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神二十的第四次出舱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5日 02:00 0 admin
神二十的第四次出舱

邢台风景·抗大陈列馆前厅

聞鍾記郵(5455)神二十的第四次出舱

前天有消息说,本月月底神舟二十一航天乘组将要升空,接替在太空出差6个月的神二十航天乘组。也许中国航天员驻足太空已经司空见惯了,现在的惦记已经远不似神五了,因为中国航天人经历了神一至神四的试验阶段,又经历了神五至神七的载人实验,神九、神十载人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并完成实验任务,之后神十一与天宫二号开始了密切的合作,并成功驻留太空30天。天和核心舱成功与天宫航天站对接成功,自此开始搭建属于中国的堵路航天站设施,并迎来了神十二之后的航天乘组。

今年9月26日1时35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舱门缓缓关闭,标志着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第四次出舱活动圆满落幕。经过约6小时的太空作业,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在指令长陈冬的舱内支持及地面科研人员、空间站机械臂的协同配合下,精准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与舱外设备巡检等关键任务,不仅为中国空间站问天舱段筑起完整的"太空铠甲",更创下多项航天任务新纪录,书写了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崭新篇章。

就在本次成功出舱之际,航天邮友联谊会推出了“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第四次出舱活动”纪念封,编号为CBAC-T-37,从北京航天城邮局寄出。信封的左下角图案就是航天员在舱外工作的场景,信封上加贴了2022年发行的《我和祖国一起成长》邮票中的“崇尚科学”邮票,有票的主图就是航天员。出舱工作的航天员身穿的,就是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新进送到了两套舱外服。

此次出舱任务的实施过程,展现了中国航天员团队与航天工程体系的高度协同能力。9月25日19时45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舱门缓缓开启,航天员王杰率先出舱,稳稳登上机械臂末端的自动脚限位器,航天员陈中瑞紧随其后出舱,两位第三批航天员迅速进入协同作业状态,而指令长陈冬则在天和核心舱内全程监控设备状态、传递操作指令,形成"舱外作业、舱内支持"的紧密配合体系。本次最核心的任务是完成问天舱段剩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通过单点位安装实现多区域防护,大幅提升了防护效率。对舱外暴露平台的载荷设备、机械臂接口等关键设施进行全面巡检,排查空间环境侵蚀、微陨石撞击等潜在风险。在地面飞控中心的精准调度下,空间站机械臂沿新规 划路径平稳运行,将航天员精准送达作业点位。

第四次出舱任务的圆满成功,首次启用天和核心舱机械臂适配器支持出舱作业,意味着我国空间站机械臂实现了"问天-天和"跨舱段支持能力的突破 。第一次出舱任务是前期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验证了"无人搬运+有人精调"的耦合式作业模式,通过货物气闸舱提前输送设备,减少航天员舱外搬运负担。第二次出舱安装的脚限适配器与接口转接件,使本次作业省去了机械臂附件组装环节,直接实现"开门上车"式作业 。第三次出舱完成的舱外设备热特征识别,则为本次防护装置的安装精度提供了数据支撑。四次出舱任务环环相扣,构建起从作业模式到装备体系的完整技术闭环。

神舟二十号乘组以四次出舱的壮举,成为我国执行舱外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之一,这支由"老带新"组成的团队,生动诠释了中国航天的传承力量。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任务是我国首次由两名第三批航天员共同执行舱外作业。航天员陈中瑞与王杰均为首次飞天,却已分别完成3次和2次出舱任务。"这是第三批航天员两名同志第一次共同执行任务,两位年轻航天员在历次任务中表现出色,本次协同作业配合默契,与地面联动顺畅,充分证明第三批航天员已具备独立执行复杂舱外任务的能力 。

第四次出舱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问天舱段空间碎片防护体系建设全面收官。这些被称为"太空铠甲"的防护装置,能有效抵御微陨石与空间碎片的撞击,将空间站舱体受损风险降低80%以上,为空间站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关键保障 。出舱任务的连续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舱外作业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为后续空间站扩展舱段安装、舱外科学载荷维护等任务奠定了基础。对于整个载人航天工程而言,神舟二十号乘组的在轨表现为长期驻留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国后续更长时间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按照计划,神舟二十号乘组将在空间站度过国庆与中秋佳节,随后继续开展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迎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的到来,实现新一轮太空会师。对于这支"出舱天团"而言,四次出舱的壮举已载入史册,而他们在太空书写的更多传奇,仍在继续。从神舟十一号到神舟二十号,诠释了中国航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内核。第四次出舱任务的圆满成功,不仅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深空的坚实一步。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中国航天人正以不懈探索,书写着属于中华民族的飞天华章。

感谢高宏老师寄给我的纪念封,在纪念封与邮戳中,铭记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

神二十的第四次出舱

神二十的第四次出舱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