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本次大会规划了超100场专业论坛,汇聚了1200余位全球专家,12位图灵奖、诺奖得...
2025-08-03 0
正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本次大会规划了超100场专业论坛,汇聚了1200余位全球专家,12位图灵奖、诺奖得主,其中包括图灵奖得主、诺奖得主、被誉为“AI教父”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等。
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50%。3000余项前沿展品将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AI对我们有多重要?
根据高盛的一项研究,中国新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如果得以普及,或将显著提升我国的生产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自2023年高盛的研究人员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以来,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显著加快。代表人工智能前沿研究的基础模型数量到当年年底已增至20个,超过了欧盟和英国的总和。
DeepSeek模型可能以低于其他领先模型的成本开发,并得以快速普及应用表明,我国的人工智能采用率可能比预期提升更快,且经济潜力更大。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更快采用可能带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更高的生产力,因为更多任务将实现自动化。
高盛研究团队今年五月时候估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于2026年开始提升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并于2030年为中国GDP带来0.2-0.3个百分点的增长提振,较此前预估的0.1个百分点有所上调。他们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到203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率将超过30%,并在2030年代初达到峰值,并在未来15年内实现全面采用。这和发达经济体的节奏类似。
这显著快于这家顶级投行一年多以前的预测,当时高盛的研究团队预测中国将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采用率仅为10-20%,并在2030年代中期至晚期达到峰值。
短短一年多就发生重大的预测变化,完全是由像DeepSeek这样的中国大模型呈现井喷之势,以及我国在AI领域的各类技术进步所导致的。
今年以来,除了中国大模型的快速崛起之外,全世界AI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焦点,则落在了智能体(AI Agent)上。
全球高度关注智能体
WAIC是AI领域前沿思想、技术、产品和应用的交汇点,每年的大会是对整个AI生态最新发展热点的集中展示。比如今年大会其中一场“AI智能体时代,拥抱创新未来”的论坛就是聚焦当前AI应用领域最热的“智能体话题”。
综合一些头部机构的研究预测,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里程碑”将是“通过能够在用户最小干预下执行一系列操作的智能体释放商业生产力”。
到2030年,客户服务软件市场(涵盖传统SaaS产品和新型AI智能体)有望额外增长20%至45%。与没有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的场景相比,这一增长更为显著。高盛的这个分析是基于价值和成本定价方法,估计则基于与行业专家和定价专家的对话。
需注意,上述这番预测还是将智能体应用的重心放在了“客户服务软件市场”,这相对于应用智能体服务销售和市场营销、开发工具、安全运营等领域来说,是更加保守的预测。也就是说这20%的预期下限很可能还会有较大的扩大潜力。
总体而言,高盛认为智能体将提升生产力,软件公司也将捕获其中一部分价值,应用软件市场规模到2030年可能增长至7800亿美元,较今年实现13%的复合年增长率。
那么智能体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来讲,智能体指的是能够感知环境,并据此做出行动的事物。
其本质是让AI从“被动工具”变成“主动参与者”。它不用人手把手指示每一步,而是像一个“有目标、会思考、能行动”的智能数字伙伴,帮用户处理从日常琐事到复杂项目的各种任务。
高盛研究团队则认为,智能体是大型语言模型(LLMs)与工作流程及应用程序接口(APIs)结合以自主执行任务的载体。
智能体和生成式AI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在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原理事长邬贺铨在主旨报告中指出,生成式AI只是根据提示词生成内容,并没有长期目标,“你问一句,它答一句,没有主动发起任务的能力,也不具有对物理世界的感悟能力,所以只能起到助手作用,推广变现比较难。”
而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体,将以针对特定任务训练后的大模型为基础,“为了补充大模型对物理世界的感悟,智能体增加了思考任务、调用工具和行动闭环的过程,实现在限定数字环境下支持目标比较明确的任务。”
换句话说,当前大多数企业在应用传统人工智能系统时候,更多是将这种新技术作为一种模式匹配工具,基于大量数据集生成响应,或作为决策辅助工具或软件向导。而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智能体解决方案”将代表AI创新的新高度,并具有显著提升生产力的潜力。
当然即便到了今天,智能体的完整定义在学界和商界也没有完全被明确,只不过从以上这些权威机构(人士)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其应用之后,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
有机构指出,智能体首当其冲会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全新用户界面,代替当前部分大语言交互界面的使用。到2030年,软件市场中智能体所占份额可能超过60%。换言之,伴随着整个软件市场的规模扩大,利润池也将向智能体行业转移。
不过和所有AI技术或者应用都面临的情况一致,软件开发者和用户仍对智能体数据可靠性、安全性和身份验证等问题存有顾虑。
正如杰弗里·辛顿在今年WAIC上所说,“AI就像人类养了一只小虎崽,虽然目前还很温顺,但未来可能发展为无法控制的威胁。”随着智能体平台化应用的成熟和技术的进步,这些障碍可能会逐步被克服,但也有可能还需很长时间。
等待通用智能体
最近,某互联网行业大咖发出了这样一个论断: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未来两年将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期。大模型是发动机,智能体是车,最终需要车来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成本持续降低,智能体将走进更多行业。
从头部AI大模型企业看,也都在默默发力智能体。
就在不久前,OpenAI正式发布了ChatGPT Agent。将ChatGPT以往Operator的网站交互能力,DeepResearch这种整合高质量信息的能力,以及ChatGPT的对话能力等等,全部整合成一个系统。也就有了通用智能体的样子。
所谓的通用智能体,和专用于编程、组织文档等专业智能体相比,更加自主和全面。即AI可以真正像“人”一样,接管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成为一种百宝箱抑或是百科全书的存在。当前,专业智能体的雏形其实已经在很多公司被应用了。而真正的通用智能体时代一旦来临,可能也就是AI技术真正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候。
您准备好了吗?
相关文章
正在上海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本次大会规划了超100场专业论坛,汇聚了1200余位全球专家,12位图灵奖、诺奖得...
2025-08-03 0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洞墟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智能语音识别设备”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8249...
2025-08-03 0
近日,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朋举教授团队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on-Covalent Aggregation-Dri...
2025-08-03 0
您下次在 Uber Eats 订购的菜单可能会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润色。这家外卖服务公司正在推出新功能,旨在帮助企业进行广告宣传并与顾客沟通,其中包...
2025-08-03 0
《科创板日报》8月2日讯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着一票巨头拉开了AI争夺战的序幕。如今900多天过去,巨额资本开支终于开...
2025-08-03 0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武汉市正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飞轮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41...
2025-08-03 0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屏幕显示内容与背景光协同优化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2025-08-03 0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河北冠靶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靶材生产用浇筑模具”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7186...
2025-08-0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