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望岳谈 | 山东商业航天“东风”启“新卷”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1日 04:46 0 admin

10月10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烟台海阳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2019年,山东在烟台海阳海域完成国内首次海上火箭发射,此后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拉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序幕。6年后的今天,这片土地成长为全国商业航天版图上的重要一极,而伴随6方面18条措施的出台,山东商业航天史正翻开写满无限可能的新章节。

从1957年人类首颗人造卫星划破天际,到SpaceX“星舰”叩问火星、低轨星座编织全球天网,商业航天已成为驱动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引擎”。山东高度关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将深海空天列入19条标志性产业链,高位推动商业航天重点产业链建设,已初步打造涵盖火箭卫星制造、航天发射、卫星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当前,商业航天产业正面临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期,在这场全球近地轨道的“席位争夺战”中,山东如何锻强我省航天特色优势,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又如何在国家航天发展大局中更好注入山东力量?答案就写在《若干措施》里。

望岳谈 | 山东商业航天“东风”启“新卷”

技术攻坚,筑牢核心底座。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涌现出的颠覆性技术如可回收火箭、卫星小型化与批量生产等正显著降低商业航天成本,加速相关应用落地普及。商业航天“硬科技”属性鲜明,瞄准“靶向”突破关键技术,《若干措施》注入强劲“东风”。

其中包括,提升火箭制造能力和新型火箭研发能力,尤其是为推动火箭航班化发射,对海上发射项目,按照不超过有关保费总额35%的比例,给予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的保险补贴。又如,突出“航天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卫星数据算力交易场景和卫星应用大模型产品,分别给予每个不超过500万元和100万元奖补。制度与资本双重赋能,将加速商业航天从“跟跑”向“并跑”迈进。

望岳谈 | 山东商业航天“东风”启“新卷”

生态协同,构建发展合力。航天产业技术复杂、成本高昂、研发周期长,有协同发展的必要性。近年来,海阳东方航天港在“陆海空联动”基础上构建的全国性创新网络让技术积淀与市场敏锐有效互补,也已让这一论断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论证。聚焦促进航天产业协同发展,《若干措施》从多角度释放支持信号

据介绍,山东将支持烟台打造山东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区,推动济南、泰安打造省会都市圈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引导青岛打造卫星应用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各市结合特色优势参与航天产业协作配套。为鼓励商业航天全域、全产业链发展,每年山东还将培育遴选10家左右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配套服务水平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商业航天配套企业,给予每家不超过100万元奖补。不同区域有效链接产业资源与应用场景,各类企业在研发制造、运维服务、数据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避免资源过度分散于小众赛道,由此便可在全球商业航天竞争中更好地抢占先机。

望岳谈 | 山东商业航天“东风”启“新卷”

市场拓展,激活需求潜力。应用场景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天花板,目前,商业航天在B端深化与农业、能源、物流的融合,在C端借助卫星手机直连等培育消费需求,让商业航天既有市场潜力又有社会热度。着眼这幅商业航天发展“热力图”,《若干措施》再添一把火,带动“高冷”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实在的经济价值

具体来讲,山东将围绕火箭卫星研发制造、数据开发应用,以及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集成电路等航天关联配套领域发展,在技术创新、人才招引、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生态优化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东方航天港为例,一方面将加快星座建设运营,加快建设“东方慧眼”星座,构建“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智能服务”星座运营体系;另一方面将全面拓展卫星数据应用,推动数据、算法、算力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万亿级市场潜力将加速释放,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自我造血、反哺技术迭代,形成真正的商业闭环。

10月11日,“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在海阳发射,这次发射是东方航天港保障的第20次火箭海上发射,同时,也将是点燃山东商业航天产业新章节的第一簇火花。星辰大海,征途不止,新坐标闪耀前方,校准航向,再出发!

来源:大众新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