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宁沪双城共绘人工智能产业新图景!南京人工智能产业(上海)合作对接会举办

排行榜 2025年08月15日 10:29 0 aa

8月13日,以“‘宁’聚‘沪’力·智启未来”为主题的南京人工智能产业(上海)合作对接会在上海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由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京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及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深化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推动宁沪双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活动现场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吸引沪上人工智能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数十家单位参与。

宁沪双城联动,从历史联姻到未来共进

南京与上海,同为长三角核心城市,既是长江经济带的双子星,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版图上的重要支点。从1431年郑和船队的补给合作,到2025年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与上海企业联合申报6G专利,宁沪两地的产业互动贯穿了中国近代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过程。

宁沪双城共绘人工智能产业新图景!南京人工智能产业(上海)合作对接会举办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和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近年来,南京始终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技术攻坚引领产业升级,以应用创新助推生态提质。

截至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了3000亿元,集聚了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重量级的创新主体,涌现出了埃斯顿、硅基智能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承载了车路云一体化应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等一批国家级试点,呈现出加速提质的良好态势。

“宁沪两地不仅共享长江的奔腾之势,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携手同行。”据了解,2023年上海黄浦区启动中央科创区建设,2025年南京河西中央科创区挂牌成立,上海作为全球科创资源的集聚地,其开放创新的生态与南京的产业基础形成互补,双方聚焦AI芯片、AI+交通、AI+金融等细分赛道,共同构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活动现场,南京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与国泰海通证券,南京河西中央科创区与国泰海通上海分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未来,两地将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场景应用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样板。

建邺崛起,“三高特质”构筑AI产业新高峰

作为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建邺区在此次对接会上展现出强劲的吸引力。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建邺区GDP突破1400亿元,增速位列主城区第一;税收总收入达480.2亿元,总量居全省区县第三;集聚总部企业57家、纳税亿元楼宇47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建邺区的“三高特质”即城市高品质、产业高能级、人口高素质,成为其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落户的关键。

城市高品质方面,建邺地处南京城市中心,毗邻长江与秦淮河,坐拥金鹰世界、德基中心等高端商业综合体,以及江苏大剧院、奥体中心等文化地标。区域内长江岸线生态走廊、金鱼嘴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兼具国际化与宜居性的营商环境。

产业高能级方面,建邺区聚焦“金融+数字经济”双轮驱动,已形成以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五八集团华东总部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目前,区内集聚互联网企业20强中的13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人口高素质方面,建邺区实有人口86万,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全市第一,17-40岁年轻人群占比超40%,每年新增2万名“高净值+高学历”人才。这一人口结构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充沛的人才储备。

在南京河西中央科创区的布局中,建邺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打造覆盖AI芯片、AI+交通、AI+金融、AI+健康等六大细分赛道的产业集群。目前,区域内已落地8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包括百川智能、文远知行、海飞科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建邺区不仅是南京的‘城市客厅’,更是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的‘强磁场’。”河西中央科创区通过“数据智算自由港”“科创生态企业链”“AI潜力强赛道”三大引擎,正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峰。

政策赋能与生态共建,点燃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新引擎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下一步,南京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运用,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突破,依托科创平台开展大模型基础研究,推进具身智能等技术攻关,催生原创产品。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创新行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计算规模达2.5万P,力争超3万P。

三是加快应用场景拓展,南京正建设人工智能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将培育100个以上标杆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南京方案。

此次对接会的另一大亮点,是建邺区推出的“四份礼单”。叠加发力的政策支撑、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撑、专业一流的生态支撑、亲商安商的服务支撑。

政策支撑方面,南京市明确将河西中央科创区纳入全市“两城两区两港两中心”创新枢纽体系,并每年投入超1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针对企业落地,建邺区按照“1+N”产业政策给予扶持,对总部或研发中心给予重点支持。

金融支撑方面,建邺区依托“金融城”优势,汇聚华泰证券、苏商银行等6家金融总部,以及备案规模超2400亿元的基金资源。活动现场,多家基金机构表示将加大对南京人工智能项目的布局力度。

生态支撑方面,建邺区通过小米华东总部、阿里巴巴江苏总部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涵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目前,区域内已建成306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甲级写字楼数量全市最多,南京数智城等数字经济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服务支撑方面,建邺区创新推出“小莫”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亲清·政务港”实现一站式政务服务。这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赢得了与会企业的高度评价。

活动现场,上海极豆科技政府事务负责人刘青说:“南京建邺区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布局非常系统,政策支持力度大,生态协同性强,我们期待与本地企业开展更多合作。”

随着宁沪双城合作的深化,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了解,到2027年,建邺区力争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新增产业人才超10万人。

此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宁沪两地企业搭建了合作桥梁,也标志着南京人工智能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资源的汇聚和产业链的完善,南京与上海的“双城记”必将续写新的传奇。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陆家嘴金融网

责编:顾舒徐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