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智能处理团队的陈兰等研究者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Show Lab的顾宇超共同完成的研究于2025年9月发表在arXiv平台(论文编号...
2025-10-17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
机器人进工厂还有多远?对于目前跑得最快的产业玩家来说,已经在落地中了。
从B端先切入,是很多具身智能玩家的现实考量,而工厂相对封闭可控的环境,天然成为机器人最好的实验场景。下一步的关键,是能不能顺利实现商业闭环。
10月16日,智元机器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透露,对于不久前龙旗科技数亿元精灵G2订单的交付,“今年年底会完成初步的实验室POC(注: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明年一季度,会开始往正式产线进行落地和部署。”
此外,16日下午,智元机器人还与均普智能在宁波联合举办精灵G2线下全球首发暨投产仪式,并同步开启与均胜电子过亿元采购合同的首批交付商用,正式落地汽车零部件制造场景。
10月16日,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智元精灵G2。值得一提的是,G2未发布前便已获获龙旗科技数亿元订单,受到市场极大关注。
龙旗科技是全球消费电子ODM龙头,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基本盘,重点发展个人计算与汽车电子两大新兴业务,同时拓展平板、穿戴设备等多品类AIoT产品,客户包括小米、三星电子、联想、荣耀、OPPO、vivo等。
龙旗科技工厂相关负责人此前称,“引入智元精灵G2,不仅能提升产线自动化率,更能通过机器人的柔性生产能力降低换线成本,为企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体系。”
姚卯青在前述媒体交流活动中表示,“我们现在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逻辑是,让它像人类员工一样接入到产线中,在更换生产品类的时候,原先的投资不用完全丢弃,让它(人形机器人)经过短暂培训重新上岗,适应新的工作内容。”
据姚卯青介绍,3C组装厂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动化率,但还有两个难点。首先,仍然有大量的产线工人,没有用非标自动化。其次,即使是自动化产线,投入也比较纠结,因为前期投入比较高,如果产线换了产品,大概率要重新投一条新线,对于品类较多的代工厂来说,代价很大,部署周期也很长。
对于为何选择与龙旗科技合作落地平板产线?姚卯青表示,“我们在探索商业化时,会深入评估场景的价值和技术匹配成熟度。”
在姚卯青看来,参观了整个产线数百个工位后,挑选出和当前技术匹配度较为适合的一些工站,这些工站里的工人,工作没有太多复杂性,操作也比较标准化,同时又离不开人,无法用自动化设备,有一定的环境和物体的泛化性,需要去覆盖和解决。
而且合作伙伴(龙旗科技)对新技术也抱有热情,能够在技术早期开放场景,协调内部团队,和智元一起做联合开发、集成测试。而这些场景本身也具备规模化复制的潜力,因此对企业来说,研发投入的回报比是更高的。
此外,这次首批交付的智元精灵G2将率先部署于均胜电子的汽车零部件产线。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透露,其自身制造场景中适配精灵G2的应用工位已达千个,而上下游产业链关联场景的潜在点位更多,规模化应用空间无比广阔。
不同于实验室概念验证,一旦真正进入工厂,稳定性、一致性、生成节奏等一系列问题将接踵而至。
姚卯青也表示,对G2来说,最重要的是质量和品控,因为要交付工业产线,必须按工业级标准打造,不能是纯实验室式的手工组装,而是按ISO标准来打造的标准化产线,工业级是底线,很多环节和零部件测试、下线,都是按车规级来做的,保证了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在工业作业环境,需要力控、位控、柔顺控制这些特性,所以智元也给机器人配备了力控臂这样比较高级的机械臂。据了解,这也是在人形机器人上,目前全球第一款搭载了七自由度力控臂的产品。
再次,续航和补能也很关键,G2支持换电,而且有双电池,这意味着可以在作业过程中,不停机进行插拔换电。
在生产制造端,均普智能是智元机器人的重要合作伙伴。记者获悉,精灵G2也将由均普智能主要负责生产。
今年4月,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普智机器人,主要专注于机器人本体生产和二次开发。首期产线规划产能1000台,占地2000平方米,并于2025年7月正式投产。8月底,该产线已有200台轮式和双足机器人下线。
在10月16日下午的投产仪式上,记者获悉,均普智能将建设年产能 “3000台 +” 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生产线,为精灵G2进入更多制造企业的工业场景进行提前布局和准备。
“3000台+产能的扩产,不仅仅是为了保证精灵G2的按时生产交付,更重要的是我们基于工业场景未来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做出的判断: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快速进入不同工业场景发挥实际效用,真正成为机器人打工人。”均普智能相关负责人称,“作为宁波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这也将大大赋能宁波制造业的升级。”
均胜集团副总裁、均普机器人研究院和普智机器人董事长周兴宥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目前的产能规划已经调高到3000台以上(此前是1000台,记者注),正在研发一些工位(放置人形机器人)。如果规模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使用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是不经济的。而使用具身智能,是可以达到经济性的,因为在换产品的时候,产线不用大规模更换。”
在周兴宥看来,整体产业进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人为主,第二阶段则是人机融合,第三阶段会进化到机器人造机器人。“我们马上要进入第二阶段。”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这项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智能处理团队的陈兰等研究者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Show Lab的顾宇超共同完成的研究于2025年9月发表在arXiv平台(论文编号...
2025-10-17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机器人进工厂还有多远?对于目前跑得最快的产业玩家来说,已经在落地中了。从B端先切入,是很多具身智能玩家的现实考量,而工厂相对封...
2025-10-17 1
小米旗下王牌红米K系列,一向以“性能屠夫”著称。但这一次,它似乎要换个打法,在旗舰战场掀起一场“美学革命”。K90 Pro Max今日,Redmi官方...
2025-10-17 0
【CNMO科技消息】影像联名是近些年来各大手机厂商向上突破的一把关键钥匙,即使是站在如今的AI十字路口,下半年的旗舰新品仍都被冠以“影像旗舰”的称号。...
2025-10-17 1
证券日报网讯 10月17日晚间,泰林生物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于近期共取得了2项专利证书。(编辑 楚...
2025-10-17 0
10月17日,白俄罗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参赞别列佐夫斯基·德米特里一行调研济综甄优综保中心店,实地参观山东省在跨境电商、供应链创新及贸易便利化等领域...
2025-10-17 0
文/王云辉2025年10月16日,在OPPO Find X9系列暨智能生态旗舰新品发布会上,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表示,OPPO Find X9 P...
2025-10-17 0
作为一名常年穿梭于各种新品发布会、体验过数十款真无线耳机的数码人,我不得不承认:TWS耳机市场已经“卷”到了新高度。当这款名为TWS 5 Hi-Fi版...
2025-10-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