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10月7日黄金时段,意大利ClassCNBC电视频道大型访谈栏目《远航》推出特别节目,聚焦人工智能在全球经济中的驱动作用与治理挑战,...
2025-10-12 0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段炼,陈旭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在发布会上介绍,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预警信息
可在1分钟内快速送达应急责任人
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等方面,气象部门积累了大量经验。
陈振林介绍,多年来,气象部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夯实基础业务能力,不断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积极探索将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防灾避险、赋能发展的实际成效;同时强化主动、互动、联动,与各地区、各部门协同配合。
在深化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方面,气象部门致力于让气象预警更快速通畅地转化为防御行动。“十四五”时期,各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不断推进气象实况业务、精准预报业务和快速部署响应机制的有效衔接咬合,进一步固化上下贯通、区域协同、跨部门联动的极端天气应急联防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建立了28个部委成员组成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建成了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17个行业82种预警信息汇聚共享与快速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在1分钟内快速送达应急责任人,高效支撑防灾减灾决策部署。
此外,气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在时间维度上不断细化,预报时效从季度到月、周、天,进而不断精准到小时、分钟;在空间维度上不断聚焦,从大的天气系统影响范围,不断聚焦到灾害具体影响的乡镇、村和重点人群;在响应维度上不断咬合,为各级党委政府分时段、分区域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精准防控,提供决策支撑,从而将极端天气影响“最小化”,尽最大努力降低人员伤亡的风险。
目前,全国各省、市、县气象部门都已建立了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陈振林介绍,今年5月底6月初,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出现持续强降雨,多地发生滑坡、泥石流,当地气象部门强化递进式气象服务,及时果断“叫应”相关责任人,支持成功转移避险3904人。同时,气象部门还积极应用“闪信”等新技术,提升预警信息触达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发布、响应效率。
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和气温预报
准确率达80%以上
天气预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十四五”期间,气象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哪些突破进展?
对此,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在发布会上介绍,气象具有很强的科技属性,在气象预报领域,最核心的关键技术就是数值预报技术体系,这是气象预报的“芯片”,也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全球、区域数值预报技术体系,而且预报准确率稳定提升,数值预报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已从7.9天提升到8.1天,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紧盯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的前沿领域,充分发挥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作用,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了人工智能气象预报系列模型,与欧美发达国家共同领跑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技术。
此外,气象部门还建成了“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空间分辨率精细到全球5公里、全国1公里,重点区域达到了百米级,能够支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应用场景的特色应用,使得数字气象价值得到更充分的释放,“百米级、分钟级”的预报技术有力保障了重大活动、重大赛事和重大工程,更好地满足了保障生命、生产、生活和生态的需求。
“比如,就大家日常生产生活所熟悉的常规预报而言,我们可以获知,从临近时刻分钟到小时的‘出门要不要拿伞’,一周内‘有没有暴雨、高温、寒潮’这样的天气。”金荣花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气象预报准确率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暴雨预报准确率较“十三五”时期平均提升10%,月气候预测水平提升2.3%,季节气候预测水平也提升了5.1%。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和气温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降到了最小62公里,持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周逸斐
编辑|段炼 陈旭 易启江
校对|张益铭
封面图片: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 nbd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10月7日黄金时段,意大利ClassCNBC电视频道大型访谈栏目《远航》推出特别节目,聚焦人工智能在全球经济中的驱动作用与治理挑战,...
2025-10-12 0
【两名学术作者对苹果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其训练AI系统时使用含盗版作品的数据库】科技媒体Appleinsider昨日发布博文称,两名学术作者已对苹果...
2025-10-12 0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段炼,陈旭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
2025-10-12 0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陆成宽)我国科学家在纳米尺度光操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记者10日获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
2025-10-12 0
今天给各位分享闲乐互娱开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闲闲互娱游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闲闲互娱山海游龙传红包版...
2025-10-12 0
台积电铸造业霸主地位:71%份额引领全球,竞争对手几乎没有竞争空间台积电公司在全球半导体铸造市场中占据压倒性优势,其市场份额已达71%,较上季度增长3...
2025-10-12 0
人民财讯10月11日电,10月10日开幕的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展上,欣旺达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系列产品首次亮相,并举办专场技术分享会。会上,公司技术专家蔡挺威...
2025-10-12 0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5G工厂名录》太仓2家企业榜上有名至此全市国家级5G工厂名录企业增至6家5G工厂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佼佼者,本次获评...
2025-10-1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