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AI赋能产业:从芯片到工厂,智能升级进行时

AI科技 2025年08月02日 21:56 1 admin

2025年7月14日,首届人工智能产业行在上海落下帷幕。这座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沿阵地,汇聚了索菲丝科技、英韧科技、中环云控物联以及知合计算等位行业领军者,共同探讨AI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从智能制造的精密打磨,到AI基石的存储算力,再到城市级智能体的构建,以及驱动AI发展的CPU架构创新,此次行业行不仅勾勒出中国AI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更揭示了驱动未来智能化的核心技术脉络。

AI赋能产业:从芯片到工厂,智能升级进行时

一、 索菲丝科技:AI赋能传统制造,以“智”解“笨”

索菲丝科技创始人杜玲分享了一个传统制造业被AI重塑的鲜活案例。

自2017年归国创业,索菲丝科技敏锐洞察到复杂材料表面处理领域人工依赖、效率低下及健康风险高的痛点。公司不仅提供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打磨、切割、钻孔等工艺,更推出了全球首创的智能磨机XMotor®。

XMotor的核心在于其“AI大脑”的植入。它能学习“老师傅”的操作经验,将其转化为AI可理解的数据。通过传感器系统,XMotor能精准捕捉打磨过程中的压力、转速、材料等关键参数,并支持远程监控。这不仅将工人从恶劣环境中解放出来,积累的“大数据”更能驱动工艺的持续优化。

杜玲强调,AI在工业场景中的价值在于将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智能,实现效率和质量飞跃。

索菲丝科技的ROBOPILOT®软件系统,结合自研工具和自动换刀系统,构建了高度柔性智能化的工作站。其毫米级打磨精度和自动路径生成能力,为精密件加工提供了技术壁垒。

在“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趋势下,索菲丝的“软件即大脑,大脑+躯体+工具”的完整解决方案,正是AI赋能工业自动化的核心。

与商飞、上汽、中国航天等头部企业的合作,以及对复合材料领域的深耕,彰显了索菲丝在高端制造的实力。机器人替代人工进行表面处理已成趋势,索菲丝的“傻瓜式”操作降低了用户门槛,是AI渗透传统行业的关键。

二、 英韧科技:AI算力的“芯”基石,存储驱动数据价值

若说索菲丝科技是AI终端应用实践者,英韧科技则是AI“硬”核——芯片领域,为AI算力提供底层支撑的有力玩家。

英韧科技CFO钟晓蕙指出,AI发展离不开算法、算力和数据,AI应用中算力的发展需要存力的匹配发展,存储已成为大模型关键基础设施。英韧科技专注于提供存储主控芯片和固态硬盘(SSD)解决方案。

主控芯片作为SSD的“CPU”,至关重要。

英韧科技创始人吴子宁博士拥有深厚行业经验。公司自2017年成立,秉持“技术驱动、客户导向、全栈覆盖、国产替代”战略,已实现从SATA、PCIe 3.0、PCIe 4.0、PCIe 5.0到PCIe 6.0及CXL产品技术迭代,并在消费级、企业级、工业级市场拥有完整解决方案。

英韧科技的“两端强化”战略,即数据中心端的“大容量、高带宽、低延迟”与消费端“高能效比、高性价比”,精准契合AI时代需求。其PCIe 5.0 SSD产品(如Dongting-N3系列),高达14.5GB/s读取速度和微秒级延迟,为AI训练提供强大“数据喂养”能力。QLC NAND和SLC NAND两大方案,分别满足AI推理对大容量和低延迟需求。

尤其突出的是英韧科技在国产化进程中的表现。

与长江存储合作,全面适配国产CPU、操作系统,实现“两颗中国芯”,英韧科技不仅产品线自主可控,更在国产存储生态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全自研主控+国产颗粒+场景化产品”模式,降低了对海外技术的依赖,为中国AI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钟晓蕙表示,要支撑中国AI发展,存储厂商需先解决“有没有产品”,再求“能不能迭代”,最后达“可不可以出海”。英韧科技通过与腾讯、阿里、浪潮等头部客户深度合作,加速产品落地,营收连续翻番。

