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办公和创作流程中,笔记本作为生产力中心,时常需要和手机等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事实上不同设备之间一直都存在连通不便的天然壁垒,一直是体验上的痛...
2025-10-26 0
文 | 青茶
曾经,“中国制造”意味着代工与低成本,如今却成了世界惊叹的对象。
短短十年,中国在造船、钢铁、半导体、电动车等领域全面反超日韩,不再追赶,而是在引领。
日韩媒体的数据也证实,中国制造,已经重塑全球工业格局。
下一个被中国颠覆的行业,会是谁?
如果说哪个行业最能体现制造业的硬实力,那非造船莫属。
造船不仅是技术与资金的结合,更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与产业体系。
韩国人曾以此为傲,认为中国永远只能在后面“抄图纸”。然而,现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根据《韩国经济日报》2025年最新报道,中国造船业已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中国新接订单占全球74%,完工量达55.7%,手持订单量更是超过全球一半。
而韩国的份额只剩下可怜的20%,日本更跌到10%以下。
更扎心的是,韩国现代重工的订单量在2024年暴跌15%,成本比中国高出10%,让韩国媒体直呼“压力山大”。
早在2020年,中国造船企业就已经提前布局绿色船舶和新能源动力船领域。
中远海运、沪东中华、江南造船等企业加速投入研发,使得2024年中国新能源船订单增长了整整30%。
要知道,这类高技术船型的订单过去几乎被韩国独占。如今,全球一半的新能源船出自中国船厂。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也罕见承认,中国造船企业2024年底持有订单量高达20872万载重吨,完工量5000万载重吨,不仅是“量的胜利”,更是“质的领先”。
从LNG船到超大型原油运输船,中国都能独立设计、独立建造。
这种跨越式的进步,让日韩造船业彻底丧失了技术优越感。
韩国造船协会甚至发出警告:“如果不改变战略,韩国将在未来五年被中国全面超越。”
而现实更冷酷,韩国的船厂正被迫缩编,日本的海事产业开始求助AI系统以求降本。
中国造船,不仅是世界第一,更是未来绿色航运的引领者。
在传统制造领域,钢铁是工业的“粮食”;在高科技产业里,芯片则是国家的“心脏”。而这两样,中国如今都拿在了自己手中。
韩国《朝鲜日报》在2024年底刊发的文章中指出,中国2024年钢铁总产量高达10.05亿吨,占全球54%。
与此同时,韩国竟从中国进口了877万吨钢铁,创下七年来新高。
韩国浦项制铁,一家运营45年的老厂,在2024年11月宣布停产。
原因很简单:成本高,竞争不过中国。
十年前,韩国还自豪地位列全球钢铁出口前五,如今跌至第八,而中国钢铁出口量却翻了一倍。
日本《朝日新闻》则点出更深层的危机:中国钢铁的竞争力不再依赖低价,而是靠环保与智能制造。
如今的中国钢厂早已用AI系统控制炉温,用大数据降低能耗,碳排放水平远低于日韩。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生产更多、更便宜的钢,还生产得更“干净”。
而在科技的另一端,芯片领域的竞争更让日韩坐立难安。
韩国《中央日报》2025年报道指出,从2020到202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总额增长了三倍,全球市场份额从5%提升至16%。
中芯国际在2024年跃升至全球晶圆代工第三名,产能已接近三星电子的80%。
更让韩国焦虑的是,中国芯片不再是“低端代工”。
功率芯片、AI芯片、汽车芯片领域,中国厂商实现了重大突破。
2024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830亿美元,占全球24%,与韩国的差距缩小到历史最小。
根据韩国智库数据,中国在先进制程的领先差距仅剩两年。
要知道,过去这可是日韩赖以自豪的“护城河”。
而日本《日经新闻》承认,中国在功率芯片领域已与日本持平,市场份额达25%。
最令人震惊的,是背后的投入。
中国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7%,2024年达到4710亿美元,三倍于韩国总额。
韩国专家直言:“这不是资本游戏,而是系统崛起。”
中国芯片的成功,正如同它的造船业,不是靠时间运气,而是靠结构性升级。
从手机屏幕到汽车电池,中国企业几乎在每个细分领域完成了对日韩的“反杀”。
这不是单一行业的突破,而是全产业链的进化。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24年10月的分析文章显示,中国OLED面板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0%提升到2024年的47.9%,预计2025年将突破50%。
这意味着,中国即将主导OLED市场。
智能手机OLED出货量中,中国品牌已占45%,韩国则降到54.9%,失去领先地位指日可待。
电视市场也迎来翻盘。
