮阳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助力航班实现碳减排。
从浑浊的地沟油原料到清澈的SAF成品,蕴藏着“点废成金”的科技密码。
君恒生物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对各类油脂样本进行精密分析。
君恒生物厂区内,装置高效运转,“吞”下地沟油原料,产出SAF等产品。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邓放 摄
□本报记者 逯彦萃 师喆 张晓静
地沟油与飞机的距离有多远?
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原本是云泥之别。但在濮阳市,二者之间竟然靠两条“链”紧密相连。
一条是产业链。从濮阳市各大餐馆后厨收集的潲水油、地沟油,在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恒生物”)的巨型装置中经历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蜕变为清澈透明的生物航油,注入国内外航班的油箱,践行碳减排的绿色承诺。
一条是创新链。无论是君恒生物的研发实验室,还是濮阳市首个省实验室即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或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与濮阳市有密切合作的“外置大脑”,都找到了支撑点“废”成金、反哺生产线的核心技术“密钥”。
两条“链”深度耦合、持续转动,地沟油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飞机引擎的“绿色动力”,也为濮阳这座石化城擘画出崭新的绿色转型图景。
探起点
一家民企的自主创新
生物航油、生物航煤、可持续航空燃料(简称SAF)——名称不一,本质相同。相比传统航空燃料,SAF可助力航班减碳近八成,已成为全球航空业激烈角逐的新赛道。2025年是SAF需求实质性释放的开始,欧盟、澳大利亚等多国家和地区的强制混掺政策落地,中国民航也将完成“十四五”规划“累计使用5万吨”的目标。
“我们走在政策和标准之前。”君恒生物总经理张霖的自信,来自这家企业的前瞻布局。2024年初,君恒生物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该企业斩获“四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生产SAF的民营企业、第一家获民航适航证的民企、规模最大的SAF生产基地、第一家具有SAF商业化能力的企业,含金量十足。
但几年前,君恒生物还只是濮阳“石化大军”中生产白油、润滑油基础油的普通一员。为何它能率先突破?张霖说:“当时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盈利也挺好,但没有技术‘护城河’,大家都能干,根本拼不出头。”这份源自市场最前沿的“生存焦虑”,成为君恒生物最敏锐的创新雷达。
2015年,地沟油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君恒生物的目光。企业最初的盘算很务实:用它加工成国际燃料界的“宠儿”生物柴油,稳稳当当挣钱。但在技术路线探索的“冒险”中,他们发现更广阔的蓝图——地沟油至生物柴油的链条进一步延伸,可“飞”上天成为SAF。没有太多犹豫,君恒生物便锁定了这条更具竞争力、更高附加值的路径。
技术是横亘在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刚开始找了很多科研院所、高校,拿出真金白银寻求合作。”张霖坦言,当时技术不算成熟,更多是实验室成果,工业化放大需要企业自己摸索。
创新的过程,代价高昂。“有一个催化剂用了两个礼拜就不行了。”张霖算了一笔账,换一次催化剂1000多万元,换一次得停工30多天,每停工一天就要损失100万元。“但不管怎样,我们就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更多核心技术属于‘久病成医’。”张霖打趣说,比如“驯服”成分复杂的地沟油。相比国外技术匹配的相对“娇气”的废弃植物油或过期油脂原料,君恒生物在生产一线淬炼的技术,对杂质多的中国本土“地沟油”适应性更强,降本提质增效有一手。
2022年,君恒生物厚积薄发。该企业生产的首批1万吨烃基生物柴油扬帆出海,直抵荷兰阿姆斯特丹,创下我国绿色高端燃料单船出口量纪录。随后,其SAF技术跻身全球前五,SAF产品获得欧盟认证,与壳牌、道达尔能源等国际巨头签下长单。2024年6月,君恒生物成功向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交付首单800吨SAF,国内市场实现零的突破。今年8月16日,中国航油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与君恒生物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君恒生物赢得航空能源“国家队”的“硬核投票”。
从濮阳“石化老兵”到全球SAF赛道“领跑者”,君恒生物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将地沟油与飞机的距离,缩短到自主创新的起跑线上。
走通途
一座油城的产业赛道
2024年6月,河南航投在卢森堡发行2亿元人民币债券,所募资金直指SAF研发。这场“空中丝绸之路”的资本新突破缘何链接濮阳?
