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小米的公众形象就是低端,有什么底气冲击高端市场?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08日 08:19 0 admin
小米的公众形象就是低端,有什么底气冲击高端市场?

邱 林

近日,小米17全系列旗舰手机首销,仅五分钟就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随后,舆论场好评如潮,“五年坚持换来今天,小米给所有创业者打了个样”、“坚持用‘小米’做高端需要勇气,雷军这次赌对了”。

提到小米的高端化,就不得不提刚发布的小米17系列,该系列销量占比超过50%。有媒体认为,17系列机型卖得最好,凸显消费者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高质量的创新。这也是一个阶段性成果,也是小米五年高端化之路的缩影。

早在五年前,小米就喊出“对标苹果”。一些人误认为,这是对苹果的简单模仿。但只有小米最清楚,对标苹果,就意味着要用全球顶尖品牌的标准来审视自身的研发、品控、体验与品牌建设。

然而,小米的公众形象就是低端,要“对标苹果”走高端市场谈何容易。过去,小米是靠“极致性价比”这把杀手锏从尸山血海的手机市场里杀出来的,这既是它的成功密码,也是它冲击高端时最沉重的“历史包袱”。一个天天跟你喊“硬件不赚钱”的品牌,突然要卖高价,一些高端客户自然会产生疑问。

再说,一直以来,小米都是坚持“高配低价”的原则,正是这样的营销策略,从而让高端客户对小米敬而远之。他们认可的是那些超出人们基本生存与发展需要、具有高质量、高价格、高附加值,以及独特稀缺性的非生活必需品。在他们看来,其核心价值并非在于实用功能,而更多在于提供情感满足、身份象征和卓越体验。基于些,小米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商品。

对于小米来说,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高端这条路并不好走。如在汽车业务上,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小米目前更多还是展现供应链整合能力,想讲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硬核高端故事,底气尚显不足。所以,小米从性价比标签转向高端,就像从“价格战”赛道切换到“价值战”赛道,挑战可不止一点点。

首先,品牌认知从中、低端向高端的扭转需要时间。客户习惯了“高性价比小米”,突然卖到6000元甚至更高,难免会有“贵得不像小米”的质疑。就像以前到小米专卖店,客户是冲着“划算”去的,现在如果变成“奢侈”,心理落差需要品牌用产品力去填平。

其次,高端市场的竞争逻辑变了。以前拼的是配置和价格,现在拼的是技术壁垒、品牌溢价和生态体验。苹果靠iOS生态和芯片自研筑起了护城河,华为有影像和通信技术的口碑,小米要突围,得在影像、芯片、AI体验上做出差异化,而不是简单的“堆料”。

更重要的是,高端用户的需求更“挑剔”。他们不仅看硬件,还在意外观设计、品牌故事、售后服务,甚至“社交价值”。小米之前被吐槽“塑料感”“设计平庸”,如果高端机型还在这些细节上翻车,销量肯定起不来。

有数据为例。2024年,在全球600美元(约合4290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苹果占有率为66%,三星占有率为18%,华为占有率也有7%,而小米占有率仅为2%。这2%背后,是巨大的营销投入和并不乐观的利润回报。

就国产机而言,华为能在高端市场站稳,靠的是自己研发的麒麟芯片、鸿蒙OS。虽然小米也在努力自己研发,澎湃S系列芯片曾短暂亮相,小米冲击高端,最大的可能还是“堆料”——参数表做得一定很漂亮。不过,小米这套在“性价比”时代屡试不爽的打法,到了高端市场却常常“失灵”。

虽然小米高端化没有真正成功,但也不意味着失利。从目前国内手机品牌来说,除了华为,小米是最可能冲击高端的。如果拿小米和华为来比较,其实华为的高端之路一开始也是很坎坷的,可谓十年磨一剑。所以,小米的高端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要舍得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早晚有一天小米的高端也能成功。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