2024年前九个月,中国TCL、海信、小米三大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达30.1%,首次超过三星和LG的29.4%。
韩国媒体无奈感叹:“中国企业正在重新定义‘性价比’。”而日本夏普的面板出口更是被彻底压制。
为什么中国能后来居上?答案在于“智能工厂革命”。
截至2024年,中国拥有超过10万家智能工厂,覆盖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各大领域。
这些智能工厂配备AI算法、自动检测系统,实现生产无人化与定制化。这让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价格低,更有稳定的品质保障。
而在新能源赛道上,中国的崛起几乎无法阻挡。
韩国《韩国先驱报》报道: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中国宁德时代占比高达37%,韩国LG能源降至14%,日本松下更只有10%。
短短五年,中国电池产能增长五倍,对欧洲出口份额从20%涨到45%。
新能源汽车更是彻底颠覆全球格局。
日本《朝日新闻》指出,中国2024年出口125万辆电动车,占全球总量的40%;2025年上半年再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4%。
比亚迪、小米、上汽的车型在欧洲、东南亚全面铺开,中国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高达35%。
反观日韩,丰田还停留在混合动力技术,韩国现代试图追赶却因成本过高屡受挫。
SK集团主席甚至公开表示,中国在AI制造和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是韩国“最大威胁”。
当日韩还在讨论是否要补贴新能源时,中国已经在用AI工厂和国产材料把电池、电车、电子全线串联。
这种系统化的竞争力,已不是单个企业能撼动的,而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压制。
从造船到芯片,从钢铁到新能源汽车,中国制造的崛起并不是偶然。
它是十几年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资本投入、产业协同的结果。
日韩媒体的报道不是赞美,而是现实的折射,他们看见了中国制造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时代的转向。
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成了“世界实验室”;过去的“跟随者”,如今成为“引领者”。
在全球化的新竞争格局里,中国制造已不再是低端代名词,而是技术、创新与未来的象征。
或许若干年后,历史书上会记载:2020年代,是中国制造改变世界的十年。
相关文章
在当前的办公和创作流程中,笔记本作为生产力中心,时常需要和手机等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事实上不同设备之间一直都存在连通不便的天然壁垒,一直是体验上的痛...
2025-10-26 0
iPhone 17 系列余温未散,科技界已将焦点锁定 2026 年登场的 iPhone 18 系列。综合供应链传闻与行业分析,该系列或将打破苹果近年「...
2025-10-26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至麻将可以开挂的软件,以及中至麻将外卦神器通用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劫天运》中夏一天与唐家P...
2025-10-26 0
文 | 青茶前言曾经,“中国制造”意味着代工与低成本,如今却成了世界惊叹的对象。短短十年,中国在造船、钢铁、半导体、电动车等领域全面反超日韩,不再追赶...
2025-10-26 0
10月26日,澎湃新闻从相关方面获悉,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刘昊霖教授因突发疾病,于2025年10月25日不幸逝世,年仅37岁。澎湃新闻注意到,湘潭大...
2025-10-26 0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活得越来越好的人,正在变得“不一样”了?他们可能不再朝九晚五,但收入却是上班时的数倍;他们或许只是专注一个细分领域,却拥有惊人的...
2025-10-26 0
近日,全球顶级公务机制造商湾流宇航(Gulfstream Aerospace)的母公司——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董事长兼CEO菲...
2025-10-26 0
2024年10月24日至26日,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启幕。海信商用显示携 IP 化智慧教室解决方案、研讨型智慧教...
2025-10-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