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1日 19:06 0 aa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走在校园打印店前,看着“黑白0.1元/页、彩色0.5元/页”的标价,很难想象十年前,打印一页黑白文档要花1元,彩色打印更是动辄4-5元。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如今打印成本以分计算,较过去降低近100倍,背后并非打印店老板让利,而是国产打印机与耗材打破了外资垄断,硬生生将价格“打”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国产打印机如何冲破重重阻碍,实现从“卡脖子”到“全球领先”的蜕变。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制造一台打印机,堪比搭建一套微型精密系统:可靠的成像引擎负责将数字信号转化为可见图像,稳定的主控SOC芯片如同“大脑”协调各部件运转,灵敏的激光扫描单元则要精准控制光束落点。

但这些技术难题,都比不上外资品牌筑起的专利“铜墙铁壁”,自20世纪60年代起,几家国际巨头联手构建了超过20万项技术专利壁垒,小到打印机螺丝的排列方式,大到耗材的适配逻辑,都被纳入专利保护范围。​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为巩固垄断地位,他们还搞起“组合拳”:技术上严格封锁核心部件生产工艺,专利上设置交叉授权壁垒,人才方面要求研发人员签署终身竞业协议,供应链端则掌控关键原材料渠道。

这一套操作下来,中国打印机产业从起步就陷入“想研发没专利、想生产缺技术”的困境,只能眼睁睁看着外资品牌主导市场。​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更让消费者无奈的是外资品牌的“霸王条款”——将打印机与耗材捆绑销售,喷墨打印机的墨盒用完,厂家禁止用户自行加墨,必须花高价换原厂墨盒;激光打印机的硒鼓同理,哪怕碳粉耗尽,也得整只更换。

其实厂家完全有能力设计可便捷更换的配件,只是这种“耗材暴利”模式能让利润翻倍,彼时国产打印机尚未形成气候,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高价。​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面对不合理的市场规则,消费者自发开启了“自救”。

2011年起,改装打印机成为常态:喷墨打印机用户加装“连供系统”,在原装墨盒上打孔接管子,外接墨仓实现连续供墨;激光打印机用户则直接拆开硒鼓,手动添加碳粉,哪怕这意味着放弃官方保修。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但这种“土办法”隐患重重,连供系统容易漏墨污染文档,自行加粉会导致打印字迹模糊,普通用户往往要在“省钱”和“省心”之间反复纠结。​

转机出现在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的浪潮中。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随着国内工业精度提升,联想、华为等大品牌陆续具备全品类打印机生产能力,用“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倒逼整个行业进入“消费降级”时代——不是品质下降,而是价格回归合理。​

消费者的改装实践,也给了国产品牌重要启发,一些小众国产厂商率先推出“易维护”设计:在硒鼓上开两个带盖接口,一个用于倾倒废粉,一个用于添加新粉,用户不用拆机器就能完成维护,直接冲击了原装硒鼓的销量。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但外资巨头很快反击,要么修改机器出粉口结构,让非原厂硒鼓无法适配;要么给墨粉添加特殊化学标识,让第三方耗材无法被机器识别。​

一次次“攻防战”中,国产品牌逐渐意识到:靠改装只能治标,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治本之策。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以往中国企业常走“市场换技术”的路,通过合资引进外资品牌,从模仿到创新,但打印机领域的专利壁垒太厚,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于是,头部企业开始砸重金自主研发,历经十余年攻关,终于推出中国首台自主激光打印机P2605N,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迫使外资品牌将专利授权费降低30%。​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技术突破的步伐自此加快:2020年,我国实现A4彩色打印机完全自研;去年,最难攻克的A3激光复印机也宣告研发成功。

伴随技术突破的,是产品质量的飞跃,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16%飙升至27%,奔图、得力、华为三大品牌成为“破局先锋”。​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奔图走的是“硬核技术”路线,2010 年,第一台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打印机在人民大会堂发布,让中国成为全球仅有的三个掌握打印机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到2023年,奔图打印机畅销全球,连续七年保持全球销量增速第一。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以其明星产品M1为例,针对中国家庭“打印作业、办公文档、照片”等多元需求,搭载微信远程10秒直连、30秒蓝牙配网功能,还内置中小学同步作业资源库,真正实现“家用办公全覆盖”。​

华为则另辟蹊径,用“智能化”打破传统模式,其打印机搭载HarmonyOS,用户碰一下手机就能完成打印,无需安装复杂的PC驱动;远程云打印功能让出差在外也能给家里孩子打印作业。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旗下毕昇X1 PRO聚焦家庭和中小企业,通过优化耗材设计,把单页打印成本压到行业新低,既解决了“耗材贵”的痛点,又让智能打印走进普通家庭。​

得力的优势在于“全产业链自主”,它自主研发打印头芯片,实现打印头、芯片、墨盒、墨水等核心部件100%国产化,数据加密速度提升40%以上。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激光、喷墨、热敏、针式四大打印技术的企业,得力用5微米MEMS工艺制造喷墨打印头,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垄断。

其爆款机型L511WS,黑白和彩色墨水各能打印7000页,黑白单页成本仅0.008元,彩色0.027元,把“性价比”卷到了极致。​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国产品牌的逆袭不仅限于打印机本身,耗材领域更是“全面开花”,过去外资品牌占据中国400亿元耗材市场,如今莱盛等国产品牌异军突起。

深耕行业30年的莱盛,研发出上百项专利技术,针对医院、中小企业等不同场景,推出防潮粉盒、医用处方专用粉盒等细分产品。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其粉盒设计无需专业工具,用户自己就能加粉,配合防漏粉结构和高附着力碳粉,大幅降低了维护难度,有小微企业反馈,使用莱盛耗材后,每年打印成本能节省近30%。​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国产打印机和耗材的崛起,意味着“用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这些品牌不搞“捆绑销售”套路,而是把精力放在优化功能、提升品质上,这也是它们能快速占领市场的核心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平台在这场逆袭中扮演了“助推器”角色,通过反向定制、以旧换新、价格补贴等方式,让优质国货更快触达用户。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比如每年618期间,平台推出的“国货打印机专场”,既提供最高35%的以旧换新补贴,还针对学生、上班族推出定制机型,进一步降低了消费门槛。​

如今的中国打印技术,早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全球有9个国家的货币印刷依赖中国技术,美国市场上70%以上的《圣经》由中国印刷厂承印。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但在打印机及耗材销售领域,我们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025年全球打印机市场规模约350亿美元,国产打印机以60亿美元(约408.4亿元)的规模,仅占17%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又是仅有的三个能独立生产激光打印机的国家之一,完全有能力抢占更大市场。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而在国内市场,国产打印机已经展现出强劲势头——即便政府和央国企采购需求收缩,其销量仍逆势增长,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国货=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标签。​

国产打印机的突围,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缩影,从被专利卡脖子,到靠自主研发打破垄断;从消费者被迫“改装自救”,到国产品牌主动解决用户痛点,这条逆袭之路,藏着中国企业“不服输”的韧劲。

从一元到几分,曾经的“天价打印”,是如何实现“平价自由”的?

未来,随着技术持续迭代,国产打印机必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而这种“自主创新、用户至上”的发展逻辑,也将推动更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