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标能源革命的投资窗口:AI时代的电力争夺战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6日 18:30 0 aa

导读:

  • 全球AI电力危机预警
  • 澳洲案例:AI电力痛点与绿色机遇
  • 新能源解决方案:发电+储能投资红利
  • 黄金窗口:短长期投资建议


就在上周(当地时间10月6日),全球第二芯片巨头公司AMD与OpenAI宣布战略合作:OpenAI将在未来几年内部署总计6 GW的AMD GPU算力,用于其下一代AI基础设施。这一数字令人震惊,消息一出,AMD美股以飙升超37%开盘,当天收涨约24%。

然而,有两个关键细节值得深思:

一方面,这“6 GW”并非GPU性能指标,而是一个电力单位——1 GW相当于一座大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

另一方面,就在此前不到两周,英伟达宣布与OpenAI达成了一项价值千亿美元的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电力容量达10 GW的算力基础设施,而非单纯的芯片或算力供应。合作官宣当日(2025年9月22日)英伟达股价冲高至历史新高的184.55美元。

因此,两者在芯片市场竞争中谁将占据优势的讨论甚嚣尘上。但OpenAI如此大规模的投入,究竟是开启了更广阔的前景,还是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引发了各界的激烈争论。

而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会发现,随着生成式 AI 的快速普及(例如一次 ChatGPT 查询的耗电量约为普通 Google 搜索的 10 倍),全球科技巨头正竞相扩建数据中心,以支撑爆炸式增长的算力需求。AI基础设施的快速扩张正在直接推动全球电力消费曲线抬升,AI火热 = 电力危机。

由此可以推断,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I技术主导权争夺战中,真正的竞争焦点或许已悄然转向电力资源的掌控。正如前文所述,AI战争的最终形态,极有可能演变为一场电力战争。这一观点得到了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的佐证。


全球AI电力危机预警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Energy & AI》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已达415 TWh,占全球总电力的1.5%。单个面向AI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功率可达100 MW以上,年耗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的用电总和。

目前AI应用尚处初期,预计未来五年内AI及数据中心耗电量将翻倍945 TWh,2030年占全球总电力的4%以上,相当于日本目前的总用电量。

随着AI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其算力需求与耗电量将呈指数级上升。这种增长模式与传统电力消耗逻辑存在显著差异,它并非以人口规模为基础,而是完全由AI应用的普及与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所驱动。

以我们生活的澳大利亚为例,根据其国内测算数据,目前澳大利亚全年发电总量约为25GWh。受电力需求增长、大量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接入等因素影响,到2030年(未来五年内),澳大利亚整体电网总电量将增加超20GW,增幅达50%,这一数字颇为可观。

预计到2050年,澳大利亚全国总电量需求将突破90GW,较2025年实现快速翻倍。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澳大利亚人口并未同步翻倍,始终保持稳定增长,这也印证了此前的观点。

同样,在美国,2023年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全国总电力消费的约4.4%(约 176 TW)。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约9%,几乎翻倍。

由此可见,电力正在成为“第二算力”,成为科技竞争的焦点。

标能源革命的投资窗口:AI时代的电力争夺战

标能源革命的投资窗口:AI时代的电力争夺战


澳洲案例——AI 电力痛点与绿色机遇

在AI驱动电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正面临显著痛点,同时也孕育着绿色转型机遇。

从区域层面看,澳大利亚电力需求快速攀升,气候变暖与人口增长共同推高了对低成本电力的需求;传统电力模式短板凸显——不仅发电成本居高不下,老旧电网的维护成本、火力电站建设与修缮成本的飙升,还进一步导致电力价格波动,正面临大量老旧传统火电机组被新型发电方式替代的转型阶段。

这一过程中,不仅催生了替换型与增长型发电产能的需求,电网传输及大规模储能相关需求的规模也极为庞大。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转型已成为澳大利亚的国家政策导向,更是顺应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澳大利亚电力增长及需求满足的主要途径,将依赖更多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其核心原因仍在于成本优势。根据CSIRO《2024–25年GenCost最终报告》,过去数年,太阳能与风能的平均发电成本始终最低,每度电成本约为0.12-0.17澳元。

作为对比,火力发电的平均成本基本在0.2澳元/度以上,核能发电成本则更高;且澳大利亚缺乏核能技术,若从海外采购相关技术,成本将进一步攀升。因此,如前所述,从成本角度出发,新能源(清洁能源)是澳大利亚的最优选择。

标能源革命的投资窗口:AI时代的电力争夺战

在AI电力生态投资赛道中,澳大利亚涌现出诸多典型案例,覆盖多领域投资机遇。

可再生发电设施领域,Rio Tinto与WindlabBungaban合作的风电项目签订2025年电力购售协议(PPA),采购80%发电量,为澳洲最大可再生电力合约之一;

储能领域,Neoen Western Downs Hub集成540MW光伏与1080MWh电池储能系统,是南半球最大同类项目之一,为昆士兰州电力供应与电网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Quinbrook“Supernode”项目规划多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配套250MW电池系统,实现与可再生电力直接联动;

电网与配电领域,Central-West Orana(新南威尔士州)澳洲首个可再生能源区,规划4.5GW新发电容量并建设输电网络;Western Downs(昆州)输电工程为大型光伏+储能项目新建275kV输电线路接入主网;

电力-算力融合平台领域,Business Renewables Centre Australia通过撮合企业与发电商签订可再生电力合约,为云计算与AI用电提供能源保障。这些案例全方位展现了澳大利亚在AI电力生态全产业链的布局深度与发展活力。

