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生来源:《全媒体探索》2025年6月刊传统媒体时代,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凭借对事件深入剖析、揭示本质的专业性,帮助受众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
2025-07-23 0
作者:付生
来源:《全媒体探索》2025年6月刊
传统媒体时代,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凭借对事件深入剖析、揭示本质的专业性,帮助受众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深受欢迎。然而,随着社交平台的崛起与碎片化阅读习惯的盛行,深度报道因其篇幅长、逻辑复杂,与快节奏的阅读习惯产生冲突,受众关注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短视频以简洁、直观、互动性强的优势迅速崛起。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高达80.3%,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成年国民的青睐。
基于此,本文提出将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与短视频进行跨界融合,加快深度报道向短视频新赛道转型。这种融合既能满足受众对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又能保留深度报道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为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面临的传播困境
(一)外部环境不利于深度报道脱颖而出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吸引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想要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愈发困难。一项针对信息获取习惯的调查显示,86.1%的受访者会漫无目的地刷手机,注意力被严重分散。以微博为例,受众在浏览时,娱乐新闻、热点话题、短视频等信息会不断滚动更新,深度报道很容易淹没在其他信息中。深度报道原稿往往发表于媒体自有网站、客户端,需要受众从社交平台跳转、切换平台,这一过程进一步加大了深度报道的传播劣势。
(二)受众对深度报道的内在需求减少
“两微一端”营造的碎片化阅读环境降低了人们的阅读容忍度,催生了浮躁的阅读潮流。篇幅冗长、话题严肃的深度报道,在关注度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如今,人们更倾向于在碎片化时间里通过手机快速浏览短视频获取信息。短视频的简短精悍、直观易懂,契合了碎片化阅读的需求;而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往往需要受众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理解、思考,这与当下的阅读习惯相悖,导致其关注度和传播力不断削弱,大量受众流失,深度报道的影响力也随之降低。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具有的传播优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11亿多的网民中,短视频受众占比高达93.8%。这一数据背后,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推动,更是人们信息获取习惯演变的体现——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快速革新。
短视频的兴起虽然给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应看到,短视频也是一种阅读形式。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纸媒报道包括深度报道,也可以转化为短视频形式,以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受众,提升信息的可达性和传播效果。
研究表明,短视频在内容传播上具有天然优势,其轻量化的内容形式契合大众的内容消费习惯,人们越来越乐于接受这种传播载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短视频可以增强视觉吸引力。短视频可以通过视频影像直观展现事件现场、人物表情和动作等,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是短视频可以适应碎片化传播。短视频的时长通常不超过一两分钟,简短的形式符合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极大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三是短视频可以提升传播互动性。研究显示,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具有“高效性”且互动性强。受众对于短视频不仅接受度高,还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互动。受众的评论和反馈能够为记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下一条深度报道的创作,形成良性互动。
深度报道与短视频的互补性
深度报道与短视频在内容、传播和受众层面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深度报道可以为短视频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短视频则能为深度报道提供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生动的表现形式。
(一)内容层面
1.深度报道为短视频提供内涵支撑。深度报道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复杂背景和深远影响的事件或问题。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和挖掘,积累大量翔实的素材,形成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观点。短视频可以从中选取精彩片段、核心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将其转化为更直观、形象的视听形式,为短视频赋予更坚实的内容基础和内涵,避免短视频内容流于表面。
2.短视频丰富深度报道的呈现形式。短视频能够运用多样化的视听手段,如生动的画面、动感的音乐、有趣的特效等,把深度报道中严肃、复杂的文字内容以更活泼、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将深度报道中的数据以可视化图表、动画的形式在短视频中呈现,让受众更直观地理解复杂数据背后的意义。同时,短视频还可以通过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将深度报道中的内容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二)传播层面
1.短视频拓展深度报道的传播渠道。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和流量优势,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深度报道借助短视频平台,可以突破传统媒体的传播局限,触达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尤其是吸引年轻一代受众。这些年轻受众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深度报道的视频化可以扩大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能够让其影响力得到更大范围的扩散。
2.深度报道提升短视频的传播价值。深度报道所具备的专业性、深度性和权威性,正是短视频平台所稀缺的,与众多碎片化的娱乐内容相比,“深度报道+短视频”能吸引更多追求高质量信息的受众关注。这不仅可以提升短视频在传播领域的地位和价值,还有助于提升短视频平台的整体内容品质。
(三)受众层面
1.短视频增强深度报道的互动性。短视频平台强大的互动功能,使受众可以随时对短视频内容进行点赞、评论、分享,还能与创作者和其他受众进行交流讨论。这使深度报道从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传播,受众的意见和反馈能够及时传达给内容创作者,编辑记者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报道内容。
2.深度报道引导短视频受众思考。在短视频快餐式信息消费的环境下,深度报道可以避免受众只追求表面的娱乐和刺激,让受众在享受短视频便捷的同时,也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思想启迪,引导短视频受众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受众的认知水平和思考能力。
