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AI科技 2025年09月23日 12:38 1 aa

2025年春节,国产大模型DeepSeek - R1惊艳亮相,旋即引发广泛关注,激起层层涟漪,在行业内外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它把训练成本降低了很多,直接将AI“性价比”拉到了新高度,这也让大家对“AI奇点”的讨论多了起来。

这背后,是AI跨越80多年一步步发展才有的结果。

我作为一个关注科技圈多年的人,觉得把这段从理论到改变现实的历程讲清楚,对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肯定能带来不少启发。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黎明那阵儿,AI的“地基”咋打起来的

追溯AI起源,需回到1943年,那时,人工智能的种子在科技厚土中悄然播下,开启了孕育之旅。自此,它踏上了漫长且变数丛生的发展征途。

那一年,美国神经科学家沃伦・麦卡洛克与逻辑学家沃尔特・皮茨通力合作,提出了一个神经元的数学模型,此模型后来广为人知,便是赫赫有名的M - P模型。

本来想简单理解成模拟人脑工作,后来发现,这个模型其实是用逻辑去解释人脑细胞运作的方式,说它是现代AI的“开端”,一点都不过分。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二战后,他设计出了自动计算引擎ACE,还提出了“图灵测试”。

这个测试特别有意思,它给机器智能定了个标准,要是机器能跟人聊天聊到让人分不清真假,那这机器就算有智能了。

到了1956年,这一年对AI来说太关键了,在达特茅斯会议上,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等学者郑重提出“人工智能”一词,这一创举,宛如一道曙光,为科技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领域,拉开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帷幕。

这一下,AI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之后斯坦福大学还建了第一个AI实验室。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早期人工智能多循“符号主义”路径,该方法依靠专家基于自身知识与经验手动编写规则,赋予AI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人工智能后续发展筑牢根基。

60年代的时候,还因此迎来了一段“黄金时代”,最早的专家系统也冒了出来,比如能分析分子结构的DENDRAL系统。

但如此看来,这种靠手动编规则的方式,也给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局限性太明显了。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冷一阵热一阵,AI咋在质疑里往前挪

步入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旋即遭遇了首次“寒冬”,彼时,AI发展陷入低谷,诸多难题待解,前路似被阴霾笼罩。

之前取得的突破让大家期望太高,可当时的算力和理论都跟不上,符号主义根本解决不了复杂的现实问题。

资金慢慢就断了,研究也停下来了,我身边有些搞技术的朋友,提起那段时间都觉得挺无奈的。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不过到了80年代,情况又有了好转。

专家系统开始在实际领域用起来了,医疗领域能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的MYCIN系统,还有石油勘探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尤为重要的是,1986年,杰夫・辛顿等学者开创性地提出了反向传播算法,这一算法在相关领域意义非凡,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算法可不简单,它成了深度学习的基础。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此前众人还忧心AI热潮会否就此冷却,愁云笼罩心间,如今,这一境况总算显露出些许曙光,让大家悬着的心有了稍许着落。

90年代的时候,算力慢慢提上来了,机器学习,尤其是神经网络,又开始活跃了。

1997年,IBM的“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这一壮举宛如一道强光,瞬间让众人清晰窥见AI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从1995年开始,互联网慢慢普及,给AI提供了好多数据。

毫无疑问,AI的发展就是靠“算法、算力、数据”这三样一起往前推,那些看似停滞的“寒冬”,其实都是在为下一次爆发攒力气。

越变越厉害,AI咋一步步靠近“奇点”

迈入21世纪,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其发展速率较以往更为迅猛,不断拓展着人类认知与应用的边界。

2007到2009年,iPhone让移动互联网火了起来,云计算又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数据和计算资源不再是难题。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2011年,IBM的Watson于智力竞赛《危险边缘》中战胜人类,此佳绩彰显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取得显著进展,标志着该领域在理解与运用人类语言方面有了长足跨越。

2012年,AlexNet于ImageNet挑战赛中拔得头筹,优势极为显著,这一佳绩不仅标志着深度学习时代的真正降临,更意味着计算机视觉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2016年,GoogleDeepMind的AlphaGo打败李世石,这事儿当时全球都在关注,毕竟这是AI第一次在这么复杂的棋类游戏里赢了人类顶尖选手。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2017年更不一样,AI从实验室走到了消费市场,智能音箱火了,中国还把AI当成了国家战略,AlphaGoZero还实现了无师自通的“自我强化学习”。

我觉得这十年,完全可以说是AI的“iPhone时刻”,它解决了“看”和“听”的问题,开始改变各个行业。

到了2020年之后,生成式AI开始发力,通用人工智能的影子也慢慢显现。

2020年,OpenAI发布的GPT-3有1750亿参数,文本生成能力特别惊人,同年StableDiffusion公司成立,为文生图打下了基础。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2022年ChatGPT一出来,5天就有了百万用户,成了增长最快的应用,AI第一次以“对话伙伴”的身份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2023年,GPT-4、Midjourney、文心一言这些多模态AI纷纷出现,2024年Sora能生成高质量视频,被认为是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的关键一步。

2025年,DeepSeek-R1用MoE架构大幅降低了训练和推理成本,开启了AI的“平权”时代。

从1943年到2025年,AI走了80年,从一个数学概念,变成专家系统,再到深度学习,最后发展成现在无所不能的生成式AI。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对产品经理来说,这里有三个启示特别重要。

首先,技术融合能加速创新,AI每次大发展,都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分不开。

其次,以后做产品不能再是简单加个AI功能,而是要从一开始就围绕AI来设计,也就是“AIFirst”,AI能改变产品的形态和交互方式。

最后,效率和伦理得同时考虑,DeepSeek-R1降低了成本,让AI能更快普及,但2021年全球对AI治理的关注也提醒我们,技术要往好的方向发展。

从图灵测试到DeepSeek,AI80年破局之路

我们现在正处在AI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产品经理,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设计未来。

下一个十年,人机协同创造的时代,怕是就要来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