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AI落地场景多元化、具身智能成创业新焦点|HICOOL 2025观察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21日 04:58 1 admin

“今天至少有50个投资人加我联系方式,并且询问项目的情况。”10月17日,在HICOOL 2025全球创业者峰会的展区,Liblib AI的B端负责人张佳鑫告诉作者。

此次大赛共吸引来自13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55个创业项目、13150名创业者报名参赛,涵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领域。最终共有1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包括智平方基于AI2R Brain的AGI原生智能终端、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和系统、人工智能3D大模型“TRIPO”等。

作为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具身机器人公司,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认为,这轮机器人浪潮的核心逻辑是通用人工智能,也是具身大模型的突破,“智平方能从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中脱颖而出,得益于我们在AI创新上的前瞻投入,也得益于我们扎根中国、深度结合制造业和应用场景的优势。”

根据官方消息,自举办以来,HICOOL累计吸引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万名创业人才、3.4万个创业项目参与,培育产生1家上市公司、16家独角兽企业和197家“专精特新”企业,赛后新融资额超过500亿元。

“整体来看,创业项目的质量提升很明显,十年前创业的门槛比较低,上门服务类的就很多人涌入,现在像商业航天这样硬科技创业的质量、国际视野和领先性都在提高。”作为评委的梅花创投吴世春表示,“这几年HICOOL的规模和项目质量都在提升,已看中多个优质标的,正在跟进中。”

AI强调落地,场景更多元

自2023年Chat GPT引爆全球AI竞争以来,人工智能产业经历了从“百模大战”到“应用落地”的关键转折。2025年被普遍视为AI技术全面走向产业化的大年——模型能力趋于成熟,企业更关注“能否创造真实价值”。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的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也呈现出鲜明的AI化特征:参赛项目中,AI类创业企业数量明显提升,且从算法和底层模型延伸到办公、医疗、教育、招聘等更为多元的场景。

一等奖获奖企业北京哇嘶嗒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于3D大模型研发。其获奖项目“人工智能3D大模型TRIPO”作为一款生成式AI 3D大模型,能够通过文本或图像输入,快速生成高质量、可编辑的3D内容,有效降低3D创作门槛,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现场一名FA参观者与作者一同进行了体验,在输入文字描述后,短短几分钟就生成了一个她想要的家具模型,精准还原家具的基础结构及部件拼接关系,她表示:“细节刻画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核心产品为“AI得贤招聘官”的近屿智能则获得二等奖。据了解,该产品已发展至第六代版本,是面向企业招聘场景的AI面试智能体,可在海量候选人中实现高效筛选与初步面试。在HICOOL展台其相关人员告诉作者,该产品已在美团、阿里、腾讯等大型企业中落地应用,单日可支撑超过一万四千场视频面试,显著提升招聘效率。

近屿智能成立于2017年,由具有十余年HR从业经验的创始团队创立。该工作人员还表示,“产品的设计源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真实痛点,我们希望用AI真正减轻HR的沟通与筛选负担。”

卓世科技是现场为数不多既做基座大模型,又做应用的创业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创始人和核心研发团队均来自百度人工智能产品和研发团队。卓世科技打造了璇玑玉衡MoE架构大模型体系,构建起“大模型MaaS平台+AI Agent平台”的技术内核,形成从模型构建到场景应用的全流程能力闭环。

在应用端,卓世科技聚焦生成式对话智能体(GCA)与生成式决策智能体(GDA)核心能力,依托低代码、一站式开发平台技术,打造场景化应用产品矩阵。现场一位不愿具名的大模型行业从业者告诉作者,“Deepseek的火爆,给做基座模型的创业公司都泼了一盆冷水,明显可以看到卷应用是几乎一致的转型方向。”

“具身智能不适合‘掀桌子式’创业”

如果说大模型让AI“有了大脑”,那么具身智能正让AI真正“长出了身体”。在今年的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具身智能成为全球创业者争相投入的新赛道。从算法到机械,从模型到本体,创业公司正以不同路径探索“让智能体走向现实”的可能。

在展区中,松延动力、加速进化、宇树科技等企业带来了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本体,体现出运动控制、感知交互等方向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灵心巧手在现场用装有Linker Hand灵巧手的“灵心乐府”钢琴机器人,在现场完成准确、快速、有力的琴键按压以及键位移动等操作,体现了灵巧手在负载能力、运动速度、定位精度等维度的表现。

而一旁由数只Linker Hand L10组成的灵巧手阵列则在统一指令下整齐划一地舞动手指,表现着高自由度灵巧手的灵活度。

月泉仿生则携仿生灵巧手与仿生机器人亮相,在展台前,月泉仿生展台人员李健告诉作者,其仿生拉压体灵巧手“应手Y-Hand M1”依托任雷教授国际首创的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理论与技术,颠覆了传统刚性铰链式设计,并基于自研的磁集电驱人工肌肉重现了人体骨骼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实现了高质量功率密度比的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灵巧手仍未出现统一的技术路径,在驱动方式上有电机驱动、肌腱驱动、液压驱动等方式,在传感与反馈方面有力、触、视觉等方案,对此,李健告诉作者当下大家的选择不一样,在各自角度都认为是正确的方向,“但是整个行业包括手,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进入家庭,经过不断的市场验证,技术路线会逐渐收敛。”

他山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触觉传感芯片及其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商。其市场部姚旭向作者介绍道,他山科技在触觉感知算法上解决了触觉多维感知信号同时解析的全球技术难题,同时研发出了全球首款数模混合AI触感专用芯片,打破了触觉感知在行业发展的瓶颈,形成了在AI触觉领域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他山科技的产品主要用于机器人指尖触觉传感器和电子皮肤等场景。据了解,目前,他山科技已与因时机器人、强脑科技、灵巧智能、傲意、灵心巧手、云迹科技等企业有了相关合作。其中TS-R触觉感知服务机器人则是结合了他山科技触觉感知与云迹科技多态复合移动平台,能够精准感知与调节递物时的力道,实现递水、递话筒等类人服务动作。

本届大赛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具身机器人企业——智平方,则凭借基于AI2R Brain的AGI原生智能终端脱颖而出。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认为,如果要做机器人创业,就一定要在中国,因为中国既有人才优势,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完善的供应链。并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不适合“掀桌子式”创业,也就是只做技术、不谈商业。“机器人必须在真实场景中使用,才能形成数据闭环和硬件迭代,越用越聪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