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排行榜 2025年10月20日 14:39 0 admin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当黄仁勋在对谈中抛出“退出中国市场份额就为0%”的,整个美国科技圈多多少少都会慌张

这位英伟达CEO口中从95%到0%的份额滑坡,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危机预警,更像是对美国持续两年的芯片封锁政策的无声拷问。

中国市场真的能被轻易放弃?美国企业的阵痛背后,中国芯片产业又藏着怎样的破局密码?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2025年9月,中美代表团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谈判余音未散,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的消息便重磅落地。

这记“组合拳”让本就深陷中国市场困境的英伟达雪上加霜,而此时距离其H20芯片获得对华出口许可不过两个月。

2025年4月,美国商务部突然要求H20芯片出口中国需许可证,迫使英伟达紧急取消台积电的生产线预订,前期为适配中国市场的研发投入险些打水漂。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7月黄仁勋访华时带来的“政策松绑”消息曾让市场短暂兴奋,多家中国科技巨头迅速下单。

但现实很快泼来冷水,H20芯片库存告急且重启生产需9个月,更致命的是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现其存在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要求英伟达提交安全证明。

屋漏偏逢连夜雨,英伟达为中国市场定制的RTX6000D芯片同样遭遇滑铁卢。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这款定价5万元人民币的芯片,测试性能竟不及被禁售的RTX5090显卡,性能与性价比的双重短板导致中国企业集体拒单。

从政策反复到安全质疑,再到产品被弃,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溃败并非偶然,而是美国技术封锁与自身战略失误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场论争的起点,2023年美国开启的芯片管制大幕,本想通过禁售A100、H100等高端AI芯片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市场的韧性,更误判了技术封锁对本国企业的反噬,仅H20芯片一项,英伟达就损失168亿美元订单,数据中心业务在华收入下滑超40%。

从美股市场看,尽管英伟达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46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5.6%,但财报数据背后,中国市场的空缺已成为其无法弥补的增长短板。

中国对这场技术封锁的态度始终明确:坚决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同时以自主创新打破外部制约。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这种立场并非被动应对,而是基于对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唯有自主可控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从监管层对芯片安全的严格核查,到市场对低质产品的自然淘汰,中国用“市场选择+安全底线”的双重标准,既守住了科技安全红线,也为国产芯片腾出了发展空间。

英伟达留下的市场空白,很快被国产芯片企业填补。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华为昇腾的崛起堪称最亮眼的注脚,其最新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已达英伟达H100的85%,价格却低36%,2025年第一季度就售出60万片。

在全国制算中心的订单中,昇腾芯片更是拿下70%的份额,呈现“一卡难求”的火爆态势。

华为还公布了清晰的迭代计划,2026年将推出昇腾950PR,后续960、970型号也在研发中,这种持续创新的节奏,正是中国芯片产业突围的缩影。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阿里平头哥同样表现不俗,新推出的PPU芯片参数超越英伟达A800,性能与H20不相上下。

除了这两大巨头,寒武纪、壁仞科技等新秀也交出了可对标A100的产品,形成了“头部引领+梯队跟进”的良好格局。

这种多点开花的态势,背后是中国芯片产业多年的积累与市场需求的强力驱动。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百度、腾讯等科技企业纷纷将算力需求向国产芯片倾斜,形成“使用-反馈-迭代”的良性循环,加速了国产芯片的成熟。

客观来看,国产芯片目前呈现“成熟制程稳固、先进领域追赶”的格局。

在28nm、40nm等常用成熟制程领域,国内需求持续井喷,华虹半导体的产能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为产业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与经验。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在高端领域,等效7nm工艺虽刚进入小批量试产,良率已突破90%,与国际顶尖的5nm、3nm工艺的差距正不断缩小。

当然,自主创新之路并非坦途,EDA设计工具、高端光刻胶等上游材料设备仍需攻关,人才短缺更是突出难题。

2025年芯片行业人才缺口超30万,设计、制造等核心岗位“一人难求”。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上海某AI芯片公司开出80万年薪仍招不到合适人才,南京大学一名相关专业博士同时收到多家企业offer,华为给出的首年年薪达91万,签字费16万,行业薪资水涨船高的背后,是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速度的暂时失衡。

但这种缺口也倒逼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加速人才培养,为产业长期发展储备力量。

美国的芯片封锁,终究演变成了一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对英伟达而言,失去的不仅是百亿美元订单,更是全球最大增长市场的入场券,其亲手为竞争对手让出的市场空间,再想夺回难如登天。

对美国科技产业来说,这种“自残式”封锁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让盟友对美国技术的可靠性产生疑虑,反而加速了全球科技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而对中国而言,这场封锁意外成为技术自主的“催化剂”。

短期的阵痛换来了长期的安全与发展主动权,国产芯片在实战中快速迭代,市场生态不断完善。

中国不买了,自研芯片破封锁,美企痛失百亿订单,对华封锁成笑话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清晰地证明:任何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发展的企图,最终都会被创新的力量打破。

黄仁勋的“0%份额”警告,更像是给美国政策制定者一个警告,但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早已不是能否替代英伟达的问题,而是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从华为昇腾的量产到平头哥的突破,从成熟制程的饱和到高端技术的追赶,中国正在用行动书写答案,科技自立的道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

这场封锁与反封锁的博弈,最终让世界看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掌握在那些敢于自主创新、勇于突破的国家手中。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