三、 知合计算:RISC-V新势力,以“芯”驱动AI算力架构革新

知合计算在此次AI产业探索中,带来了CPU架构创新的新视角——它是AI算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2025年7月16-19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举行,知合计算展示了其新一代高性能RISC-V内核技术进展,并发布了“阿基米德”系列通推一体CPU产品。

知合计算CEO孟建熠博士提出,“AI原生”是RISC-V深入高性能计算的关键。为此,公司提出了“通推一体架构”,在架构层面实现通用计算与AI推理计算的深度融合,旨在打造高性能、高能效比、AI增强计算能力的标杆产品。

为实现此目标,知合计算公布了其高性能RISC-V CPU内核的研发进展。该内核技术指标领先,完全兼容RVA23 Profile扩展,现已开放性能评估和软件适配申请。此举有望推动RISC-V架构迈入传统高端产品领域。

同时,知合计算发布了首代通推一体CPU产品“阿基米德”系列。

该系列覆盖从边缘到云端服务器,为AI大模型推理、视频编解码、加解密、数据存储等提供高性能、高能效比、高性价比算力。其中,面向边缘服务器的A210产品已发布,即将开放样片测试申请;基于新一代高性能RISC-V内核的高端服务器产品计划2026年亮相,目前已开放FPGA远程测试申请。

孟建熠博士强调,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需在通用计算和AI增强计算融合上实现突破,达成“AI原生”。“阿基米德”系列旨在以标杆产品引领生态成熟,驱动RISC-V在高性能计算的成功商业化落地。知合计算的努力预示着RISC-V架构有望在AI算力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为中国AI产业提供更多元、更具潜力的底层支持。

四、 氦川科技:构建城市智能体,引领“实体AI”新范式

氦川科技是在物理世界落地AI,构建“智能体互联网”的先行者。

氦川科技CEO兼中环云控物联科技总经理蒋俊的核心观点“万物皆可智能体”,勾勒了AI未来图景。

从PC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能体互联网时代”,AI将以智能体形式渗透物理世界。氦川科技提出的RVP(Real-Virtual Agents Network Protocol)智能体通信协议及RVAgents中国首个智能体网络协议于7月18日正式发布,旨在抢占下一代人工智能网络标准主导权。

蒋俊强调:“我们不仅要做数字世界的标准,更要做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智能体共存的标准。” 氦川科技正与连云港海州区合作,将环卫系统中的“人”和“车”转化为数字智能体并统一调度。这意味着AI将实实在在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将环卫人数从3500人节约到1000人,AI正在重塑行业效率。

AI赋能产业:从芯片到工厂,智能升级进行时

“AI发展到现在,Scaling Law可能遇到壁垒,需要海量数据和模型突破。‘万物皆是智能体’能通过物理世界中的海量智能体在运行中产生真实数据,为AI提供新突破口。” 蒋俊的论断,凸显了具身智能体和城市智能体构建的重要性,这不仅解决数据瓶颈,更在于为中国争取下一代人工智能网络标准话语权。

将城市灯杆、厕所、灌溉系统等赋予“智能”,让它们成为“说话”的智能体,是城市智能体构想的真正意义,它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

氦川科技在AI“无人区”的探索,体现在其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和战略布局。他们提出的“为机器立心”(建立统一智能体标准,实现大脑灵活更换)和“为数据立命”(通过智能体产生海量真实数据,驱动AI下一阶段突破),是对AI核心问题的深刻回应。

展望未来,AI将在各个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业自动化到算力基础设施,再到城市智能体的构建,AI的渗透将不断深化。

中国企业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活力和战略眼光,在AI发展的浪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如索菲丝科技所言,“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在AI驱动的未来,只有不断拥抱变化,积极创新,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先机,引领未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