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京东双11手机竞速榜,产品是价格超过6000元的高端智能手机,从榜单数据来看iPhone依旧很强势。和亓纪预测的不太一样,三星Galaxy...
2025-10-13 0
1978年,北镇活塞厂(现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八工位自动浇注机,提高工效6倍,获得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
在1970年大学毕业就进入活塞厂工作直至退休的赵士博老人的记忆中,这项技术的研发从1973年左右就开始了,到1978年获奖时已经用了好几年。
那么,这项技术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研发的?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十年“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怎会有精力搞技术创新?这些谜底在赵士博老人的回忆中一一被解开。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全国多个研究所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设计一条全自动活塞生产线。“当时号称这边放上铝锭那边就出成品。”赵士博介绍说。其中,铸造机部分是委托机械工业部下属的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设计。
在当时,国内活塞铸造生产的各个环节完全靠手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产品质量也受工人素质影响大不太稳定。听说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设计出自动化生产活塞铸造的浇注机图纸后,北镇活塞厂领导就想参考着进行改造,应用到生产中。
“当时还是我去济南要的图纸,大概是1973年,记得当晚下了场大雨。”赵士博回忆道,那时还没有技术保密一说,觉得都是为国家搞生产,对方一分钱没要就很爽快地给了他们。
因为北镇活塞厂生产的活塞和一汽所用不是一个型号,而且研究所也是第一次设计并没有经过实践验证,所以要来图纸后,活塞厂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将原来设计的六工位改成八工位,并进一步改进转化;另一方面对每一个步骤进行安装调试,保证动作的可靠性。“光盘子(机器操作转盘)直径就四米多,上面放着模具,八个工位就是八盘模具,八个工位运转下来浇注就自动完成了。当时称得上全员出动,除了罗大春、翟焕文我们几个技术人员进行主要的设计改进,连车队的司机都投入进来。”赵士博说,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厂里还买来材料自己配套搞了两台750公斤的工频电炉。
到1975年前后,八工位活塞自动浇注机正式投入应用。活塞自动化生产,当时在国内是首次。活塞行业有个每年一度的行业会,进行最新技术的交流。那年的活塞行业会就选在了北镇活塞厂,现场拉上了写有“活塞行业活塞铸造机现场会”的大横幅,主题是交流铸造机技术。“在厂里参观时,走到八工位活塞自动浇注机前,大家就都不走了,停下来仔细观看、询问。当时有不少厂家前来参观学习。”赵士博说。
遗憾的是,由于是新生事物,加之当时国内电器元件、液压元件都不过关,运转不畅的问题时有发生,所以当时在厂里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应用。“坚持着用了几年后,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这台机器也便逐步淘汰了。”赵士博表示。但不得不说,活塞厂重视创新是有传统的。
对于记者“‘文革’期间对生产有无影响”的疑问,赵士博回忆说,他1970年参加工作时,活塞厂的生产已经恢复,除了1974年“批林批孔”有点闹,其他时候都很正常。而且在当时,研究新技术的氛围就很浓厚,听说国内外哪里有先进的机器、技术,都会尽量想办法弄来、学习。领导也不怕你有“想法”,想研究哪方面的技术只要考虑清楚了,厂里都会大力支持。
“‘六五’期间活塞厂从日本购进了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铸造机,但一开始工人不大习惯所以不愿意用,领导就说‘不用就扔掉了?咱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逼’着大家用,这样才坚持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的思想、眼界逐渐打开了,不会局限于现有的东西。”赵士博告诉记者。
渤海活塞1951年建厂,1963年开始专注于生产活塞,1986年至今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成为中国活塞第一品牌、中国内燃机活塞设计开发基地,这与其有着自主创新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1963年涉足活塞生产的滨州渤海活塞,起步时便面临着与国际巨头近半个世纪的技术代差。在长达数十年的“来图加工”阶段,企业甚至连活塞材料的基础数据都依赖国外标准。2000年前后,国际零部件巨头在华合资建厂时放出“十年内让渤海活塞消亡”的言论,成为刺痛企业技术团队的转折点。
2002年,渤海活塞毅然筹建发动机台架实验室与理化实验室,开启数据积累的征程。工程师们从零开始记录活塞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热疲劳极限等核心参数,逐步建立起中国首个活塞研发数据库。如今,国内90%以上主机厂的活塞性能测试均由该实验室承接,其数据标准已获得国际同行认可。从“技术附庸”到“标准制定者”的转变,印证着滨州人“不甘人后”的骨气。
当发动机排放压力突破25兆帕,传统硅铝合金活塞面临性能瓶颈,国际市场长期被技术实力更胜一筹的德国、美国企业垄断。从2005年起,渤海活塞总工程师刘世英团队启动锻钢活塞研发,在无参考资料情况下,经历了废品率一度高达70%的艰难探索。他们创新采用摩擦焊接、激光焊接等复合工艺,开发出组合式钢活塞结构,最终将活塞材料初晶硅尺寸从100微米细化至4-6微米,可靠性提升4倍以上。
通过这项耗时10年的技术攻关,研发团队拿下了22项核心专利,使渤海活塞成为全球唯一掌握全系列锻钢活塞生产技术的企业。企业研发的“渤海135+”硅铝合金材料抗拉强度等关键指标超越国际同类牌号,获日美专家认证;独创的陶瓷燃料室结构,将耐高温性能提升至420℃,成为全球活塞领域的标志性技术突破。这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正是滨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最佳诠释。
相关文章
今天继续分享京东双11手机竞速榜,产品是价格超过6000元的高端智能手机,从榜单数据来看iPhone依旧很强势。和亓纪预测的不太一样,三星Galaxy...
2025-10-13 0
在这个网络时代,基本上家家都安装有了路由器,平常我们的手机、电脑、电视以及一些其他需要网络的电器都离不开它。不过说起路由器,就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家的...
2025-10-13 0
1978年,北镇活塞厂(现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八工位自动浇注机,提高工效6倍,获得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在1970年大学毕业就进入...
2025-10-13 0
据洛图科技最新数据,2025年9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292万台,尽管同比下滑8.5%,但环比增长17.3%。这一“同比降、环比增”的态势,折...
2025-10-13 0
据10日发表在《细胞·报告医学》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预防动物癌症的纳米疫苗,在预防小鼠黑色素瘤、胰腺癌和三...
2025-10-13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中国石油(601857)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模拟成岩圈闭的方法和装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2...
2025-10-13 0
当美国还在挥舞技术封锁大棒时,中国用一枚“稀土炸弹”炸穿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虚假繁荣。10月9日,商务部稀土新规落地,0.1%的重稀土成分门槛像一把精...
2025-10-13 0
中国芯片,正悄然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近期,2025年半导体行业年度颁奖典礼在日本东京举行。在此次盛典中,中国碳化硅企业天岳先进凭借技术实力,夺得“半导...
2025-10-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