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2025)特别策划了“AI会客厅”直播活动,由媒体人和与会嘉宾共同围绕ABI、人工智能+行动、低空经济、AI4S等产...
2025-10-22 0
【湘伴导读】
“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中国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代表,双方携手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了广阔的交流舞台。
10月20日至23日,作为中国—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与工程师交流活动在湖南展开。该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湖南省科协、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等联合承办。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在湖南举行。湖南省科协供图
来自中国与南非的新生代科研力量,带着各自的梦想与智慧,围绕前沿科技、创新合作与未来愿景,展开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深度对话。
他们究竟聊了些什么?在这场对话中,悄悄播下了哪些希望的种子?
现场聊了什么?
聊合作,更聊如何让合作落地生根。
“首先要解决两国青年对彼此生活方式的互鉴、向往和认同,实现从‘你和我’到‘我们’的转变。”
中国—南非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现场。湖南省科协供图
在青年科学家圆桌对话中,面对“如何引导青年人才将个人发展与解决中南/非洲/全球性挑战相结合”的问题,湖南金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丽萍分享了两个动人故事。
今年8月,公司派了一批年轻人到坦桑尼亚。其中,一名叫丁卫东的年轻人在与当地伙伴聊天中发现,某个区域因为电力不稳定,连咖啡加工都受到了影响。
于是,他参与设计了一套适配当地的小型电力解决方案,不仅推动了金龙电缆产品的本土化,也帮助了那里的农业加工,还收获了不少粉丝和客户。
当中国青年带着技术走进非洲,非洲青年也正带着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投身这片机遇之地。
来自贝宁的乔力,从中南大学毕业后,拿到了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的第一张创业签证。
他不仅中文流利,学会了打长沙麻将,还为湖南金龙科技集团带来了科特迪瓦的客户,从一个“外来者”变成了中非合作的“共建者”。
5月27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乔力正在办公。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昂 摄
这两个故事,生动诠释了一种超越单纯商业往来的合作新范式: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梦想与梦想的共振。
合作的根基,深植于源远流长的信任之中。
自2013年中南大学邀请南非开普敦大学成为其“国家111计划”合作伙伴以来,两校的合作已走过十余年。
从2017年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到2019年起每年为中南大学研究生举办研讨会,再到定期的学生交换和大量的联合出版物,这条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2025年,合作协议再次续签5年,标志着这段跨越南半球的科研友谊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份长期的携手并进,在具体的科研领域与团队协作中,结出了可见可感的果实。
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前主席西里尔·奥康纳教授,在担任开普敦大学矿物研究中心(CMR)董事与学术带头人期间,组建了全球顶尖的矿物加工研究团队。
2019年4月12日,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矿物加工理事会主席Cyril O'Connor教授正式接受聘请,成为中南大学名誉教授。图源 中南大学
该团队与中南大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包括共建“金属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实验平台。
这些扎实的工作,使得两校在联合研究、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丰硕,成为中国与南非科技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聊未来,更聊如何将未来握在手中。
面向未来的科研应该关注什么?两国青年科学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融合”与“落地”。
南非SION AGRI公司博士、地理空间科学家阿蒂·康布林克,以精准农业为例,生动描绘了现代科研的融合图景:“化学家研究土壤酸度,农艺师了解作物特性,而地理空间专家则负责优化作物的经济布局。”
这一共识,在中国同行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呼应。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贺耀北,展示了两项前沿技术:快速磁浮每公里造价只有常规地铁的1/5、超高性能混凝土实现桥梁模块化设计和快速拼接。
湖南所展示的,正是“问题导向、技术融合”的思维成果,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的先进,更在于极致的适用性与可推广性。
科技之外还有什么?
答案写在实验室之外,写在机器轰鸣的工厂、稻花飘香的田野,以及每一次跨越山海的真诚握手之中。
中国—南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将视野与脚步延伸至产业的最前沿——
当与会者们走进三一集团,亲眼见证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个能实时采集、核算碳排放的“绿色工厂”时,抽象的“数字化”与“碳中和”概念瞬间变得可触可感;
南非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三一集团。湖南省科协供图
在铁建重工,当他们了解到这是全球唯一能同时研制盾构机与矿山法隧道装备的专业企业时,惊叹的不仅是“唯一”的技术实力,更是中国制造深入骨髓的“问题导向”思维。
南非青年科技工作者走进铁建重工。湖南省科协供图
深度交流,也推动着南非青年科学家们从“参观者”到“共建者”的角色转变。
职业教育领域紧密握手:南非奥贝特公立职业学院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从师生互访深化至课程共建与标准共研。这不仅关乎技能传授,更是在为两国未来产业大军构建共同的知识基础,从源头推动发展理念的融合。
当南非青年对本土需求的深刻理解,遇上中国青年在工程实践中淬炼出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创新的火花便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而是升华为共同定义问题、共同设计未来的能力。
科技之外的答案,还写在对一种长期主义精神的共同培育里。
当前,长沙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发中心城市,其雄心不仅是建造一片高楼林立的园区,更是构建一个能滋养创新、包容失败、激发跨界协作的良性生态。这为两国青年科学家培养长期主义精神提供了沃土。
7月17日,坐落在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海归小镇的全球量子研发中心实验室。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邹尚奇 摄
在这片土壤上,我们看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追逐,而是甘坐十年冷板凳的坚守。
正如中国与南非在铁路、医疗、矿业等领域的合作,往往需要历经数年的青春接力,才能见证技术真正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这种合作不追求立竿见影的回报,而是相信时间的力量——今天共同绘制的一张图纸、编写的一段代码,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成长为连接两国的铁路、守护健康的屏障、绿色开发的矿山。
2023年4月26日,南非ZLT起重机公司的一台新款越野轮胎吊前,中联重科中方工程师在给当地服务人员进行交机培训。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昂 曾冠霖 摄
我们置身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基于长期主义的信任与合作,是最为珍贵的确定性。
它启示两国青年,双方合作不应仅是某个具体项目的短期协作,而应着眼于为五年、十年后的世界,共同储备技术、培育人才、搭建网络。
当蕴含效率与精准的中国速度,遇见充满潜能与韧性的非洲活力,将来能够开创的,必然是一个更具韧性、更温暖、更可持续的共同未来。
相关文章
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2025)特别策划了“AI会客厅”直播活动,由媒体人和与会嘉宾共同围绕ABI、人工智能+行动、低空经济、AI4S等产...
2025-10-22 0
【湘伴导读】 “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中国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代表,双方携手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了广阔的交流...
2025-10-22 1
说起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拉锯战,这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美国那边不停用实体清单卡中国脖子,好几百家企业被拉黑,中国这边也开始反击。2023年3月底,中国网信...
2025-10-22 1
快科技10月22日消息,REDMI K90今天已经正式揭晓,官方将其称之为REDMI最强标准版。据产品经理胡馨心介绍,K90这次采用了全新的6.59英...
2025-10-22 1
这临近双十一啊,越来越多人都来问我,电视怎么选?看各大平台的选购帖子和产品体验视频,看得都头晕,都说自家好,对电视一窍不通的朋友更是被专业术语绕得晕头...
2025-10-22 1
日前,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两大顶级国际会议之一,The 2025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
2025-10-22 1
【10月22日,AT&T第三季度新增宽带用户总数创八年多新高】AT&T第三季度新增宽带用户总数,创下八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该公司对光纤...
2025-10-22 2
LiblibAI官网这是今年国内资本市场迄今为止 AI 应用赛道最大的一笔融资。AI应用公司LiblibAI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CM...
2025-10-2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