“布局未来产业,方有更多创新发展。”濮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君恒生物撬开SAF市场大门,这座城市迅速以君恒生物为“链主”,立足现有资源禀赋,构建全产业链条。
向上扎根——
君恒生物SAF产能逐步扩大,原料压力也随之而来。“子公司深入全国各地市收运地沟油,同时积极寻求外部企业合作。”君恒生物相关负责人张振霞说,更高效、更稳定的供应网络,是他们的刚需。
“我们提纯的废弃油脂,君恒生物能直接用!”濮阳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负责人陈亚辉底气十足。在该市3600余家餐饮实体后厨,处理厂的收运车每天都来,咔嚓一声就吞下整桶潲水。凭借每天60吨的处理能力以及提油、厌氧消化等智能化工艺流程,处理厂成为濮阳地沟油“脱胎换骨”的关键一环。
2024年9月,处理厂与君恒生物签下长期订单;目前,处理厂直供君恒生物的产品占比已高达90%。
向下拓展——
君恒生物的SAF直上云霄,其副产品生物轻油却成了“价值洼地”。如何填平它,成为一道关卡。经由濮阳市科学院“牵线搭桥”,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原石化”),用生产线的改造提升给出解决方案。
2024年9月,2500吨生物基聚烯烃在中原石化成功下线,原料正是君恒生物的生物轻油。据介绍,聚烯烃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生物基聚烯烃虽更具环保优势,却在技术工艺、原料和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应用难度。
“我们的产品是国内首款生物基聚烯烃产品。敢为人先,才能抢占绿色高地!”中原石化项目专班仅用11个月,便打通“变废为材”的全流程,并通过国际可持续性和碳认证,为走向欧洲、日本等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句老话在濮阳市有了新注解。当企业冲锋陷阵开辟赛道,城市以全链思维铺就“通途”。从街头收运车的轨迹,到卢森堡交易所的电子屏;从餐厨垃圾的酸腐气息,到生物聚烯烃的洁净颗粒——濮阳市用一套产业组合拳证明,“地沟”连“蓝天”之路,将有更多美好风景。
破堵点
两链融合的发展启示
当前,君恒生物的“一号工程”正开足马力,全力冲刺100万吨/年废弃油脂加工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建设。该项目不仅是全国在建的最大SAF产能项目,更跻身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预计2026年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君恒生物将未来“押注”于此,绝非盲目。该项目承载着其自主研发的“硬核”科技,能使生产成本同比降10%,产品回收率提升5%,总产能激增4倍。“前有国际巨头环伺,后有行业新锐追赶。这场升级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张霖的语气里透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但这一次,君恒生物并非孤军奋战。濮阳市的“创新引擎”正为其提供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
2024年2月28日,濮阳首家省实验室——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正式落地,与市科学院一体化建设。这艘“创新航母”的启航,成为濮阳驱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高速转动的核心支撑。
“企业盯着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做创新,我们盯着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做服务。”濮阳市科学院执行院长张永胜直言不讳,科学院甘当“桥梁”,不求顶天但求立地,通过项目牵引、人才导入,实实在在为两链融合“补位”。
5月19日,两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油脂结构定向设计及靶向脱氧精准异构高产生物航空燃料技术”与“软链烷烃功能化催化转化生产全产业链航空燃料关键技术”联合启动会在濮阳市举行。
这是一次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最强大脑”的集结:中国林科院林化所蒋剑春院士领衔11位权威学者“坐镇”质询,来自顶尖院所和龙头企业的30余位研发骨干共绘蓝图。
这也是君恒生物首次“叩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门。在濮阳市科学院推动下,蒋剑春院士团队多次深入君恒生产一线“把脉”技术路线,定向脱氧、精准异构、全产业链集成等“硬骨头”攻关有了科技资源保障。“市科学院‘懂两头’,深谙企业痛点,精准对接能‘开方治病’的科研资源,是推动双方建立深度互信的‘金牌媒人’。”张霖赞许说。
科研人才“沉”到车间,解的更是“燃眉之急”。早在君恒生物通过民航适航认证的关键阶段,顾明龙等多名科研人员就被濮阳市科学院派驻企业,与企业技术员并肩作战,24小时轮班攻坚。该院发挥300个专项编制的引才优势,采用“编制在院、服务在企”的创新模式,将最适配的人才输送至企业最渴求的研发“战场”,“精准滴灌”。如今,顾明龙已加入君恒生物为科研专门成立的子公司,成为技术中坚。
采访尾声,张霖“剧透”了君恒生物的几件新“利器”:一套完全自主研发的新型反应器装置,能在现有流程前“加装”预处理环节,“吃”下成分更复杂的废弃油脂原料;瞄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从中“炼”出低成本木焦油新原料……据悉,来自日本、葡萄牙的企业已闻讯而来,询问技术转让可能。
君恒生物厂区入口,“为绿色航空加油”的标语下,张霖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说:“我们会把内功练得更扎实一些,让中国科技领跑世界!”
