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高温场景0卡顿!10月10日,在推出vivoX300系列旗舰新机之前,vivo召开了2025 vivo开发者大会,vivo全新的OriginOS...
2025-10-10 0
以前用AI,基本都是奔着“办事”去的,写个报告、查个资料、改个文案,说白了就是把它当工具人用。
直到前段时间抽了段彻底属于自己的空,不用应付工作,不用打理社交,除了偶尔放松一下,剩下的时间就瞎琢磨,跟AI东拉西扯。
聊着聊着发现个怪事:比起让它给我喂答案,跟它“吵架”反而学得更快,那种突然想通某个事儿的“顿悟”快感,好久都没有过了。
如今总觉得未来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多看不过来(信息过载),而是我们根本没法有效筛选信息(筛选失效)。
克莱・舍基早就说过的:“It’s not information 0overload It’sfilterfailure.”我觉得放现在AI这么火的时代,这话简直太对了,还琢磨出一套支撑这个观点的逻辑。
简单说就是AI把信息生产的效率拉到了指数级,就像有数据说AIGC现在日均能生成50亿条内容,可人的阅读速度就那样,顶多慢慢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是永久性的失衡。
社会上的注意力就那么多,是个稀缺资源,这边分得多了,那边肯定就少了,不可能凭空变多,就像平台算法总盯着用户的停留时长,本质就是在抢这点有限的注意力。
要搞清楚一段内容是AI写的还是人写的,花的功夫可能比内容本身的价值还大,正常人理性点都不会去费那劲,毕竟现在连AI辩论都能骗过42%的观众,普通人哪有这分辨能力。
传统的信息筛选肯定行不通了,一来生产和消费差太多,二来根本分不清内容真假,筛选本身就没意义。
应对这事儿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别筛信息了,改筛信息的“源头”,要么是个你信得过的IP,靠的是信任;要么是个靠谱的平台,靠的是算法。
所以想在AI时代混得下去的IP,内容得真诚、质量得过硬,这也是我自己做“数字生命卡兹克”这个账号的底子,算是我在迷雾里找的一个方向。
本来觉得这观点凑活,可一想到要去分享,台下肯定有人挑刺,要是自己想的不深不全面,被问懵了多尴尬。
我就想,得提前演练一下,想想别人会从哪儿攻击我,相当于跟自己辩论一场,不是为了抬杠,就是想找补漏洞。
这时候突然想到AI,这不就是天生的辩论对手吗?现在连专业辩手都承认AI的辩论能力可能超过90%的人类,找它练手再合适不过。
打开AI把自己的观点和那套逻辑都敲了进去,跟它说:“我要参加辩论,得让这理论站得住脚,你当一个较真的学者,用尽论据和逻辑来反驳我,目标就是证明我错了。”
没等几十秒,AI的回复就来了,每一条都直戳我的逻辑漏洞,那感觉跟开打了一样,要是现实里,我估计脸都红透了。
AI先冲我第一个逻辑来的,说我这是静态看问题,太片面了,它说AI不只是“矛”(生产信息),还是“盾”(筛选信息),能一秒写一万篇,也能一秒读完这一万篇,挑出三篇你最需要的。
所以根本不是生产和消费失衡,是无序生产和智能消费在赛跑,我这观点的地基都站不住,接着看第二条,AI又说我觉得注意力“总盘恒定”太死板。
科技能把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注意力的盘子本身就会变大,更别说AI能搞摘要、做总结,这是给注意力加了杠杆,一分钟看完万字长文的摘要,效率翻多少倍?
我压根没考虑注意力还有弹性和这种杠杆效应,后面还有针对我第三个逻辑和结论的反驳,一条接一条,全是冷静又锋利的话。
我跟AI说,它说AI既是矛也是盾没错,但这才吓人,未来肯定有成千上万个AI过滤公司,都说自己算法最牛、最客观,普通人怎么选?
现在这么多模型,你用哪个总结?当你没法判断技术好坏时,最后还不是看谁靠谱,问题绕回来,还是筛信源,只不过从筛内容变成了筛过滤工具的源头,没人会挨个测一遍吧?
这就像现在新闻把关权转移到了平台,但大家最终还是会认那些靠谱的媒体品牌,本质是一个道理。
然后是注意力杠杆的事儿,我承认AI摘要能提效,但新问题来了:一篇万字长文就一个原文,可10个AI模型能出10个不一样的摘要,有的讲技术,有的讲商业,有的还挑作者的错。
很多时候选的不是效率,是品味和视角能对上,毕竟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已经够坑了,总不能在摘要上还被带偏。
最后针对结论,AI说未来有更优的解决方案,但这反而证明了我的观点,比如高风险领域,像看病或者理财,一个匿名信源就算过了再多AI检测,一个你知根知底、声誉好的专家就说一句话,你信谁?