标能源革命的投资窗口:AI时代的电力争夺战


新能源解决方案——发电+储能投资红利

标能源革命的投资窗口:AI时代的电力争夺战

  • 发电端:煤电将在2040年退出舞台

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正以年均17%的速度快速扩张:2025年第二季度新增的1.5GW装机里,光伏和风电占比超95%,其每度电成本低至120-170澳元/MWh,仅为新建燃气发电成本的六成。光伏、风能持续增长,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可再生方式。

据《2024-25 GenCost报告》,到2040年光伏、风电发电量将超过全系统发电量的一半。这会倒逼12.4GW亚临界煤电在2030年前强制关停,超临界机组也最迟2040年退出——以维多利亚州8.3GW低效煤电关停为例,当地光伏+风电将填补53%的电力缺口,还会催生跨州输电和储能的需求。


  • 储能端: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性与电网平衡

新能源发电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发电时段存在不稳定性,这使得大规模储能需求愈发迫切。预计未来,澳大利亚在新能源与储能领域的发展均将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储能方向需加快发展步伐,以推动全国电力系统变革,确保在AI主导的全球竞争中不落后,这是澳大利亚能源转型的必然方向。

其中,锂电池在短时调节中占据主导地位,以Neoen的540MW光伏搭配1080MWh储能项目为例,其有效平抑了昆州电网的波动;而抽水蓄能、氢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则成为破局关键——2024年南澳有37%的时段出现负电价,暴露出光伏“自我挤压”的痛点,到2030年需3.8GW长时储能来填补5.7GW的夜间电力缺口。

在政策推动下,储能投资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增储能装机同比增长140%,虚拟电厂整合了500万户的屋顶光伏和V2G技术,可释放7.2GW的灵活调节能力,相当于6座煤电站的调节能力。


  • 美澳中新能源投资趋势:

随着AI算法等高科技的全面落地与应用,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全球各国,其电力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从某种角度而言,在大模型、算力(即芯片)及数据中心的争夺之后,AI竞争的下一个主战场,将聚焦于“谁能提供充足且廉价的能源”。

在这一领域,中国已走在前列,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新型可再生能源;美国亦紧随其后,加速追赶,在该领域的投资预计达千亿美元级别,这已成为未来全新的竞争方向。其新能源投资重心正从“政府补贴”转向“企业自驱”,科技公司、私募基金和车企成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主体。

如前文提及,OpenAI与英伟达将在美国投入建设大型电力基础设施,事实上,马斯克旗下企业、英特尔等美国主流科技巨头,未来也计划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建设发电、储能等相关电力基础设施。

其中,亚马逊在俄亥俄州建模块化核反应堆,给AWS数据中心供电;谷歌联合企业搞光伏+储能,满足AI训练用电。背后是AI带动需求——数据中心耗电年增18%,传统电源不够用,企业只能自建零碳电力来源。

此外,澳大利亚预计在未来10-20年内,向全新电力市场投资200亿澳元,资金将用于电力设施升级与增量建设等方面。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澳洲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新融资承诺方面明显强于2023 年,共有约 90 亿澳元的项目达成财务结算,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 4.3 GW;如果将储能项目计算在内,2024 年的总投资额约为 127 亿澳元 —— 这是澳大利亚清洁能源史上单年最高投资额。

由政府担保的Capacity Investment Scheme(CIS)投标项目预期 IRR 区间在8%–10%;若无政府担保,市场预期可再生能源 IRR 降至 6–7%。

在居民端,屋顶光伏系统(小型分布式投资)平均回收期约 3.5–5 年,对应 IRR 15–20%。

不止美澳,中国近期更是出台了进一步研究并推动核聚变商用化的相关规划,不过这属于更长期的远景布局,可见主要国家均对此抱有宏大愿景。


黄金窗口:短长期投资建议

标能源革命的投资窗口:AI时代的电力争夺战

OpenAI重拳出击,揭示AI战争的新战场。

在与AMD的联手中,最核心的关注点在于6GW这一数值是电力单位,预示着未来竞争已演变为“电力”的争夺。从美国科技巨头自建模块化核电,到澳洲用光伏+储能填补煤电缺口,本质都是抢占能源革命入场券。

澳大利亚的电力需求同样庞大,这与其是否拥有大模型、人口规模大小无必然关联。只要本地存在算力使用需求,且算力应用呈爆发性指数级增长,澳大利亚便会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更多电力供给。

相较于中国,澳大利亚具备获取更多算力的能力,无科技“卡脖子”或芯片禁运的制约,但其当前的核心瓶颈很可能出现在电力市场,这一点正如我们此前多次提及的——该瓶颈也暗藏机遇。在澳大利亚政府的主导下,全面推广应用新能源已是必然选择,且这一方向已十分明确。

从短期来看,由于新能源发电模式与火力发电存在差异,储能端需求尤为关键。无论是供给侧还是输电侧,中大型储能项目(包括短时储能SSED、长时储能LSED)均具备较强吸引力。

从中长期来看,澳大利亚整体电力供给仍存在缺口,这并非仅需替代火电站的问题,更是未来电力需求爆发性增长所带来的缺口,最终仍需回归发电端建设。因此,当前来看,光伏、风电与储能结合后,在澳大利亚市场中长期仍具备巨大增量空间,这一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无论是短期的储能赛道,还是中期的发电能力建设,均是澳大利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与产业投资机遇。


作者:魏睿昊

编辑:如意


(欢迎订阅澳财网头条号,我们将不断为您提供优质的全球宏观经济分析和澳洲财经资讯)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Shutterstock,Inc.授权澳财网使用,请勿单独转载图片。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一般信息,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任何前瞻性陈述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或陈述,切勿过分依赖。在进行任何投资时,请基于个人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个人需求考虑本文所含信息的适用性,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