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杰夫・贝索斯在亚马逊的持股比例已降至 10% 以下,这标志着这位亿万富翁与其亲手创立的电商巨头长达数十年关系的一个重...
2025-10-16 0
提起高端制造,金属3D打印曾是公认的"未来之星",可全球钻研几十年都卡在一个死胡同里:造出来的零件看着光鲜,内部却像发酵过度的面包,全是孔洞裂纹,一受力就崩,根本不敢用在飞机火箭上。
就在各国还在砸钱升级激光器时,中国团队从老祖宗的铁匠铺里找着了门道,硬是让3D打印机学会了"打铁"。
这项"3D微锻"技术不仅让零件强度赶超顶级锻件,成本还砍到十分之一,连美国带着数亿美元三顾茅庐都没买到,如今成了中国高端制造的"王牌"。
金属3D打印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86年发明了SLM技术,德国EOS公司1993年推出首台商业化DMLS设备,美国3D Systems公司1996年推出首台EBM设备。然而几十年过去,这项技术始终未能突破"强度瓶颈"。
传统金属3D打印的致命缺陷在于零件内部质量。打印过程中,金属粉末被激光或电子束快速熔化后凝固,会形成发达的柱状晶组织,导致明显的各向异性,使得制件整体性能不高。
更糟糕的是,由于未经过锻造,零件内部存在气孔和未熔合部分,金属抗疲劳性能严重不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洛克达因公司虽完成了3D打印火箭发动机喷射器的测试,但始终无法解决零件可靠性问题。
欧盟和美国引领着世界3D打印技术的发展,并在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领域获得先机。美国将"3D打印"研发中心作为新建的15个国家制造创新中心之首,政府直接投资3000万美元进行支持。欧洲航天局也公布了"将3D打印带入金属时代"的计划,但都未能突破材料性能的局限。
就在全球技术陷入停滞时,中国武汉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天昱智造)的团队另辟蹊径。他们没有沿着西方升级激光器的老路走,而是从中国传统铁匠铺的"千锤百炼"工艺中汲取灵感。
经过近20年潜心攻关,天昱智造团队发明了微铸锻铣合一增材制造方法,将金属铸造、锻压、铣技术合三为一。
这项技术融合3D打印、半固态快锻、柔性机器人3项重大技术,实现了3D打印锻态等轴细晶化、高均匀致密度、高强韧、形状复杂的金属锻件。
2018年12月19日,中关村中企慧联先进制造产业联盟组织专家对这项技术进行评价。评价委员会由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张学军任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曲选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汤海波等6位同行专家组成。
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多自由度协同、组织性能优、质量稳定可靠的微铸锻铣合一3D打印,突破了3D打印不能打印锻件的瓶颈。
"3D微锻"技术的突破性体现在多个关键指标上。传统金属3D打印零件的抗疲劳性能通常只有锻件的30%-50%,而中国这项技术制造的零件强韧性超过锻件。
在材料组织方面,天昱智造团队获得了高强钢12级超细等轴晶,这是传统锻造工艺都难以达到的精细度。其制造的螺旋桨、辙叉、飞机主接头、燃机过渡段、超高强九节点接头、复合材料模具等,性能质量均达到或优于行业标准。
成本优势更为惊人。传统大型锻件制造依赖超大锻机、锻模,投资大,成本高;制造流程长,需多次加热,能耗巨大,污染严重;整体制造大型薄壁件难度大,材料去除高达95%,浪费严重。而"3D微锻"技术将成本降至传统工艺的十分之一,同时大幅缩短生产周期。
这项技术的突破很快引起国际关注。据报道,美国曾带着数亿美元多次求购这项技术,但均被中国团队拒绝。在2025年6月法国里昂举行的"3D PRINT Lyon 2025"行业盛会上,全球增材制造权威研究机构Wohlers Associates杰出研究员Terry Wohlers表示:"西方梦想了数十年的规模化增材制造,中国正在将其变为现实。"
他特别列举了包括铂力特、盈普三维TPM3D、联泰、汉邦激光、中瑞科技、易加三维在内的多家中国3D打印设备企业,正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零部件生产。Terry Wohlers明确指出:"在某些方面,他们已经走在了前面。"
目前,"3D微锻"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快车道。天昱智造拥有大型智能化厂房以及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已投入使用,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军工三级保密资质。公司研发团队由国内外著名高校领军人物、知名专家,以及高学历多层次青年人才组成,团队研发水平国际领先。
在应用领域,这项技术已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船舶海工、先进两机、核电工业、冶金等重点支柱产业获得应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3D打印已用于制造发动机部件、飞机结构等关键部件,减轻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中国"3D微锻"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全球3D打印产业格局。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从208亿元增长到了423亿元左右,CAGR近20%。预计到2025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457亿元。
