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外卖大战,被叫停了!

今日快讯 2025年07月23日 19:24 0 aa
外卖大战,被叫停了!

从中国三大外卖平台千亿投入的市场竞争如火如荼,到国家出手偃旗息鼓,严格来说,也就7月份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发生的这效率就很有看头了。

中国2025年这轮外卖大战是由京东开启的。自从2025年2月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行业以来,京东美团开始了几轮的正面交锋。2025年2月,京东正式开启外卖业务,宣布为入驻商家全年免佣金,并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美团方面称,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此后,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与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直接下场,正面发生应战。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补贴战从来不是新鲜事,但当这场战火蔓延到外卖领域,其规模与烈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轮市场竞争的高潮在炎热的7月份出现了。7月5日,美团单日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创下全球即时零售行业新纪录。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补贴计划,首日餐饮订单环比激增170%,京东外卖日订单从500万飙升至1000万单,美团发放满25减20、18元无门槛等大额券,部分用户甚至实现了0元购。这场战争的代价是惊人的,美团单日补贴额高达18亿元,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15%。

如果活动持续一周,亏损或达4~6亿元,而淘宝投入500亿补贴闪购业务,饿了么同步推进超百亿补贴计划。但是资本市场给出的反馈就很微妙了,美团、阿里、京东半年烧掉800亿元,换来股价集体下跌,美团跌了3.4%,京东跌了1.6%,阿里跌了2.4%。资本已经看透了本质,这种零和博弈只是存量市场的用户迁移,新增用户仅占15%,且70%是羊毛党。

更严重的是,平台为冲订单量,默许一人多号薅羊毛,虚假地址刷单,导致12%的订单是无效交易,浪费社会资源。有些东西早已不是秘密,表面疯狂的补贴,背后是平台精心设计的商业策略。第一阶段,大量补贴吸引流量,第二阶段,算法优化,提升效率,第三阶段,逐步将补贴成本转嫁至商家。当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监管重锤就应声落下了。2025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五部门约谈美团、京东等平台,直指行业三宗罪,低价倾销扰乱秩序、虚假宣传侵害权益、骑手超负荷埋隐患。

约谈背后是行业恶性循环,京东因补贴导致骑手短缺,美团为迎战利润率下滑。更严峻的是低价陷阱,羊毛党疯狂薅券,真实需求用户反遭服务降级。而监管并非首次出手。2018年4月,滴滴在无锡尝试外卖,靠着单日近千万元补贴搅局。大战10天后,无锡市工商局紧急约谈三家外卖平台,指出其存在强迫商家二选一及极端营销措施。但是显然,国家的警告对于正在斗得你死我活的平台们被当成了耳边风。

所以,7月18日,新一轮来自于国家的监管铁拳就砸下来了,还没有分出胜负的三大平台,面对现实压力,只能选择偃旗息鼓。但是显然这场外卖维度的争斗和博弈想要就此结束,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关键问题就在这里了,顶着国家反内卷的宏观态度,还有国家监管的敲打警示,都要打外卖大战。这些平台是图个什么呢?平台如此疯狂撒钱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即时零售生态入口的生死博弈,表面上是点单之争,实则是消费习惯触发场景的争夺战。

实际上,中国国内平台资本这个套路玩过几轮了,说到底就是一个资本之间比拼力量,跑马圈地占据市场的过程,最后赢家通吃,形成垄断,然后再从依附在平台的上下游抽血回本,轻松躺赚。从这个本质来看,这一次官方及时出手,恐怕后续这样资本竞争不会那么容易停下来。经济社会嘛,别看宣传和一些营销包装,从利益和模式的角度,其实还真的没啥新鲜事儿。经济、社会、资本跑马圈地,进行利益博弈和竞争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为什么这一次官方的态度和效率会如此坚决呢?

更令人困惑的是,在官方三令五申要求整顿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背景下,而且有汽车行业恶性竞争被叫停的先例,美团、京东、饿了么这些互联网资本大户为何还敢于顶风作案继续内卷呢?没啥复杂的,别看网上的各路大神专家一套一套的分析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底还是路径依赖,没啥新方向,那不就只能在原有具备优势的存量市场里面搞窝里斗式的内卷吗?

