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青海馆里的匠心交响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4日 11:54 1 aa
青海馆里的匠心交响

青海展厅风格清新,尽显生态风采。

青海馆里的匠心交响

韩玉龙现场展示拉面“穿针引线”技艺。青海日报记者 顾植霞 摄

9月的山城重庆,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于23日如期开幕。刚踏入会场,青海馆清新的蓝绿配色便从众多展厅中脱颖而出,如同把高原的天空与湖泊搬进了会场。从数字化智能工厂的精密演示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这里正上演着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青海匠心秀”。

“您戴上VR眼镜试试,能直观看到我们企业的数字化工厂。”中国五矿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级资深技术专家陆逞赢的声音里满是自豪,随后,他详细介绍起展台上的采盐船实体模型,模型上清晰地展现了卤水从采集、加工到转化为锂产品的全流程;在头顶上方的异形屏幕上,三维Max渲染的视频正循环播放着智能工厂的运作场景,这些充满趣味和科技含量的装置,引来参展商们频频驻足。

“这是我们首次把数字化的智能工厂项目带到全国性展会,希望展现公司在盐湖提锂技术和青海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中的智慧结晶。”面对越来越多的围观人群,陆逞赢展现出更加热情的一面。

穿过人群,由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展示的“绿色动脉·清洁能源输送沙盘”前同样人头攒动。青海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干部王雪正站在沙盘旁,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大家的目光看向青豫直流工程的模型:“青海的光伏技术可开发量达25.1亿千瓦,目前,这些已开发的清洁电力通过‘青豫直流’跨越千里送到中原。”

她特意停顿,指向沙盘上点缀的鸟巢模型:“这是‘生命鸟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三江源地区率先尝试与鸟类共享电力杆塔资源,在高出杆塔顶部、距离带电部位90厘米的安全位置搭建‘安居房’引鸟筑巢,即‘生命鸟巢’,2024年,‘生命鸟巢’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 典型案例。”

“太有启发了!”来自山东的参展客商冯涛听完介绍,忍不住在手机上开始记录:“青海企业把效益和生态保护结合得这么好,无论是智能工厂的精准管控,还是‘生命鸟巢’的人文关怀,都值得我们行业学习推广。”周围几位参展商纷纷点头,对着沙盘里的光伏阵列拍照,热议着青海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实践。

展台另一侧,酸甜的果香与热烈的掌声交织在一起。锁鲜枸杞饱满油亮,沙棘原浆装在透明试饮杯里,折射出琥珀色的光。“这沙棘原浆口感真醇厚!”参展商姜宇喝完立刻掏出手机,扫码添加销售人员微信,“给朋友和家人买几箱,这是来自高原的好东西。”短短半小时,试吃台上摆放的产品就被大家品尝殆尽,不少参展企业当场留下联系方式,商讨合作事宜。

最热闹的当数拉面技艺展示。全国劳动模范、青海拉面匠人韩玉龙的案板前已围得水泄不通。只见他抓起面团,在手中飞速揉搓、拉抻,面条从粗变细,最后竟细如发丝。当他拿起一根针,将十余根面条顺利穿入针孔时,人群中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太神奇了!”一位学生举着手机录完视频,兴奋地说,“一定要去青海吃正宗的牛肉拉面!”韩玉龙擦了擦手,递上这次带来的牛肉面产品,笑着说:“现在我们已经研发了新产品,如果大家想品尝现做的手艺,可以到线下店里——毕竟我们青海的拉面已经开遍全国,还走进了二十多个国家。”

不远处的非遗展台则透着静谧与厚重。全国劳动模范、黄南州热贡画院院长娘本身旁的唐卡作品色彩绚丽,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庄严的图案,参观者都放轻了脚步。他的身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海南州贵南藏绣省级非遗传承人拉毛叶忠正专注地编织绣品,银针翻飞间,一幅龙腾图案已初具雏形,造型纹路栩栩如生。“这些丝线有几十种颜色,得仔细区分,慢慢绣。”她抬头介绍时眼中闪着光,“藏绣要守得住传统,也要跟得上时代,才能让更多人喜欢。”

从盐湖深处的数字工厂到输电铁塔上的“生命鸟巢”,从细如发丝的拉面到色彩斑斓的唐卡藏绣,青海馆里的每一处展示,都在诉说着高原工匠们的坚守与创新。当数字化的精准遇上非遗的温度,当生态保护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的实践,青海的匠心故事,正在大国工匠的舞台上越讲越响亮。

顾植霞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