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在好莱坞电影《铁甲钢拳》中,各种机器人替代人类走上拳击擂台一决高低。在日前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
2025-08-02 0
中经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在好莱坞电影《铁甲钢拳》中,各种机器人替代人类走上拳击擂台一决高低。在日前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 2025”)上,这一场景正成为现实。
7月26—29日,WAIC 2025在上海市举行。《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魔法原子、傅利叶、开普勒等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携最新产品同台亮相。
据了解,在WAIC 2025举办期间,共有逾150款人形机器人参展。7月27日,智元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在展台前告诉记者,在WAIC 2025开幕的第一天,公司展台就人潮涌动。宇树科技展台则上演了人形机器人拳击对决大赛,吸引了大批观众围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WAIC 2025上,中国政府还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总部初步规划落地上海市。据了解,上海市近年来正加速建设人工智能高地。早在2024年12月,上海市就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年底将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
走进设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WAIC 2025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WAIC里·技能大舞台”。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特色展区舞台上,集中展示了能够从事分拣、清洁、生剥鹌鹑蛋、做饭、修理等多种工作的机器人。
而在位于展览馆2层的H3展馆,具身智能企业魔法原子带来了旗下最新的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与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 W”,并首次线下展示了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MagicBot Gen1”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案例。
此外,魔法原子打造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小麦”不仅能够以拟人步态担当智能导览员,边行走边播报,还能有条不紊地承担“搬运+点胶”作业任务。
智能机器人企业傅利叶则展出了主打交互陪伴的Care-bot——人形机器人“GR-3”。据了解,该产品引入柔肤软包覆材设计和全感交互系统,在功能迭代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机器人在陪伴与情绪交互维度的体验边界。
另一智能机器人企业星动纪元则展出了国内首个实现“大运动+巧操作” 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星动 L7”。据介绍,该款人形机器人既能完成360°旋转跳跃、街舞等动作,还能在物流场景实现包裹智能分拣、智能扫码等操作;在制造场景能承担智能搬运、智能装配等任务。
7月27日,开普勒机器人在现场通过直播展示双足人形机器人开普勒K2“大黄蜂”的续航能力,并完成了8小时续航直播挑战。据开普勒方面介绍,K2“大黄蜂”全身拥有52个自由度,充电1小时续航能力长达8小时,双臂协同搬运能力可以达到30公斤。
迈入商业化落地元年
在成为展区“流量明星”的同时,人形机器人正迎来商业化落地的元年。
物流、工厂等工业场景,是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主要场景之一。据魔法原子方面介绍,机器人“小麦”在高强度及动态干扰环境下拥有稳定作业能力,还可应用于政企展厅、历史馆、博物馆等多元化场景,提供智能化的导览解决方案。
星动纪元旗下的三款机器人产品,已形成清晰的商业化落地路径。据介绍,“星动L7”主攻仓储、工业物流,“星动XHAND1”作为核心零部件供应科研、机器人厂商和工业市场,“星动Q5”则主要聚焦零售、文旅等商业服务领域。
在WAIC 2025举办期间,还有诸多外国客户前来洽谈采购事宜。7月26日下午,记者在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展台看到,有韩国企业采购团到展台了解相关产品信息。
一位韩国采购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已到多家人形机器人品牌展台咨询,对于部分产品已有采购意向,人形机器人产品未来将主要用于相关工作场景中。
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26日下午,展台已迎来不少企业前来询价,主要关注销售价格、交付日期等。
目前,已有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的产品开始销售。记者注意到,开普勒K2“大黄蜂”近日正式开启量产预售。目前,该产品共有双足基础版、双足开发版以及轮式开发版三款型号可供预定,最低售价24.8万元。
星动纪元方面告诉记者,公司已与海尔集团达成合作。同时,星动纪元已实现超200台产品交付,订单中的50%以上来自海外客户。
据WAIC 2025官方统计数据,截至7月28日14时,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约旦等10余个国家的156个采购团组,在大会现场发布了300余项采购需求,预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超160亿元。
打造人工智能“模塑申城”
乘着WAIC 2025的东风,上海市将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据WAIC 2025官方数据,32个重大项目在闭幕式上集中签约,涵盖智能驾驶、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投资额超过450亿元。
与此同时,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还在7月28日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以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本市“模塑申城”工程,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在WAIC 2025闭幕式上,上海市人工智能CVC基金(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正式发布,基金包括模型、语料和算力三个要素,首期总规模30亿元,以构建一个覆盖全周期、多层次的人工智能金融赋能体系。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4年12月,上海市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就提出,到2025年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据了解,作为上海市四大人工智能创新融合载体之一,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组织节卡机器人、熙香科技、海神机器人、鲸鱼机器人等13家企业组成“机器人天团”,在WAIC 2025设立主题展区,工业协作机器人、自适应机械臂等创新产品首次面向公众集中亮相,其中数款产品为全球首发。
据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验区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经过5年发展,已集聚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超150家,产值达120亿元,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态势并成为上海市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据仲量联行数据,上海市“AI+”对产业载体的需求正呈现“量质双升”的积极信号。在过去12个月,上海市产业园区内的“AI+”上下游企业新增租赁面积占比已突破30%。
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部总监姚耀分析认为,包括上海市在内的中国标杆城市正依托金融、人才与市场的三重优势,构筑“AI+”融合发展的独特竞争力。“伴随通用大模型向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垂类场景的深度渗透,人工智能将催生更专业、更分散且更纵深的产业机遇,并赋予率先拥抱AI技术、实现‘AI+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企业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使其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
相关文章
中经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在好莱坞电影《铁甲钢拳》中,各种机器人替代人类走上拳击擂台一决高低。在日前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
2025-08-02 0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翻译模型训练方法、装置及介质”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3...
2025-08-02 1
8月1日,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三大平台罕见同步发布声明,承诺“抵制恶性竞争,规范补贴行为”,彻底告别“0元购”“1分购”等内卷式促销。这场由监管推动...
2025-08-02 0
本报讯 (记者 郭靓) 8月1日,由中国包虫病防治联盟、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AI赋能包虫病...
2025-08-02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02 9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旬邑青岗坪矿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水平定向钻机施工用辅...
2025-08-02 2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苏州艾利特机器人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机器人及其光源校正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85...
2025-08-02 1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面向虚拟...
2025-08-0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