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郑永杰/文随着AI技术日渐发展成熟,各种AI生成视频厂商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爱诗科技是其中的代表,截至目前爱诗科技已经完成了多轮...
2025-10-02 0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为AI产品构建一个有效的评测体系。从“无评测,不AI”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了“1+3多维评测框架”,并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三层漏斗指标体系”。
这两年,我面试过不少AI产品经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能侃侃而谈AIGC、多模态、Agent,但当我问到“你将如何设计一套评测体系来验证你的产品价值?”时,很多人会卡壳。
他们可能会说“看用户反馈”、“做A/B测试”,这些都对,但都只是冰山一角。
对于AI产品而言,评测绝不是产品上线后的“附加题”,而是贯穿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全生命周期的“必考题”。
它不是简单的QA测试,而是我们AI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没有它,我们就是在黑暗的森林里裸奔,每一次模型迭代都像是在开盲盒,用户体验的好坏全凭运气。
今天,我将毫无保留地把我压箱底的“AI产品评测方法”分享给你。文章有点长,耐心读完,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两年前,我还在负责一个智能客服机器人项目。我们的目标很宏大:用AI解决80%的用户重复性问题。团队里都是顶尖的算法工程师,我们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BERT模型,线下测试的准确率高达95%。
我们意气风发地将机器人上线了。结果呢?
上线第一天,用户满意度断崖式下跌。后台涌入大量投诉:“这个机器人就是个智障!”、“还不如人工客服!”。
我们都懵了。线下95%的准确率是假的吗?我们赶紧复盘用户日志,发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Case:
一个用户问:“我的订单怎么还没到?” 机器人标准回答:“亲,请提供您的订单号,以便我为您查询。”
听起来没毛病,对吧?但我们忽略了真实世界的多样性。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订单号在哪,他们会接着问:
“订单号在哪看?” “我用微信登录的,哪有订单号?” “我忘了,能用手机号查吗?”
而我们的机器人,面对这些追问,只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亲,请提供您的订单号……” 像个没有感情的复读机。
问题出在哪?我们的“准确率”指标太单一了。它只衡量了“在用户提供了标准信息的理想情况下,机器人能否给出标准答案”,却完全忽略了多轮对话的解决能力、对用户意图变化的理解、以及在信息不全情况下的引导能力。
这次失败,让我深刻地领悟到:AI产品的评测,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关乎用户真实场景和体验的系统工程。
一个好的评测体系,至少能为我们带来三大核心价值:
所以,记住我的第一个忠告:在启动任何AI项目之前,请先思考你的评测体系。 否则,你可能会打造出一只在线下实验室里表现完美,却在真实世界里寸步难行的“纸老虎”。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迭代,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测框架,我称之为“1+3多维评测框架”。
这个框架的核心思想是:AI产品的评测必须从“单点技术”思维,转向“立体价值”思维,兼顾模型的内部性能和外部表现。
这三个维度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相辅相成的闭环。
一个成熟的AI产品团队,会像指挥一支军队一样,协同运作这三个维度的评测。
我的工作流通常是这样的:
这个流程,我称之为“AI模型的炼成之路”。它确保了每一次上线,都是一次有价值、有保障的提升,而不是一次赌博。
框架有了,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部分:构建指标体系。
如果说评测框架是骨架,那指标体系就是灵魂。它定义了我们如何衡量“好”与“坏”。
很多团队在构建指标时,容易犯两个错误:
我的方法论是构建一个“三层漏斗指标体系”,自上而下,层层关联,确保技术优化最终能服务于商业目标。
这是最高层,也是最终目标。它回答了“我们做这个AI产品,最终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这个指标应该和公司的战略、产品的商业模式紧密挂钩。
例子:
北极星指标是我们的灯塔,但它的变化通常比较缓慢,无法直接指导日常的模型迭代。因此,我们需要第二层。
这一层是产品经理的核心阵地。它将宏大的商业目标,分解为可衡量、可优化的用户行为和态度指标。它回答了“用户是否觉得我们的AI好用、爱用?”
