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3日 22:36 0 admin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酒店外围广场的无人车

2025年8月12日清晨,地处滇中新区的昆明空港希尔顿逸林酒店,其外围广场的空气里处处都是科技感和科技“范”。

20余家科技企业将未来交通的骨骼在此铺陈开来:激光雷达在晨光中转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展开碳纤维机翼,载重高达75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跃跃欲试,无人机在宝莲灯全自动机场自动起降、自动换电、实时传送空中数据.......这是红土高原云南以滇中新区这一改革创新先行区的身份,与前沿科技、智能交通的强强联手。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而在酒店内,2025未来交通发展(昆明)论坛正在火热进行中。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论坛现场

辐射中心的蓝图渐显

论坛开幕式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邦当·巴萨帕迪先生出席活动并致辞,言语中满是对云南滇中新区的祝福和期盼。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始发昆明、终点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生鲜冷链、大宗商品等跨境运输业务量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7月24日,中老铁路货物运输突破6400万吨,运输品类从初期的橡胶、铁矿石、榴莲等10余个品类,扩展到如今的汽车配件、光伏产品、日用百货等3000多个品类。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正在修建的渝昆高铁,在滇中新区设有长水机场站,是云南首个集合高铁、地铁、航站楼、高速公路等于一体的综合枢纽站。

滇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东伟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说到滇中新区。他真诚地说,滇中新区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当前的云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是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东盟自贸区的关键区域,更是沟通中国内陆与南亚、东南亚的战略要地,全省公路总里程突破3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接近11000公里,全国排名第二。铁路年度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立体交通网络骨架全面成型,云南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就滇中新区而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大繁忙机场,T2航站楼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1亿人次,中老铁路、沪昆客专等铁路专线纵横驰骋,渝昆高铁通车在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是云南交通最便捷、政策最优厚、潜力最无限的区域。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昆明长水机场一隅

“智慧交通操作系统”实景呈现

真正的战略级动作在此次论坛的签约环节显现。

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自2024年未来交通发展(昆明)论坛入驻滇中新区以来,一年来,围绕未来交通的绿色化等方向,推进“固废基特种土木功能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关键技术”项目;围绕未来交通的立体化等方向,完成32项重大科学问题申报;根据云南省重点产业布局及发展规划,围绕未来交通的协同化等方向,共选出46项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上报云南省科技厅。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左)在2024年未来交通发展(昆明)论坛揭牌成立

于8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2025年未来交通发展(昆明)论坛上,山东大学再次签下3个重量级协议,分别是《国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山东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框架协议》《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云南能投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等。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签约现场

更意味深长的是,山东大学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建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在此次论坛上揭牌,该中心在滇中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将全力攻克磷化工、冶金等固废处理难题,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一体化平台,联动“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作为滇中新区的首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它是滇中新区迈向“无废城市”的强力助推器,更是区域绿色发展的智慧引擎,为未来交通与生态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打造低空经济的“云南范式”

论坛中的一场场巅峰对话,频频撞出智慧的火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鲁光泉表示,近年来,车路人一体化受热捧,行业聚焦差异化发展,但发展过程存在车、路、人的多重界限,政府与企业协调三方发展是关键。云南交通发展有独特区位优势,既是面向东南亚的枢纽之一,又因智能化汽车、智能驾驶发展需大量测试应用,其山区公路、海拔落差、复杂气候环境形成多样特殊模式,可借此积极探索,挖掘特殊环境下的差异化发展。

云南省滇中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智事业部副总经理吴斌深有体会。就以城市治理来说,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用工成本高、巡检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处置不及时、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治理的需求。虽然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但各自为政的“散兵游勇”难以支撑现代城市治理。

云南省滇中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网统飞智慧巡检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如同无人机界的“交通指挥中心”,可兼容多品牌无人机统一调度。在可执飞空域,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主飞行,AI大模型同步分析实时回传画面,森林火情、道路遗撒、违章建筑等90余种场景识别准确率超95%。

香港日升农业集团总裁李旭海博士直言不讳直击难题。他说,解决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出滇入海的最好方式,是将农业与无人机有效链接。李旭海博士,在农业果蔬产业链深耕25载,从2013年起就入滇布局供港菜蔬产业、2020年在滇布局万亩蓝莓园;这位走遍全球的企业家坦言,云南的高原香蕉是全球最好吃的香蕉,但物流桎梏了云南香蕉产业的发展。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他认为,破局云南高原香蕉产业走向广阔空间的核心,是将香蕉产业与无人机紧密结合。无人机可以实现快捷吊运,传统人工最多背负70公斤,负载有限、时间长,且易造成损耗,影响品质。使用无人机后,运输效率提升30-50倍,1-2小时内即可将采摘香蕉送入冷链库,通过冷链运输车辆通达全国乃至全世界。

李旭海博士自信满满地说,他们一直想在云南布局高山香蕉产业,如果通过无人机技术,只需900架无人机、1000个飞手、200个采摘工人,就能完成45万亩高山香蕉的种植,届时,高山香蕉产能可达135万吨,通过香港日升农业集团全球销售链,可实现超100亿销售额,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解决地面安全只是第一步,在更为广阔的天空和城市空间,另一种“空中视角”正在重塑治理模式。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MO朱胜利博士介绍,云圣智能多年来持续深耕工业无人机领域,研发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深度解决了工业巡检的痛点难题。在高温、极寒天气或崇山峻岭、高压变电站、高原山谷等极端环境中,无人机可以协同进行高风险和重复性巡检工作,真正让巡检步入智能化时代。

一场始于滇中新区的论坛,正将新区变成智能网联与低空经济新高地

以“圣·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为例,“圣无人机”单块电池续航时长为47分钟,飞行中若电量不足,无人机会自主飞向最近的“宝莲灯”全自动机场降落,并在52秒内完成电池更换,实现二次起飞。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