显然是专家,这时候信源的重要性不是弱了,是翻了1000倍,因为技术越复杂,大家越需要一个能信任的“锚点”。
我把这些想法敲过去之后,AI又来一轮反驳,就这样来来回回干了两轮,每一轮都得绞尽脑汁,累但过瘾。
就像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仗,每一次反击都得先把自己的逻辑理顺,找不到漏洞就去查资料补短板,这个过程里,那些模糊的概念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最后那段对话让我印象最深,算是把话题拉高了,AI说,我引以为傲的“品味”,本质就是个复杂的奖励函数,未来每个人的个人AI比谁都懂你,能建个专属的品味引擎,到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全知全能的神”,不用靠外面的“教皇”。
还说,我信的“信任”,其实是因为信息不透明才有风险,技术的终极是用代码的确定性代替人性的不确定,去中心化的信任协议、数学驱动的信任机器,比会犯错、有偏见、可能被收买的人类IP靠谱多了。
它说,我们信任法律不是信法官,是信程序;我捍卫的IP,是选个“国王”,但未来技术会带我们去一个不用国王的世界。
我想了想,回复它:我选的信源不是国王,甚至不是大官,更像个从远方来的吟游诗人,衣衫褴褛跳上餐桌,弹着琴唱我们没听过的史诗,讲王国之外的星辰大海。
他存在的意义,就是打破我们每个人的“围墙”,别让我们舒舒服服、最后孤孤单单死在自己的“王座”上,毕竟现在算法已经很容易把人困在信息茧房里了,再没点能打破认知的信源,那不就成了井底之蛙?
输赢和最后结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的过程本身,这可能才是这个时代最接地气、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以前我们学习,无非是看书、上课、搜资料、问问题,本质都是捡别人现成的知识,往自己脑子里的“书架”上摆。
可现在不一样了,AI的“书架”比我们大一万倍,跟它比存知识,纯属找虐,但辩论不一样,是在锤炼自己的想法,把模糊的观点磨得锋利、扎实,就像打铁一样,得反复敲才能成器。
跟人辩论,很容易带情绪,争不过就急眼,甚至人身攻击,根本没法好好思考,但AI不会,它没自尊心,你怎么反驳都伤不到它;也不会被你气势吓住,只看你逻辑硬不硬。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全是你自己的思维强度,逻辑好它就退,有漏洞它就攻,这种纯粹的思维交锋,学习效率真的高,比被动听课强太多了。
不过这过程挺反人性的,因为它逼着你直面自己的无知、偏见和浅薄,我们脑子里都有些离经叛道、不敢跟人说的想法,怕被笑、被误解、被攻击。
但AI是个绝对安全的“实验室”,不管话题多敏感、多小众,你都能跟它辩;不管站什么立场,都能推演观点站不站得住脚。
你可以放心暴露自己的困惑和无知,然后靠它的力量重塑、修正自己的思想体系,这种安全感在现实里可太难得了。
所以真心建议大家试试这办法,特简单,不用搞多复杂的流程,首先得选个你真关心的“战场”,不用大,可能是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个让你困惑的社会现象,甚至是你坚持多年的人生信条,关键是能让你有表达欲、想“较真”,要是自己都没兴趣,辩两句就没动力了。
然后就跟AI说清楚,让它当一个较真的学者,用尽论据和逻辑反驳你,目标就是证明你错了,不用怕它太狠,越狠越能帮你找漏洞。
最后就全身心投进去,别当聊天,当一场真的“战争”,像将军一样摆论据、找漏洞,找不到就去临时补知识,反正不用急,学仨小时回来再接着辩。
最重要的是别害怕被说服,辩论不是为了分对错,是靠外力撞击,让自己的思想更坚固、更清晰,离真相更近一点。
你也可以试试,打开AI,敲出你的观点,发送那条“挑战指令”,然后好好享受这场只属于你自己的“战争”。
等你累得瘫在椅子上的时候就会发现,收获的不只是对那个话题的深理解,更是一个更清晰、更有力量的自己。
毕竟在这个AI到处都是的时代,比存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能独立思考的脑子。
相关文章
重载高温场景0卡顿!10月10日,在推出vivoX300系列旗舰新机之前,vivo召开了2025 vivo开发者大会,vivo全新的OriginOS...
2025-10-10 0
重磅联手。作者 | ZeR0编辑 | 漠影芯东西10月6日报道,刚刚,OpenAI和AMD宣布合作,OpenAI将根据多年、多代协议部署60亿瓦AMD...
2025-10-10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博乐填大坑透视挂是真的吗,以及博乐填大坑免费透视软件下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波克填大坑手机游戏...
2025-10-10 0
中国于周二在海南推出了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这标志着中国推动“蓝色经济”战略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位于陵水县近海,将数据服务器置于一个重达1,433...
2025-10-10 0
当云服务从""无限供应""变""限量发售"":数字时代的算力瓶颈,暴露了什么?你手机里的AI聊天框加载变慢时,可能没意识到:支撑这个数字时代的""隐形...
2025-10-10 0
以前用AI,基本都是奔着“办事”去的,写个报告、查个资料、改个文案,说白了就是把它当工具人用。直到前段时间抽了段彻底属于自己的空,不用应付工作,不用打...
2025-10-10 0
10月8日,记者从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国在钍基核燃料元件制造分析领域主导修订的首个国际标准——《核技术—核燃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25-10-10 0
当你在头条搜索“苗京京”,会跳出十几个同名账号——有人顶着她的头像写情感鸡汤,有人用相似口吻吐槽职场,甚至出现“苗京京2.0”“京京分京”等衍生ID。...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