而这次官方的连续出手,对应的态度和意图也很清晰,在反内卷的重要时刻,不会允许外卖行业挑战底线成为例外。注意,这波反内卷是帮着就业和地方政府这一侧的,对公司是中性的,但占投资者便宜的消费者绝对是利空的。

大家可以发现,车企价格战和外卖0元购被定义为内卷,这么多反内卷的政策出来,说明中国把反内卷已经作为了一项基本国策。更深一点来看,可能有个网络段子算是直接击中了要害,一边是英伟达的市值突破了4万亿,另一边是外卖大战升级,美团、阿里、京东一口气烧掉了上千亿。

两件事放在一起太过抽象,一个是把未来科技感拉满,一个是高端的商战卷生卷死。从国家的角度看到的是什么呢?中国不缺外卖公司,更不缺资本规模,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英伟达这样的企业呢?这个逻辑放到车企也是一样,2024年,一众日本车企中,丰田的表现算是一枝独秀,其净利润达到了4.765万亿日元,约人民币2377亿,几乎是13家中国车企总和的两倍。这还是丰田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6%以后的对比效果。

国内车企这是在干什么呢?平台资本打外卖大战又是在干什么呢?没有国内这个市场,是不是都不知道己是谁了呢?从新能源车到外卖平台,领导阶层想要破除内卷、恶性竞争的态度和决心已经非常清晰了。

但是这个事情不是说国家想要和态度坚决就能轻易实现的。从目前出来的新闻和一系列动向来看,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内卷这个问题,或者说还没有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出现。官方的逻辑其实很直接,反内卷与价格的关系,等于让价格回归价值本源。不是禁止低价,而是反对脱离价值的价格战,不是靠涨价躺赢,而是让高质量服务和产品配得起合理价格。

关键在于建立价值优先的公平市场,而不是用行政方式压制价格以及打压内卷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让生产端要走服务升级还有价值匹配的路线,而不是低价卷生卷死。道理并不复杂,当然生产端、资本端的玩家们也不傻,但是就好比让已经形成路径依赖的人去走新路一样,这里面的博弈和引导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矛盾的关键就在这里了,一方面是国家对于过剩产能引发的恶性内卷的反感和直接出手,另一方面是经济惯性下的路径依赖。从这一轮外卖大战的最新动向来看,显然国家意志和经济惯性的进一步博弈还得继续下去。当然,国家的意志力量不用质疑,没啥讨论的意义,但是这个过程给资本和生产端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不能忽视。

国内经济毫无疑问是走到一个关键的转折节点之上了。节点之后,是市场惯性延续、内卷重启,还是国家不断升级引导和管理能力,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实现价值升级,打通良性循环,值得拭目以待。

透过对这轮外卖大战最新动向的梳理和分析,我们究竟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呢?以这轮最新被叫停的外卖大战动向为例来看,这次官方出手其实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资本无序扩张下,消费者短期红利与产业链可持续性存在根本性失衡。看似繁荣的补贴大战,实则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零和博弈平台,行业未来生命力将根植于本地化、非标化、高时效的独特属性。

无休止的抢补贴竞赛,不仅是对资本效率的极大浪费,更扭曲市场信号,透支行业健康。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这也不能全怪平台,有一个关键的底层原因,就是以问题的形式问出来,那就是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和资本,似乎永远都喜欢在最初级的竞争维度去折腾,而不懂得星辰大海的追求。

国内所有的移动应用都往互联网高利贷一个方向进化,所有的平台资本都喜欢烧钱抢市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国外的竞争者退场以后,基本上就寸步难进,发展停滞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结论,一个是中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时代时间太短,有些过程是省不下来的。

另一个其实是和国内教育密不可分,有榜样有标准的时候从来不缺乏人才,但是到了无人区,没有对标的参照物,就不知道怎么搞了。所以,深入穿透一些本质以后,就能发现,这一轮国家出手态度坚决的另一面,或许是当下的国内有一些顽疾已经严重到不重视不行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