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科技双雄共振,"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梁文峰的话已成为现实!

AI科技 2025年10月01日 17:33 0 aa

9 月 29 日,DeepSeek-V3.2-Exp 的发布再度引爆 AI 圈,这个引入细粒度稀疏注意力机制的实验性版本,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将长文本推理效率大幅提升,更将 API 调用成本降低 50% 以上。从 1 月 20 日 DeepSeek-R1 横空出世至今的八个月,堪称中国 AI 的 “飞驰纪元”。

DeepSeek-R1 的亮相曾创造行业奇迹:首日全网热议,三日破圈扩散,六天引发全球科技股震荡,第七天登顶苹果美区下载榜第一。

科技双雄共振,"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梁文峰的话已成为现实!


关键的是,它将中美顶级 AI 模型差距从 20% 缩短至 0.3%,直接宣告科技封锁的失效。硅谷风投大佬安德森将其比作 “AI 界的斯普特尼克时刻”,Open AI 紧急加速 Cloud 4 发布、Meta 工程师连夜剖析模型,昔日王者 ChatGPT 主导的时代悄然落幕。​

“中国 AI 不可能永远跟随。” 梁文峰的宣言成为现实。DeepSeek 团队远离光环,以免费开源推动生态发展,此次 V3.2-Exp 更同步开源 TileLang 与 CUDA 双版本算子,让开发者能快速迭代创新。

科技双雄共振,"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梁文峰的话已成为现实!

这种技术普惠的姿态,正是巨浪奔涌的核心动力。​

算力为海:华为云筑起国产根基​

当 DeepSeek 的巨浪初起时,服务器曾因访问量激增频繁报错。72 小时内 16 家国产芯片完成适配,华为云更在 2 月 1 日紧急上线昇腾基地方案,4 月 30 日便实现算力全面供给,彻底打破英伟达垄断。

这背后,是华为三十年技术积淀的厚积薄发。​

4 月 10 日发布的Cloud Matrix 384 超节点,成为算力突围的关键一战。384 颗昇腾 NPU 与 192 个鲲鹏 CPU 通过全光互联协同,单集群算力达 300P Flops,不仅让黄仁勋承认 “性能超越英伟达”,更被海外媒体评价为 “中国 AI 基础设施首次与国际巨头比肩”。

科技双雄共振,"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梁文峰的话已成为现实!

华为投入超万人研发团队,整合海思、2012 实验室等核心力量,将液冷数据中心、EMS 弹性存储等创新技术融入算力底座,让单机柜功率提升至 80 千瓦,PUE 低至 1.1。​

在 2025 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徐直军公布的算力版图更显雄心:2026 年昇腾 950、2027 年 960、2028 年 970,三年算力持续翻倍。

“华为云是算力黑土” 的定位,已吸引 1805 家全球客户,从科学院科研到千万级内容生成,支撑起 AI 产业化的广袤生态。​

科技双雄共振,"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梁文峰的话已成为现实!


双雄共振:中国 AI 的表与里​

9 月 29 日 DeepSeek-V3.2-Exp 发布当天,便同步登陆华为云 MaaS 平台 —— 这个从年初两个月适配到如今 “0 日上线” 的跨越,正是双雄协同加速的缩影。

当引入 DSA 稀疏架构的新模型遇上 Cloud Matrix 384 超节点,国产 AI 完成了 “算法 - 算力” 的闭环突破。​

这种共振源于理念的高度契合。DeepSeek 以 “推动生态” 为初心,拒绝借机牟利;华为信奉长期主义,耗巨资构筑底层根基。二者如同巨浪与深海:DeepSeek 的技术突破是冲击时代的浪头,华为的算力底座则是滋养创新的洋流。

科技双雄共振,"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梁文峰的话已成为现实!

如今,这股力量已渗透至产业末梢 —— 华为、OPPO、努比亚等手机厂商纷纷将 DeepSeek 全尺寸嵌入系统,让 AI 从云端走入日常。​

徐直军 “昇腾将筑就全球算力根基” 的断言,与梁文峰 “站在技术前沿” 的追求,共同勾勒出中国 AI 的未来。八个月的风驰电掣证明:当顶尖算法遇上自主算力,当理想主义碰撞长期主义,中国 AI 不仅能打破封锁,更能定义全球技术更迭的新周期。这涛声如雷的共振,正带我们驶向更辽阔的智能彼岸。​

#科技#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