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英伟达CEO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今日新闻 2025年07月25日 20:52 0 aa
英伟达CEO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英伟达的CEO黄仁勋,一年里第三次来中国了。前几天下午,刚在链博会讲完话,立马又换上了他那身标志性的黑皮衣,走进前门一家古色古香的院子。一进门就问记者:“你们热吗?” 大家说热,他笑了:“但是皮夹克让人看起来很酷”。

就这么个小细节,挺有意思的。你看,这人挺拧巴,也挺真实。大热天穿皮衣,为了“酷”。但在跟记者聊了十几分钟后,还是老老实实脱了。这劲儿,跟他做生意、看世界的态度,简直一模一样:既有自己固执的坚持,也懂得什么时候要直面现实。

而他这次在北京院子里扔下的那句话,分量可比他身上的皮衣重多了。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华为和中国的人工智能时,他几乎没怎么犹豫,直接说:“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咱们咂摸一下,“天真”这个词,从一个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把一家公司从濒临破产带到4万亿美元市值巅峰的人嘴里说出来,可不是什么客套话。这更像是一种警告,一种基于事实的判断。

黄仁勋不是外交官,他是个工程师,是个商人。他的世界里,数据和现实胜于一切雄辩。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亲眼看到了。

他反问记者那两句话,特别有画面感:“给我举个例子,世界上哪家手机公司制造的手机比华为更先进?世界上哪家公司研发的蜂-窝通信技术能和华为一样好,甚至比华为更好?”

英伟达CEO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这两问,把事实摆在了桌面上。这不是黄仁勋在恭维谁,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他观察到的,并且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很多人可能忘了,华为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这家公司,从1987年深圳的一个小破屋里起家,骨子里就刻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狼性”和对技术的痴迷。几十年来,它每年都把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甚至一度超过20%,雷打不动地砸进研发。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当别人在赚快钱、玩模式的时候,它在默默地啃硬骨头,建自己的技术“粮仓”。

这种事,瞒不住同为技术狂人的黄仁勋。他说,英伟达做了30年,华为才做了几年,就已经能和他们相提并论了,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他看到了华为从底层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网络设备的全栈能力。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在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里都是凤毛麟角。

上世纪70年代,底特律的美国汽车巨头们,也是这样看日本车的。他们觉得丰田、本田造的那些小车,省油、便宜,但技术上不了台面,就是个“廉价替代品”。结果呢?十年、二十年后,当丰田的精益生产管理成为全球工业圣经,当本田的发动机技术让世界惊叹时,底特律才发现,当初的傲慢和轻视,让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英伟达CEO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黄仁勋的这句“极其天真”,是在提醒华盛顿,也在提醒所有还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人:时代变了,牌桌上的玩家也变了。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战略误判。

如果说黄仁勋对华为的评价是“点”,那他接下来谈到的东西,则是一个“面”。

他提到了DeepSeek,一个中国的开源大模型,他说这是“革命性的”。他还提到了阿里巴巴的千问、月之暗面的Kimi。他感慨,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在中国,这里的基础设施、模型和应用,都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前进。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很多人把目光只聚焦在华为这一棵“大树”上,却没看到它背后已经悄然生长出的一整片“热带雨林”。

这个雨林里,有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也有无数个像DeepSeek、小米这样充满活力的物种。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激发,共同把整个生态系统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肥沃。黄仁勋用了一个词:“中国的竞争太激烈了”

这可不是抱怨,这是赞美。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最怕的不是有对手,是死水一潭。正是这种激烈的“内卷”,催生了最快速的迭代和最接地气的创新。

英伟达CEO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他举了个例子,小米汽车。他说过去五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可能是最让世界惊讶的存在。想买一辆小米SU7,可惜美国还没得卖。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电动车行业从零起步,到现在占据全球过半市场,靠的是什么?不是弯道超车的神话,是实实在在的供应链优势、庞大的市场试炼,以及无数工程师和企业“不睡觉”换来的。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每一个环节都在上演着惨烈的厮杀和飞速的进步。

黄仁勋还提到了小红书和TikTok(抖音)。他说,中国开发出很多独一无二的产品,影响着世界。他甚至自嘲,自己在美国还用纸币,像个“古董”,而中国人早就不带钱包了。

这些看似零散的例子,拼凑出的正是一幅完整的图景:中国的创新,已经从过去的“模式创新”为主,悄然转向了“硬核科技”和“应用创新”并重的阶段。 它不再仅仅是模仿和追赶,而是开始在很多领域,定义新的玩法,创造新的需求。

这个庞大、复杂、充满活力的生态,才是支撑华为这样的公司能够顶住压力、浴火重生的真正底气。轻视华为,实际上是轻视了它背后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

英伟达CEO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当然,也有人会说,黄仁勋这么“吹”中国,是不是就是为了卖他的H20芯片?

没错,他是个商人,卖芯片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在采访中也坦言,宣布H20恢复对华销售后,还没来得及见客户,供应链的恢复也需要时间。他当然希望中国的客户继续买英伟达的产品。

但这恰恰说明了他的高明之处。他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政客,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他明白,生意要继续做下去,就必须尊重市场,尊重对手,尊重事实。他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韧性,也看到了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其掩耳盗铃,不如坦然面对。

当被问到亚马逊、谷歌等云厂商自研芯片的竞争时,他一开始说“不关心”,但后来还是认真回答了。他说,英伟达的策略是建立一个开放的、无处不在的AI生态,服务所有人。他甚至称竞争对手是“朋友”,“他们想赢,我也想赢。我觉得这太棒了!”

英伟达CEO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这就是黄仁勋的世界观:在一个开放的商业世界里,竞争是常态,它能让彼此更强大。 关起门来搞垄断,或者用非市场的手段去打压对手,短期看可能有效,但长期看,只会让自己变得迟钝和脆弱。

他清楚地知道,英伟达的辉煌,离不开全球化的供应链。他坦言,很多产品难以脱离中国供应链,特别是消费电子领域。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却常常被一些人刻意忽略。

所以,黄仁勋的这番话,既是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可,也是对他自己商业哲学的一种展示。他是在告诉世界,尤其是在告诉大洋彼岸的决策者们:与中国“脱钩”,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不仅不现实,而且最终会损害到自己。 开放合作,在竞争中共同进步,才是让蛋糕越做越大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第一财经》. (2025年7月). 黄仁勋:任何轻视华为及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7月). 黄仁勋北京详谈:任何低估华为的人都极其天真 市值曾为零如今处在开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