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集健康监测、生活照料、情感陪伴于一体的康养机器人,伴随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现实场景。在成都举行的总台...
2025-10-30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AI带来的大规模算力需求,让12英寸硅片这个芯片底座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10月28日,京东方创始人、前董事长王东升带领的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安奕材”)登陆科创板,39.78元的开盘价格相较8.62元发行价一度上涨360%,最终收于25.75元。10月30日,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西安奕材盘中报价超过30元,相较发行价上涨约250%。
在资本市场狂欢的同时,作为业界最主流规格的硅片,一场12英寸硅片的产能扩张早已在国内市场掀起,这个被海外厂商牢牢把控的森严市场,何时能被中国厂商撬开?
资本市场狂欢
西安奕材登陆科创板引发了一场资本狂欢。
10月29日,西安奕材股价一度冲到27.88元,截至收盘总市值约1080亿元。作为对比,目前国内同在12英寸硅片赛道的上市公司中,沪硅产业总市值约692亿元,TCL中环市值约387亿元,立昂微市值约243亿元。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西安奕材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外延片、高端测试片、抛光片等,其中,占其去年收入四成的抛光片主要用于DRAM、NAND Flash等存储芯片制造,外延片主要用于CPU、GPU、手机SOC等逻辑芯片的制造,占其去年收入的近17%。
天眼查还显示,西安奕材成立于2016年3月,注册资本35亿元,在上市前已完成多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超过30亿元,C轮融资接近40亿元,股东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目前其最大股东为持股约11%的北京奕斯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奕斯伟集团”)。王东升担任奕斯伟集团董事长,并在手握超半数奕斯伟集团股份的奕明科技中持有63%的股份。
西安奕材的IPO于去年11月获得上交所正式受理,它也是“科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据悉,它采用的是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2022—2024年西安奕材营收分别约为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4.12亿元、-5.78亿元和-7.38亿元。今年上半年,西安奕材收入约13亿元,同比增长46%,-3.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收窄9.43%。据招股书,2027年是它合并报表盈利的一个关键节点。
透镜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跟本报记者交流时认为,科创板的估值一般都要低于其他板块的同类标的,因为投资者门槛较高,投资者相对更专业、理性,同时流动性也相对要弱于其他板块。他认为西安奕材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主要还是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需要提及的是,奕斯伟集团还有业务正在IPO路上。据记者了解,奕斯伟集团目前业务包括主营12英寸电子级大硅片的西安奕材、主营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奕斯伟计算以及生产链开发业务。今年5月30日,奕斯伟计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产能大战掀起
西安奕材目前已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已向联华电子、力积电、格罗方德等全球一线晶圆厂批量供货,截至2024年末,其合并口径产能已达到71万片/月,全球12英寸硅片产能占比约7%,外销收入占比稳定在30%左右。
它的产能扩张也已开始,一个强烈信号是,其此次约45亿元的净募资,将全部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招股书还显示,其50万片/月产能、总投资110亿元的第一工厂已于2023年达产,通过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建设的第二工厂总投资125亿元,已于2024年正式投产,计划于2026年达产,届时两个工厂合计可实现120万片/月产能,“可满足届时中国大陆地区40%的12英寸硅片需求,公司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10%。”
10月29日,西安奕材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第二工厂的产品结构区别于第一工厂,同时产线自动化水平更高,因此总投资较第一工厂更大。其招股书也显示,建设的第二工厂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客户,攻关先进际代DRAM、先进制程NAND Flash和更先进制程逻辑芯片所需12英寸硅片。
对于未来的产能扩张计划,西安奕材方面还对记者表示,“基于全球市场需求预测和企业发展规划,第二工厂有可能通过技术革新方式提升设计产能,以实现更优规模效应。”
在产能扩张背后,根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数据,12英寸硅片贡献了去年全球所有规格硅片出货面积的75%以上,它还预测,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需求将超过1000万片/月,中国大陆地区需求将超过300万片/月。
另一方面,在资金和技术壁垒高竖的12英寸硅片市场,信越化学、胜高、环球晶圆、世创和SK这五家海外厂商合计垄断了约八成份额,中国市场面临着如何提高自给供应的严峻课题。
事实上,踩着近年AI算力需求大爆发的风口,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12英寸晶圆产能扩张最快的市场。不只西安奕材,其他厂商也早已开始动作:公开资料显示,去年6月,沪硅产业宣布投入132亿元进行12英寸硅片产能扩张,建成后产能将翻倍达到120万片/月;今年2月,立昂微也宣布计划投资12.3亿元在嘉兴市建设“年产96万片12英寸硅外延片项目”。
西安奕材还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末,国内12英寸硅片已投产“名义”产能约300万片/月,已规划且可行性较高的在建产能约100万片/月,若国内外已规划且可行性较高的产能如期达产,2026年全球12英寸硅片可能呈现阶段性供过于求。
芯谋研究研究总监徐可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看国产大硅片的扩产节奏和国产替代的需求是匹配的,随着国内厂商技术能力的提升,扩大规模是必选项。他同时认为,中国厂商目前面临的瓶颈包含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国产厂商大规模进入海外晶圆代工、存储器厂商的供应链还存在壁垒,“中国厂商还需要三到五年才能跻身头部。”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相关文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集健康监测、生活照料、情感陪伴于一体的康养机器人,伴随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现实场景。在成都举行的总台...
2025-10-30 0
每年苹果秋季发布会后,大家除了期待新机的亮相,更多人关心的往往是旧款会不会“跳水”。苹果的惯例几乎没变——新款一发布,带有Pro或Pro Max后缀的...
2025-10-30 0
双11购物季近在眼前,《战地6》也即将上线,游戏玩家们正好趁此机会入手或升级一台能够轻松应对大型FPS游戏的新主机。无论是《战地6》、《PUBG》、《...
2025-10-30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AI带来的大规模算力需求,让12英寸硅片这个芯片底座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10月28日...
2025-10-30 0
【CNMO科技消息】10月30日,数码博主爆料称,iPhone 17标准版上市后销量非常高,零部件产能扩张50%,供应端订单已经供不应求。有网友猜测,...
2025-10-30 0
上月中旬 iPhone 17 系列发布后,苹果官网同步下架 iPhone 16 Pro/Pro Max、iPhone 15/15 Plus 四款老机型...
2025-10-30 0
小米空调10年包修引热议风口浪尖上的小米,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近日,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一期项目在武汉光谷正式投产。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就近期网上...
2025-10-30 0
2025年的Mini LED电视市场正上演着一场反差强烈的博弈:一边是TCL、海信、创维在高端市场用技术创新刷新行业天花板,一边是红米携低价巨幕机型强...
2025-10-3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