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高管群聊讨论造假!会计记录涂改细节触目惊心,日本AI巨头坠落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2日 19:32 0 aa

东京某日天色阴沉,警车呼啸驶入オルツ(Alt)总部,高管被带走调查。

这家曾被视为AI行业新星的公司,如今陷入严重财务造假风暴,被捉拿的包括原社长米倉千貴、前社长日置友輔以及多名高管。

他们被指控在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通过虚构交易、夸大销售额等方式,累计虚增营收111.07亿日元,几乎占据其对外披露营收的绝大部分。

投资者的热情在短短数月内化为愤怒与失望。

高管群聊讨论造假!会计记录涂改细节触目惊心,日本AI巨头坠落

经第三方调查人员梳理,オルツ内部构建了一套极其缜密的“循环交易”体系:以广告费、研发费等名义向关联公司支付巨额款项,再通过这些关系方“回购”、虚构收入,从而在账面上营造“业务增长”的假象。

其间,不仅有会计记录的涂改痕迹,甚至高管在公司内部微信群/Slack 上开会讨论伪造细节,操作冷静而大胆。

东证因其在上市宣誓书中存在重大虚假披露,已决定于2025年8月31日将其摘牌,オルツ也在2025年7月30日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民事再生保护,进入重整程序。其负债规模截至6月底约为24亿日元。

高管群聊讨论造假!会计记录涂改细节触目惊心,日本AI巨头坠落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起个案,更像一面镜子:AI或科技创业光环背后,如果缺乏业务落地、客户支撑、现金流支撑,就极易被资本“光环”掩盖实情。

特别是在AI、生成模型成为投资热点的时代,许多公司更擅长讲“未来愿景”而非披露“真实业绩”。

オルツ案警示我们:投资任何“黑箱”科技项目时,切忌只听“战略宣言”,更要追问“现在业绩”“客户使用情况”“现金流真实性”。

高管群聊讨论造假!会计记录涂改细节触目惊心,日本AI巨头坠落

三重警钟

オルツ案暴露出的结构性风险,值得所有创业者、投资人、监管方深思。

首先,是信任赤字:在高科技创业领域中,很多融资来源不仅看模型与愿景,也常依赖于“谁在背后背书”“合作伙伴Logo”这种“符号资产”。

オルツ上市时在IR资料中大量堆砌知名公司Logo、强调“提携”“战略关系”而缺乏实质合同披露,这正是典型的“羊皮包装术”。

一旦数字被放大检查,这类做法的信用基础极易坍塌。

高管群聊讨论造假!会计记录涂改细节触目惊心,日本AI巨头坠落

其次,是虚高估值与野蛮扩张的必然代价。许多AI初创公司在市场热潮中追求高增长、抢占估值,忽视了基础商业模型、客户黏性、边际成本等可持续性指标。

オルツ案中,其早期项目虽有“AI议事录”概念,但真正变现能力与市场渗透力不足;靠资本动力勉强维系表面营收结构,一旦外部审查风吹草动就难以为继。

最后,是监管与审计缺环。オルツ案中,监査法人シドー(Sidou Auditing)和主承销券商大和证券在首次上市、定价阶段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审核不力;其高层还涉嫌对审计方提交虚假说明以蒙蔽审查。第三方报告中甚至指出,オルツ自身设立的“第三者委员会”也受限于公司内部通道,调查透明性存在争议。

高管群聊讨论造假!会计记录涂改细节触目惊心,日本AI巨头坠落

高管群聊讨论造假!会计记录涂改细节触目惊心,日本AI巨头坠落

这件事对日本乃至全球科技投资生态都有深远影响。我们不能因为AI是风口,就在“信任”这层最薄皮上压榨。

未来,资本方须更重视尽职调查、商业模型验证与现金流实测;监管必须防止初创公司利用“技术浪潮”做幌子掩盖财务黑洞;创业者则要在“愿景”和“脚踏实地”之间保持清醒。

而对于大众投资者而言,一旦看到高成长公司“客户数据不透明”“利润结构异常”“关联交易频繁”,就该高度警惕——技术炫酷不能代替真实业绩。オルツ案,或许才刚刚揭开序幕。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