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百位外国工程师看上海:想把上海技术上海智慧全都带回家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7日 12:46 0 admin
百位外国工程师看上海:想把上海技术上海智慧全都带回家百位外国工程师看上海:想把上海技术上海智慧全都带回家百位外国工程师看上海:想把上海技术上海智慧全都带回家

昨天(10月16日),在上海出席2025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WFEO)的百余位外国工程师参加了由上海市科协承办的“工程能力工作坊”活动。他们”兵分四路“,走进上海7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参观交流,实地感受“上海方案”如何以工程智慧破解世界级难题。

在这里,垃圾也能创造价值

“这是一项工程壮举,体现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也展现了上海乃至中国在推动再生能源利用、造福民生方面的决心。”在上海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明亮洁净的厂房里,津巴布韦技能考核与发展部部长保罗·马维马如此感慨。

百位外国工程师看上海:想把上海技术上海智慧全都带回家

上海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受访者供图)

脚下是一座巨型垃圾场,身处其中却闻不到任何臭味,楼顶甚至还有一座开放式空中花园。作为上海实施垃圾分类后的首个生活垃圾干湿垃圾一体化末端处理标杆工程,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将垃圾转化为资源,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垃圾焚烧厂的印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年发电量足以满足上海常住人口4个月的用电需求。”津巴布韦工程师协会代表查穆诺瓦·穆卡表示,津巴布韦长期面临电力短缺问题,让垃圾发电的理念为他们提供了全新思路,“回国后,我要告诉所有协会成员,在中国,我看到废物也能创造价值”。

马维马一边点头一边说:“会将这项技术带回家。”他透露,津巴布韦正计划建立一所专门从事土木工程研究的学院,希望借鉴中国经验,培养更多本国工程人才。

来自葡萄牙的塞利娅·佩德罗是欧洲青年工程师协会主席,同时她也是一名生物与化学工程师,在一家小型废料处理设施工作。她惊叹于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的高度自动化:“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处理如此大规模的垃圾,这太了不起了!”她认为,WFEO为全球工程师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气候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而不是筑起高墙。只有技术和知识的共享,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老建筑在保留中新生

远眺国内首座高度超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体——世博公园“双子山”,来自加纳建筑工程联盟的爱德华·梅洛梅连连赞叹。这座“人造山”发端于市民倡议,为弥补上海市中心无山的遗憾而建,成为会呼吸的城市“绿肺”。

得知整座世博园由昔日的钢铁工业基地改建而来,梅洛梅竖起大拇指:“在我们的社区,旧建筑通常被拆除重建,在上海,我看到的是保留、改造与新生。”她说,这种敬畏过往、创造未来的理念值得学习。

百位外国工程师看上海:想把上海技术上海智慧全都带回家

上海大歌剧院(受访者供图)

步入形如中国折扇的上海大歌剧院,来自阿曼奥雷多电信的扎贾利安·阿里·奥马尔驻足良久。“这个建筑太美了!扇形造型折射出日落的光辉,中国文化被巧妙融入建筑语言中。”奥马尔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已拿到中国设计团队的联系方式,希望未来能在阿曼的项目中引入类似的扫描与建模技术。

在由百年老钢厂改造而成的温室花园内,尼日利亚工程师协会原主席卡希姆·阿里被“水底森林”和奇花异草所吸引,不时举起相机记录。这座全玻璃、无梁无柱的温室屋顶跨度达200米,结合光伏发电与智能温控,使能耗较传统温室降低40%。阿里感叹:“没想到温室还能自动调节通风和灌溉,这种智慧系统太令人着迷了。”

在这里,看见能源的另一种可能

当来自加纳的卢克曼·萨利夫看到上海锅炉厂光储研发中心的聚光集热无线控制系统,他向现场工程师提了数不清的问题。上海锅炉厂开发的绿色甲醇全产业链技术,通过整合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生物质气化等技术,形成了绿氢的“制-储-用”闭环。

这让萨利夫有了一个新思考:如果电解水可以制氢用来发电,是否能利用这些氢气来合成氨,用于生产化肥?作为一名市政工程师,他想把在上海看到的新技术“打包”带回加纳。“我们在加纳有一个天然气厂,但那里只生产天然气,并未考虑如何利用副产品。我希望未来能把中国的技术整合进加纳的天然气工厂,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百位外国工程师看上海:想把上海技术上海智慧全都带回家

外国工程师在上海锅炉厂合影(刘琦/摄)

走进上海汽轮机厂车间,灵活翻转的智能机械臂吸引了尼日利亚工程师阿德莫拉·奥洛伦费米的目光。这里曾被誉为“中国汽轮机的摇篮”,新中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在这里试车成功。如今,这座“摇篮”诞生出覆盖火电、核电、燃气轮机及“风光储氢”等全系列新能源产品,还演进成了一座智能算法和数据驱动的“绿色能源创新实验室”。

奥洛伦费米十几年前曾来过中国,但这一次给他带来的惊喜和冲击无法言喻。“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所有能源产品,从太阳能、核能到风能,我都希望能运用到尼日利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