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国产大飞机AG600的“雷电铠甲”来自合肥

AI科技 2025年08月26日 18:20 1 admin

大皖新闻讯近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获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该机型迈入规模化生产新阶段。这款既能在万米高空翱翔又能在海浪中起降的“鲲龙”,其雷电防护系统由合肥一家企业——中航工业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保驾护航。

国产大飞机AG600的“雷电铠甲”来自合肥

“鲲龙”AG600飞机全机雷电效应验证试验现场

深耕飞行器雷电防护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是一家在合肥蜀山区成长起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飞行器雷电防护领域的奠基者与领跑者,合肥航太深度参与了AG600飞机的雷电防护试验研究工作。

飞行器雷电防护系统对飞行器的安全至关重要,一架飞机的雷电防护系统就是它的“金钟罩”。合肥航太深耕电磁环境效应领域数几十年,涉及我国航空工业几乎所有新型飞机的雷电防护试验研究工作,如新舟60、C909、C919、C929、大型运输机等飞机、以及直11、中法合研AC352/EC175等直升机、无人机、浮空球等等。

“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动式全机雷电试验装置、亚洲单层高度最高的雷电综合试验室、全球领先的极高雷电压和全参数雷电流试验装置,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合肥航太总经理、中航工业飞机雷电防护首席专家段泽民介绍道。

近日,合肥航太建设的强电磁环境防护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还入选了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试基地并正式授牌。这一基地是依托国家部委“十三五”立项的重大试验设施,核心指标全球领先,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规模化生产跃升的关键平台。

开辟电磁安全“新战场”

如今,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空经济的浪潮下,合肥航太提前布局,将航空级雷电防护技术延伸至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一新赛道。近期,公司成功完成国内首例eVTOL航空器雷电分区试验,为沃飞长空AE200-100机型确定雷电初始附着区域,拉开其雷电防护适航取证的进程。

针对eVTOL复合材料多、电磁敏感性强、低空运行易遇雷暴等特点,合肥航太开展了数千次不同姿态的雷电试验,为低空飞行器安全保驾护航。此外,公司还与白鲸航线、零重力等eVTOL企业达成雷电、静电、HIRF等电磁防护适航取证战略合作,助力我国低空经济航空器突破安全瓶颈。

“我们正在研发微型雷电传感器、构建‘雷电大数据中心’,通过AI预测雷暴路径,为每架飞行器提供专属‘雷电天气预报’,赋能万亿级低空市场安全启航。”段泽民介绍。

擘画低空经济宏伟蓝图

合肥航太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营造的一流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蜀山区深厚的科创基因、完善的产业政策、高效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合肥航太相关负责人表示,蜀山区在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室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助力公司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在“十五五”期间,合肥航太将持续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平台。“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架中国制造的飞机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都能在雷霆万钧中稳如泰山。”段泽民自信地说。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徐明 季云冈

编辑 彭玲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