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安徽:三大科创高地建设齐突破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1日 09:53 0 aa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自研“天都”试验星实现我国首次绕月编队飞行……“十四五”以来,安徽全力服务保障在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坚突破,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成效显著。

聚变能被誉为“终极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无碳排放和清洁安全等突出优点。近日,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大厅内,数条钢缆吊起巨大的杜瓦底座,缓缓放入中央的“深坑”。

“杜瓦底座相当于装置的‘地基’,未来将承载整个主机6000余吨设备的重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雄一告诉记者,该底座重400余吨、直径约18米、高约5米,不仅是BEST主机中最重的单体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迄今最大的真空部件。研制过程中,项目团队突破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

作为首个进驻BEST主机大厅的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的落位安装标志着BEST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部件研制和工程安装开启“加速度”。

建造BEST装置是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探索。近年来,安徽加速推进聚变能源产业化和应用,聚变能商业化进程稳居国际前列。依托聚变系列大科学装置,培育了中科离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涵盖上游超导线材等生产、中游主机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下游设计运营商等聚变能源全产业链。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中电信量子集团牵头建设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接入安徽省算力统筹调度平台。

中电信量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是全球首个具备“量子计算优越性”的超量融合云平台,这将进一步扩充安徽省量子算力规模,有力推动量算与通算、智算、超算协同联动,打破算力领域壁垒,为安徽建设全国重要算力枢纽提供核心支撑。

“十四五”以来,安徽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持续突破,全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投产,国产顺磁共振波谱仪顺利交付等,较早布局并初步形成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三大产业链,已集聚本源量子、国仪量子、国盾量子、中电信量子等产业链企业100家。

“飞天”,承载着中国人矢志追逐的梦想。位于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不仅自研“天都”试验星,加速研发科技成果,还引来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际科技组织、安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落地,更开启深空探测的产业化探索。

“全球深空探测已从科学探索迈入‘资源开发—产业落地’新阶段。目前,实验室已牵头成立‘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基地。”深空探测实验室副主任于继科表示,实验室将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深空产业链培育,筹划设立深空产业发展基金、空天技术先导基金等,持续开放合作,与各方共同构建协作共赢的深空经济生态体系。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安徽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20年883.2亿元增至2024年1396.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由2.28%升至2.76%,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方阵。(记者 鹿嘉惠)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