专家观点
传统石化城市的转型发展启示
□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副主任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永胜
立足全球航空绿色转型趋势,濮阳市生物航煤产业以君恒生物为引领,构建“非食用油脂—航空燃料—生物材料”全产业链体系。历经5年自主攻关,突破“废弃油脂加氢脱氧—异构化”核心工艺,开发专用催化剂,实现SAF全生命周期减碳85%。濮阳创新建立“产业立题、企业出题、科技解题”机制,联合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研发新型催化剂与生物基聚烯烃,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据统计,2050年SAF需求预计3.58亿吨,君恒生物加速战略布局,计划将年产能从当前24万吨跃升至2026年百万吨级。依托“原料—转化—认证”全产业链优势及与中原石化联产生物基聚烯烃的协同效应,企业实施双轨推进:突破油脂定向转化等技术瓶颈提升原料兼容性;加速百万吨SAF项目及原料基地建设,为全球绿色航空燃料产业提供关键支撑。
君恒生物的发展轨迹正是近年来濮阳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回望濮阳作为传统石化城市的转型之路,核心启示在于“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非食用油脂—航空燃料—生物材料”全链条闭环,实现“废碳”资源化,为传统石化城市转型提供示范;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锚定国家“双碳”目标,围绕产业需求精准配置要素,构建“政府统筹+新型研发机构支撑+企业主导”创新体系,走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特色路径;三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通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SAF国产化突破并带动生物基新材料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动能。
面向未来发展,建议从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快制定实施航空燃料掺混标准;在原料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废弃油脂回收体系;在市场培育方面,完善绿色金融等激励政策,多措并举降低SAF应用成本,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据杭州日报,近日,作为基地首批签约孵化项目之一,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羲之”已进入应用测试,其精度比肩国际主流设备,标志着量子芯片研发从此有了...
2025-08-18 1
随着鸿蒙生态的蓬勃发展,其操作系统(HarmonyOS)的技术栈与开发工具链正以超高速度迭代与完善。对于广大开发者而言,这既是充满机遇的新大陆,也意味...
2025-08-18 2
濮阳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助力航班实现碳减排。从浑浊的地沟油原料到清澈的SAF成品,蕴藏着“点废成金”的科技密码。君恒生物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对各类...
2025-08-18 0
空间智能落地还需要多长时间呢? 通过大模型与时空数据的深度融合,高德重塑了出行体验,智能、高效、贴心。接下来我们就来拆解小高老师智能体和AI导航的硬核...
2025-08-18 0
多知8月15日消息,近日,昆仑万维发布并开源自研世界模型Matrix系列中Matrix-Game交互世界模型的升级版本——“Matrix-Game 2...
2025-08-18 0
英伟达已经证明,得罪中国捞不到任何好处。一边是美方变本加厉地“吸血”,一边是中国强势崛起的国产替代,在这场芯片博弈中,原来自己才是真正的输家?据英国《...
2025-08-18 0
文|洞见新研社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聚光灯下,年过七旬的寇振海略显生涩地按压着荣耀畅玩70 Plus侧边的实体AI键,“点外卖”、“买菜”的指令声在...
2025-08-18 0
近日,小米REDMI显示器带来了A27U Type-C版2026。目前新产品已登陆电商平台,并开启了预售抢购,显示预售价格为1399元。另外支持3期免...
2025-08-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