实现“深度报道+短视频”优势叠加的策略
(一)内容融合与创新
将深度报道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和加工,转化为适合短视频传播的形式,是实现深度报道与短视频优势叠加的关键。可以采用故事化叙事手法,将复杂的事件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呈现给受众,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传播效果。
大众报业集团在深度报道中就注重运用视频进行故事化表达,视频《“我们收到了总书记的祝福”》等获中宣部通报表扬,《聋哑妈妈笑了》等被中国记协选用,《何以为仁》等被全网广泛转载,《尼山有什么》观看量破100万。
北京日报整合四大部门推出了短视频栏目《胡同里的北京》,进行了大量“深度报道+短视频”的探索,推出了如《“京城规划第一人”在中山公园有间办公室》《从皇家祭坛到城市公园》《长城有故事:“双胞胎”暗门》《双奥视觉设计师为孩子们找“发小儿”》等作品,既满足了受众碎片化阅读需求,又传播了北京胡同里的建筑、民俗、历史等知识,单期短视频经常登上抖音同城榜、微博同城热搜榜。这些短视频生产也为报纸稿件的生产提供了新的角度和线索,推动了《胡同深处 繁星点点》等优质报纸稿件的诞生。
(二)技术融合与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深度报道可以在短视频中实现新闻与技术的融合,为受众打造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如人民日报利用AR技术制作了《百年党史》系列短视频,受众扫描报纸版面即可观看动态党史故事,突破了传统深度报道的二维限制,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报道场景,点击量超5000万。
在传播方面,借助AI等技术,可以高效构建与深度报道更加契合的短视频,精准推送这些短视频,可以吸引更多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关注、参与深度报道,最终提升深度报道的传播。比如,大众报业集团在报道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时,大众日报推出了8连版的特刊报道,其中一个四连版,推出了包括AI彩绘《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以及AI与“孔子”对话等。这些元素被制作成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精准推送给对文化、历史感兴趣的受众,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人才培养与团队协作
短视频的成功制作,需要综合考量内容、策划、创作与表现力等多个方面。出文案、写脚本、出镜、配音、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等每一个环节,常常是集体头脑风暴的成果,协作的价值愈发凸显。因此,培养既懂深度报道采编又熟悉短视频制作的复合型人才,组建跨领域的团队势在必行。
可由原深度报道记者负责提供专业的内容,以确保报道的深度和准确性;短视频制作人员则负责将内容以富有创意的形式呈现出来,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协作,共同策划、制作和传播深度报道相关的短视频。跨领域团队的协作能够整合不同专业的优势,提高内容创作的质量和效率。
湖北省远安县融媒体中心与湖北日报联合创作《“板凳男孩”方宇翔:心有所向无惧路长》的过程,就体现了“深度报道+短视频”的高效融合。由湖北日报联动远安县融媒体中心组建团队,成员涵盖深度报道记者、短视频制作人员等不同专业的人才,从新闻线索挖掘、深度内容采编,到短视频创意制作与传播推广,各环节密切配合,系列报道全网全平台关注度累计超过4.7亿。
(四)自有平台打造与外部平台合作
打造集深度报道与短视频于一体的自有融媒体平台,也是各级媒体尤其是县级、地市级基层媒体实现“深度报道+短视频”优势叠加的重要举措。自有融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媒体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内容,培养忠实受众。当前,县级、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广泛成立,为打造自有融媒体平台提供了可靠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加强与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合作,发挥其庞大的受众基础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是提升“深度报道+短视频”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研究显示,短视频平台已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舆论宣传的新阵地与流量聚集地。但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和传播特点,媒体可以根据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传播,以提升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结语
新媒体时代,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面临着传播困境,而短视频的兴起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短视频为深度报道提供了新的传播动能,增强了视觉吸引力、适应了碎片化传播、提升了传播互动性;深度报道则为短视频制作赋能,提供了深度内容支撑和保障了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通过推动深度报道向短视频转型,实现“深度报道+短视频”的优势叠加,能够有效破解深度报道的传播难题。未来,还需要通过内容融合与创新、技术融合与应用、人才培养与团队协作等策略,进一步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使其在信息传播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作者单位: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平面空间传播分中心)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6月号,原标题为《“+短视频”:深度报道传播困境的破解之道》。
相关文章
作者:付生来源:《全媒体探索》2025年6月刊传统媒体时代,以文字为主的深度报道凭借对事件深入剖析、揭示本质的专业性,帮助受众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本质...
2025-07-23 0
凌晨三点半,在织金清洁能源公司集控室内,随着对讲机中传来“点火成功,火稳定燃起来了!”的激动宣告,全球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首次点火取得...
2025-07-23 0
日前,黔桂铁路广西段增建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铁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此前,黔桂铁路贵州段增建二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铁集团及贵州...
2025-07-23 0
19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每小时完成5000瓶牛奶的灌装作业。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了从原奶预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
2025-07-23 0
最近手头紧,为了省点手续费,我打算用云闪付给朋友转笔钱应急。可每次操作,都显示超出每日支付限额,交易失败。我赶忙打开云闪付,在各个页面疯狂寻找调整限额...
2025-07-23 0
最近数年,在经历了行业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反弹的剧烈起伏折腾后,愈来愈多的朋友在和我交流时也表现出了对此的理解和认可。因此而关注我每个月发布的景气度分析和...
2025-07-23 0
之前我们已经报道过,传闻TCL华星会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在广州打造一个全新的8.6代OLED产线,主要用于印刷式OLED面板的生产。如果这个工厂最终拥...
2025-07-23 0
一、产业定位不同:天孚通信是“卖铲人”,而非“掘金客”(中际旭创和新易盛)产业链分工差异天孚通信:核心业务是高端光器件和光引擎,属于光模块的上游组件供...
2025-07-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