2025年以来,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5年4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60.7%,增速超过工业机器人(51.5%)和新能源汽车(38.9%),位列全国工业品增速榜首。1-6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3.1%,增幅超过工业机器人(36.2%)和新能源汽车(35.6%)。
在国际市场,中国3D打印设备出口增长强劲。2025年1-6月,我国出口3D打印机227.8万台(不含零部件),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出口的182.9万台(不含零部件),增长24.5%。
尽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3D微锻"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材料成本高、打印速度慢、打印精度和表面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随着美国对中国3D打印机征收100%关税,出口环境也面临压力。
不过,这些挑战反而可能成为中国3D打印产业"脱美元化"与"高端化"的催化剂。100%的关税将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摆脱"塑料机思维",向金属打印、陶瓷打印、生物打印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制造"行动的实施,3D打印产业有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AI正在快速融入3D打印的制造环节,推动3D打印设备更智能、更高效、更易用,重塑3D打印产业的竞争逻辑与技术门槛。
中国"3D微锻"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金属3D打印几十年的世界性难题,更展示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这项技术融合了传统工艺智慧与现代科技,实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向"创新引领者"的跨越。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3D打印技术正以颠覆性姿态重塑传统生产模式。而中国"3D微锻"技术的突破,无疑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关键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深入,这项源自中国铁匠铺灵感的创新,正在引领全球金属3D打印技术走向新的高度。
相关文章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杰夫・贝索斯在亚马逊的持股比例已降至 10% 以下,这标志着这位亿万富翁与其亲手创立的电商巨头长达数十年关系的一个重...
2025-10-16 0
10月10日至12日,首届西部(成都)健康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西部健博会)在西博城举行。本次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超过13个省(市)及省内21个市(州)...
2025-10-16 0
提起高端制造,金属3D打印曾是公认的"未来之星",可全球钻研几十年都卡在一个死胡同里:造出来的零件看着光鲜,内部却像发酵过度的面包,全是孔洞裂纹,一受...
2025-10-16 0
全球供应链再次因稀土问题而紧绷。谁能想到,在芯片、AI、半导体成为大众热词的时代,一种看似普通的矿产资源,竟然在国际博弈中成为真正左右局面的“王牌”?...
2025-10-16 0
10月16日消息,据NBC报道,OpenAI 表示,其成立的目标是造福人类。但一些非营利组织表示,这家人工智能巨头已经偏离了其使命,并指控 OpenA...
2025-10-16 0
随着2025年度诺贝尔奖各奖项全部揭晓,舆论场又泛起阵阵波澜。其中,围绕物理、化学等奖项获奖者国籍而衍生出的国家科技实力对比,讨论尤为热烈。“为什么中...
2025-10-16 0
10月16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获得了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的支持,有望在 2025 年底实现 90 亿美元的年化收...
2025-10-16 0
【观网财经丨智能早报 10月16日】 新凯来高端示波器亮相新闻联播,已在华为商用10月15日下午,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新凯来旗下子公...
2025-10-1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