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AI科技 2025年07月27日 13:14 0 admin

清晨 6 点,外卖骑手拧紧电门的那一刻开始,城市的脉搏便顺着他(她)的车轮开始跳动。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2025 年,全国即时配送年单量正逼近 560 亿单。这张网路在暴雨、封控、深夜、清晨都不停息,把一碗汤、一支药、一份救援物资送到千家万户,也把就业机会和城市温度一并送达。背后是一条从“饿了就点”进化为“生活毛细血管”的庞大网络。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随着《美团骑手年度职业报告2024-2025》发布,这张穿梭在城市之间的大网,露出了它的清晰轮廓。

美团的报告

一张网养活多少人?

2024 年,美团生态共带动 2 596.4 万份工作,其中745 万是直接骑手岗位,另外还有商户、仓储、运维、绿色配送技术员等多条链路的增量就业,间接商户就业 1 160 万。就像一个巨大的“就业发动机”,它把数字红利切碎,注入到餐饮、零售、制造乃至高校实验室。冷链中央厨房新增岗位、环保包装线上的工人、电动车换电站的技师,甚至区块链溯源工程师——全部因为外卖而诞生。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2024 年平均每月 336.3 万名骑手在平台领到收入,三年增长 16.08%——他们就是这条血脉最清晰的“搏动声”。


谁在送外卖?

八成骑手来自农村户籍,六成跨省务工;不少人在存够第一桶金后又回到家乡,把服务密度带回中西部。女性占比虽不足一成,但三年内人数从 51.7 万增至 70.1 万,“夫妻档”因互补协作反而留存率更高。年龄分布也被重新改写:18-24 岁的 00 后占比已达 23.92%,而45 岁以上的“半退休骑手”首次突破 10%。有人像李建华那样,把跑单当成“不拖累子女、又不空虚度日”的缓冲区。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钱好不好赚?

骑手最关心的问题依旧是收入。高频骑手(每月跑单 ≥22 天、日均在线 ≥6 小时)月均收入区间 6 650-9 344 元 。城市层级越高收入越高:北上广深的普通众包高频骑手年薪约 9.2 万元,已与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持平,而三四五线城市也能拉开对本地平均收入的差距 。到了乐跑档位,北京月收破 1.15 万并非新闻 。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收入构成也花样翻新:活动激励、节假日红包、恶劣天气补贴、顾客打赏,乃至“先锋骑手”现金奖,都在算法里动态叠加 。53.29% 的骑手直言,这份工作“不用勾心斗角,收入机制更公平”。这其实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多劳多得。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但安全感同样要实时到账

自 2021 年,美团向全国投放了 100 万顶智能安全头盔,内置摔倒报警与语音提醒;济南、泉州等试点城市把“安全分”直接挂钩现金,一周最高可多赚 400 元。2024 年底上线的防疲劳机制规定:跑够 8 小时系统提示,超过 12 小时强制休息,但真正被强制下线的骑手不到 0.2% 。政策端则把职业伤害保险纳入试点——已为 700 万骑手缴纳 15 亿元保费,并将覆盖省份扩展到 17 个;今年又启动养老保险补贴,单笔到账 487.9 元的短信截图已在骑手群刷屏。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算法开始“向善”

2024 年冬至“爆单”时,平台首推“超时保护”;2025 年底前,超时扣款将被全面取消,负向惩罚转为正向激励。在更系统的评价框架里,“算法可协商性、透明度、公平度、申诉时效”被列为衡量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骑手参加“产品体验官”、恳谈会、社区栏目的建议,已有近百条落地 ——算法不再是黑箱,而是一套可对话的工作规则。

但以上只是美团的一家之言

如果把视线从美团那份绚丽的官方报告再挪开半步,再看看其他行业智库、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与学者在过去两年里也密集的做了一番调查。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人社部信息中心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 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再一次提醒我们:截至 2021 年底,全国灵活就业人员约 2 亿,外卖骑手已达千万量级,单一平台能吸纳 600 多万——在这座庞大金字塔里,真正享受城镇职工五险一金的人却是极少数,因此“新就业形态如何接入旧式社保”成为绕不开的制度悖论 。

更尖锐的声音来自媒体调查《外卖骑手,为何躲在社保之外》:一位在上海跑单的 90 后说,若按城镇职工标准缴社保,每月个人要出 700 元,相当于 100 单的辛苦钱,“这 700 元我寄回老家给女儿买玩具不好吗?”他算完这笔账,转身把缴费申请关掉;据该文统计,85% 左右的骑手“不想也不敢”为自己缴这笔费用,真正的原因是 缴费基数高、就业流动性大、待遇兑现周期长


更深层的结构性障碍,则被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中国数字劳动平台与国家就业政策研究》点破——外卖平台在法律上往往通过外包层层隔离,把骑手置于“既像雇员又像个体户”的灰色地带,导致劳动关系认定从传统的 100% 掉到 45%–60%。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当劳动关系都悬而未决,工伤、社保与集体谈判自然寸步难行 。最高检的一份专题调研进一步把镜头拉到路口:他们让检察官亲自注册骑手、跟车跑单,摸底 124 名骑手的真实处境,结论是“算法高压+超速抢单”把交通意外风险推到极限,而一旦出事故,工伤认定又因“用工关系难证明”而进退维谷,于是最高检索性直接立案办理首例外卖骑手公益诉讼案,把“算法监督”四个字写进了办案提纲 。

另一本《2024 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给出了“另一种真实”:抽样显示,外卖员 2024 年月均收入 7 496 元,同比涨一成,培训补贴覆盖面、工伤保参保率均有提升,但问到“是否缴养老保险”时,仍有近四成受访者选择“不清楚或暂不考虑” 。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换句话说,“钱袋子”看起来鼓了,长尾保障却依然薄如蝉翼。甚至连工伤保险学术论文也直白写道:“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劳动者工伤保险缺失的制度困境,其根源在于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滞后于平台用工的算法逻辑” 。

更严酷的现实是,“赶时间的人”常常无暇感知季节变换。辽宁、江苏等多地检察系统在调研中发现,骑手为了抢时间会改装电动车极速跑到 70 码,“禁摩”城市的限速只有 25 公里/小时,一旦事故发生,既难拿到工伤赔付,也可能被认定为违法驾驶而失去保险理赔资格。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这种“制度与现实双重碰撞”让保障议题多了几分悲情色彩 。而最高法、最高检连续两年把“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写进工作报告,公开点名“破解劳动关系难认定、工伤无赔偿、社保零缴纳”三大顽疾,说明监管视角已从宏观经济转向哪怕一份外卖单的安全重量 。。


所有这些把光影调暗一格的数字,都在提醒我们:外卖骑手在 GDP 的决策桌上或许只是一列“新动能”指标,但在城市街角,他们是用体温丈量“安全感”与“体面”的那只温度计——当参保覆盖率的分母仍在膨胀、当劳动关系的灰区仍未厘清、当缴费成本的心理阈值仍未被政策和平台真正击穿,再亮丽的增长曲线也会被这一行小字戳破:“保障缺口,就是骑手的隐形工伤。”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所以,下一次你打开 App,下意识滑动手指之前,也许可以停顿一秒:那套算法最终要回答的,不只是“最快几分钟能送到”,还该包括“如果车轮打滑,谁来替他承担后果”。只有当那张保障网真正张满、织密、兜牢,外卖骑手才能在雨夜不必飞速闯黄灯,平台也才能把效率的红线让出一小截,换来社会共识的绿灯。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000万外卖骑手生存现状,2025之后,会好起来吗?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