例子:
这些指标通常通过在线评测来收集。它们是连接技术和商业的桥梁。一个模型的好坏,最终要看它能否撬动这些用户体验指标的提升。
这是最底层,是算法工程师的主战场。它衡量的是模型本身的能力,通常在离线评测中进行。它回答了“模型在特定维度上的能力有多强?”
这一层的指标非常丰富,并且与具体的任务强相关。对于生成式AI,我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维度:
三层漏斗的关键在于“对齐”。我们要建立一个假设链条:如果我们提升了模型在“事实性”(第三层)上的表现,用户的“采纳率”(第二层)就会提高,最终会带来更高的“续费率”(第一层)。
评测体系的构建,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这才是数据驱动的产品决策,而不是凭感觉。
如果说指标体系是灵魂,那么评测集就是我们用来衡量灵魂的“标尺”。没有一把精准、可靠的标尺,再好的指标体系也只是空中楼阁。
评测集,简单来说,就是一堆“输入-输出”对的集合,其中输出通常带有一个“理想答案”或“质量评分”,我们用它来给AI模型“打分”。
构建一个高质量的评测集,其重要性不亚于训练模型本身。Garbage in, garbage out 不仅仅适用于模型训练,同样适用于模型评测。
一个好的评测集应该具备三个特性:覆盖度、代表性和偏见性(这里的偏见性指代能够主动发现模型偏见的能力)。
一个成熟的评测体系,会拥有一个评测集矩阵,而不是单一的评测集。
对于很多主观指标(如创造性、趣味性),我们需要人工来打分。这时,一个清晰的标注规范至关重要。
你需要明确地告诉标注员:什么是1分,什么是5分。比如,在评测一个笑话生成AI时:
同时,为了保证标注的一致性,我们会使用“多人标注,求取共识”的方法。
比如,让三位标注员独立对同一条数据打分,如果分歧过大,就引入专家进行仲裁。通过计算标注员之间的一致性得分(如Fleiss’ Kappa),可以衡量我们的标注规范是否清晰、标注团队是否可靠。
构建评测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模型能力边界的拓展,你的评测集也需要不断地“新陈代谢”,加入新的挑战。
理论讲了这么多,我知道你可能已经有点晕了。别急,现在让我们把所有知识点串起来,通过一个我最熟悉的例子——短视频脚本Agent——来走一遍完整的评测流程。
假设我司要打造一款名为“剧本精灵”的AI Agent。它的核心功能是:用户输入一个想法,它能自动生成一套完整的、结构化的短视频脚本,包含画面、台词、镜头语言、BGM建议等。
作为这款产品的PM,我该如何从0开始构建它的评测体系?
北极星指标(第一层):
用户体验指标(第二层):
模型性能指标(第三层,离线评测):
相关文章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郑永杰/文随着AI技术日渐发展成熟,各种AI生成视频厂商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爱诗科技是其中的代表,截至目前爱诗科技已经完成了多轮...
2025-10-02 0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红杉资本(Sequoia)投资的人工智能设计初创公司 Visual Electric 今日宣布,其团队将加入搜索领域初创公司 Per...
2025-10-02 0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为AI产品构建一个有效的评测体系。从“无评测,不AI”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了“1+3多维评测...
2025-10-02 0
提示!快递生态圈主要目标群:(投资人 私募基金 国内外券商机构 各地方政府决策者 快递监管部门 快递经营者 媒体从业者 快递上下游经营者 加盟网点老板...
2025-10-02 0
摩根大通大幅上调阿里目标价,分析师称通过将云业务的AI Token收入转化为电商平台的抽成率优势,阿里正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飞轮。过去三个月阿里巴巴...
2025-10-02 0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据新华社9月30日消息,9月29日7时许,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鹤鑫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公共厕所内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件,5人经抢救...
2025-10-02 0
人民财讯10月2日电,据上海电气消息,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罗马尼亚帕劳二期342兆瓦光伏总承包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截至目前,上海电气已在罗马尼亚承接...
2025-10-02 1
爱否科技2025-10-02 21:06:54近日,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提前上手了荣耀 Magic8 Pro,并发布了一组真机实拍图片。该系列图片补足了...
2025-10-0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