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5690道坝垛有了“智慧大脑”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4日 18:53 0 aa

来源:【黄河网】

文丨刘君瑜

点开手机,黄河河南段5690道坝垛的动态数据已接入河南数字孪生黄河矩阵,水流形态、河床演变、坝体应力等信息跨越大河两岸,飞向“云”端。

这是河南河务局自主研发并在试点河段投入应用的“河道工程安全动态评价预警系统”,成为守护黄河安澜的“智慧大脑”。

5690道坝垛有了“智慧大脑”

河道工程的“健康管家”

“以前河道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现在靠的是大数据分析。”豫黄智慧河务研发团队负责人张弛打开屏幕,调出当日防洪工程安全风险预警等信息。

河南黄河两岸,1962颗“智能石头”精准捕捉根石位移,沿河布设的水位计计量着水面脉动,无人机定时巡航勾画着坝垛形态,无人船搭载多波束测深仪动态扫描水下地形……这张由“天空地水工”编织的立体感知网,构成数字孪生黄河的数据基石,担负着险工、控导工程工情险情的全天候实时“监测、感知、预警”使命。

5690道坝垛有了“智慧大脑”

但海量感知数据如何变成有用的信息?

研发团队紧扣河南黄河保护治理需求,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导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这些实时数据与人工建模、高精度倾斜摄影、水下地形勘测成果相融合,在数字空间精心勾勒黄河实景。

自此,黄河河南段5690道坝垛被“搬进”虚拟空间,河道安全管理拥有了穿透水体的“智慧之眼”。可透视、可测量、可推演的动态三维数字孪生体系悄然织就,构成一套精密的河道工程“健康指标体系”。

5690道坝垛有了“智慧大脑”

老河工经验注入“豫黄大脑”

“所有环节都在‘云端’互联,实现了工程安全‘全要素’管理。”技术人员打开河南数字孪生黄河一体化平台,“豫黄安澜、豫黄河湖、豫黄安全、豫黄水资源、豫黄运管、豫黄建设”六大版块正在高效运转。

作为“豫黄安澜”的子系统,河道工程安全指数动态评价预警系统的核心智慧在于其动态评价与超前预警能力。面对海量多源的监测数据洪流,该系统能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构建专属河南黄河的“数据优选子集”,如同为复杂河道安全提炼出核心密码。

5690道坝垛有了“智慧大脑”

“一旦发现异常苗头,系统不只是报警。”技术人员边演示边说,“它还将启动另一个核心功能——智能生成险情抢护方案。”

汛期,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进一步凸显。当监测到滑坡、管涌等突发情况时,系统自动从庞大的历史抢险案例库中找出最相似的成功经验,适时调整防守重点,动态生成防守策略,为抢险救灾抢出黄金时间。

如何变被动抢险为主动防御?关键在于前瞻性研判风险。

研发团队赋予系统强大的学习能力。他们把历史险情数据作为“教材”,训练出一个智能模型。该模型就像经验丰富的老河工,能基于实时监测到的数据,敏锐捕捉异常信号,对潜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这套智能评价模型结合智能物理模型、“天空地水工”全方位监测数据,不仅能全面反映工程的安全等级,更能反向推演可能引发问题的关键因素,智能匹配历史经验。

“智能中枢”精准锁定风险点

今年汛前,河道工程安全指数动态评价预警系统进行了7次模拟,通过对多元数据的融合处理和智能推演,锁定46处靠河工程作为防守重点。生成的工程风险预测报告不仅标注了风险区域具体坐标,更研判了风险演化趋势,为工程防守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

目前,该系统已覆盖河南黄河省、市、县三级管理单位,成为日常运行和防汛决策的“智能中枢”。它日夜不停地分析遥感影像、运行AI算法、计算防洪形势指数,实现堤防工程“一图可查、实时监控、自动预警”,显著提升了水旱灾害防御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

“数字化让黄河工程安全管理更智能、更高效。”河南河务局防御处工作人员表示。未来,随着数据积累与算法优化,“智慧大脑”将持续升级,具备更敏锐的感知、更精准的研判和更高效的处置能力。

“点一点”手机,实时监测坝体“脉搏”;“看一看”系统,三维透视坝基变化;“听一听”AI,秒级预警及抢护方案跃入耳中……科技为母亲河安澜注入新动能。

从河道巡查预警机到“智能石头”,从孪生模型到豫黄智慧河务“1+6+6+N”数字矩阵——这条古老的母亲河,正在数字赋能下焕发新生。

END

编辑:范江涛 王静琳 王宁

审核:项晓光

5690道坝垛有了“智慧大脑”

本文来自【黄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