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当机器人“扭动腰肢”,中国机床在啃什么“硬骨头”?

今日新闻 2025年08月19日 14:22 0 admin

走进北京亦庄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仿佛踏入未来工厂的预演场。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正进行高强度格斗,优必选的Walker S2灵活地搬运着工业料箱,“慧思开物”平台展示着跨场景协同作业的魔力...超过1500款机器人产品在此竞技,人形机器人无疑是全场最耀眼的明星。这背后,一场关于“工业母机”——机床产业的静默革命,正伴随着机器人的每一次精准动作而加速推进。您是否好奇,支撑这些未来科技落地的基石,正经历着怎样的蜕变?

人形狂潮,点燃超精密制造的“芯”需求

人形机器人,这个曾被视作科幻代名词的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现实。中国电子学会预测,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逼近8700亿元;更长远看,中国信通院预计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将超1亿台,市场规模达十万亿级别!政策东风同样强劲:国家层面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设立万亿创投资金培育;北京、深圳、湖北等地纷纷出台专项扶持,从资金到场景全面护航。

然而,要让这些机器人真正“活”起来,能精准抓取、灵活运动,其核心部件的制造堪称一场微米甚至纳米级的精密挑战。行星滚柱丝杠的螺纹精度需控制在±1微米(一根头发丝的1/70)以内;谐波减速器的柔轮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Ra≤0.1微米(纳米级别)!传统机床对此束手无策。


“毫厘之争”:超精密机床的国产攻坚战

这直接引爆了对超精密车床、磨床、车铣复合机床的迫切需求。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进程,正强力拉动这条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赛道”向上狂奔。市场机构预测,仅考虑丝杠加工需求,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产量若达百万台,相关车床/磨床市场规模就将超50亿元;加上减速器、关节轴承等部件,整体市场空间轻松突破百亿。

然而,这块诱人的蛋糕,曾长期被德国、瑞士的精密设备牢牢占据。数据显示,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一度低至仅约6%,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境明显。差距在哪里?以轧辊磨床为例,它要求达到≤3微米的几何形状精度和纳米级的表面一致性,涉及材料、结构设计、多轴联动、智能算法等全方位的技术壁垒。

当机器人“扭动腰肢”,中国机床在啃什么“硬骨头”?


  • 令人振奋的是,国产厂商并未缺席这场“毫厘之争”,正加速突破:
  • 浙江海德曼:其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跳动精度达0.5微米,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供货国内丝杠厂商。
  • 华辰装备:研发的P0级滚珠丝杠磨床(导程误差≤3μm),专攻行星滚柱丝杠制造,已获福立旺百台订单。
  • 广东创世纪集团:作为宇树科技主要供应商,其专为机器人关节、骨架设计的五轴设备一季度销售火爆。
  • 埃弗米:GMU系列五轴加工中心通过自研高性能主轴及摇篮转台技术,实现微米级高效生产。
  • 华中数控、科德数控:发力自主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力求实现与主机的“一体化”突破。


“工业母机”的觉醒:从规模到价值的跃迁

人形机器人带来的超精密需求,只是中国机床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的一股强劲浪花。纵观整个“工业母机”领域,变化同样深刻。

一方面,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升级。《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显效;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需求激增,都在倒逼机床向高精度、高柔性、高智能方向跃升。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近期推动的“机床装备技术就绪度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更是引入了源自NASA的航天级成熟度评价体系,旨在用更科学的方法牵引产业技术爬坡。

另一方面,挑战依然严峻。行业整体营收承压,利润空间被压缩,尤其是核心功能部件、高端数控系统(机床的“大脑”)等领域,国产化率虽有提升但仍需加速。例如,高端智能型数控系统国产化率较低,高端丝杠市场仍由海外巨头主导(如滚珠丝杠国产不含台系厂商市占率仅约4%)。这提醒我们,从“能用”到“好用”、“领先”,仍需在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上持续攻坚。

当机器人“扭动腰肢”,中国机床在啃什么“硬骨头”?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脉搏:产业链的共振与机遇

人形机器人的爆发与机床产业的升级,绝非孤立事件。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创新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物理载体,是智能化的终端体现;而高端机床,则是将这些智能化设计精准“雕刻”成现实的核心工具,是支撑整个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石。

激光设备切割出精密的部件轮廓,数控系统指挥着机床的每一个动作,工业机器人完成自动化装配,工控设备确保整个流程稳定高效——这些环环相扣的环节,共同构成了现代制造业的筋骨。中证机床指数,正是紧密追踪这一涵盖激光设备、机床工具、机器人、工控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核心阵地。它所聚焦的,正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进程中,最具创新活力和升级潜力的环节。

当宇树机器人在展台完成一个漂亮的格斗动作,当智元机器人的近百台A2-W型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的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配送物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机器人产业的进步,更是背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特别是精密加工能力的整体跃升。这其中的机遇,属于那些在纳米尺度上精益求精的磨床厂商,属于那些奋力突破“卡脖子”数控系统的攻坚者,也属于那些将AI融入制造流程的创新者。

对于看好中国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大趋势的投资者而言,理解“工业母机”与前沿科技(如人形机器人)的深度绑定关系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布局支撑未来制造的底层核心能力——那些致力于解决“毫厘之争”、推动国产替代、融入智能浪潮的高端装备集群,可能是分享这场产业升级红利的关键视角。而像机床ETF(159663) 这样的工具,正是紧密跟踪中证机床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配置这一涵盖“大国重器”创新集群的便捷途径(其场外联接基金为017573/017574),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到支撑中国“智”造崛起的基石建设中来。


结语: 机器人的每一次精准舞动,都离不开机床在幕后进行的“毫厘之争”。从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火热,到工厂车间里国产超精密机床的悄然突破,中国“工业母机”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从跟随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深刻转型。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当人形机器人逐渐走入现实,我们或许更应关注那些在幕后默默“啃硬骨头”、为未来制造奠定精密基石的“工业母机”力量。它们的技术突破与价值重估,才刚刚开始。

(本文综合资料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信建投证券、方正证券、爱建证券、国泰海通证券、浙商证券、相关企业公开信息及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公开报道。)


风险提示:1.本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等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3.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4.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5.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6.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7.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8、文章所提个股不做推荐。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