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机器人开始抢保安饭碗了?周鸿祎:人类最后的防线正在被AI攻破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4日 01:36 0 admin

最近网上聊机器人应用的话题特别多,有人说以后机器人能去偏远地区当“全能助手”,既能帮着做家务,还能当保安看家护院。

这话听着挺美好,可360创始人周鸿祎却直接泼了冷水,他说机器人当保安就是个伪命题,真不能这么干。

机器人开始抢保安饭碗了?周鸿祎:人类最后的防线正在被AI攻破

这话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勾了过来,许多人都想要知道为什么周鸿祎会说这样的话。

反对机器人当保安,周鸿祎怕的是“失控”

周鸿祎可不是随便说说,他的顾虑全在“安全”两个字上。

要知道,机器人要是当保安,肯定得有保护人的能力,比如遇到危险得能拦着、能对抗,这就绕不开“格斗能力”。

可机器人跟人不一样,它是铁疙瘩做的,智能水平一旦上去了,反应比人快,力气比人大,还不用休息。

周鸿祎举了个很实在的例子,人跟人打架,打个三五分钟就气喘吁吁,没力气了。

可机器人只要电池续航超过一个小时,就能一直“战斗”,人根本不是对手。

要是真赋予机器人这种对抗能力,万一出点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机器人开始抢保安饭碗了?周鸿祎:人类最后的防线正在被AI攻破

他还提到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这个定律的核心就是约束机器人,防止它们伤害人类。

毕竟机器人智能再高,也是人类造出来的工具,要是工具反过来威胁人,那可就违背初衷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失控”是小题大做,可周鸿祎专门提了一部美国电影《机械警察》,里面就有个情节。

机械警察突然出现失误,本来不该开枪的时候开了枪,还误伤了公司董事长。

虽然这是电影里的剧情,但现实中机器人真有可能出类似问题。

比如程序出bug、传感器失灵,或者遇到没见过的突发情况,它判断错了,原本该保护人的动作,说不定就变成了伤害人的行为,这种风险只要存在,就不能随便让机器人当保安。

机器人当保安,不只是“打不过”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技术这么先进,给机器人装个“安全开关”不就行了?

这件事情真没这么简单,周鸿祎担心的不只是“打不过”,还有技术层面的各种漏洞,这些漏洞比“力气大”更难防。

机器人开始抢保安饭碗了?周鸿祎:人类最后的防线正在被AI攻破

首先是“误判”的问题,保安的核心工作是分辨“危险”和“安全”,比如看到有人在门口徘徊,得判断对方是找人还是想搞破坏。

人能通过表情、动作、语气综合判断,可机器人靠的是算法和数据。

要是遇到数据里没见过的情况,比如有人手里拿着玩具枪,或者着急找人不小心撞到了门,机器人很可能会误判成“威胁”,然后启动对抗模式。

到时候本来是误会,反而被机器人弄出意外,这就麻烦了。

还有就是“被操控”的风险,现在网络攻击这么普遍,要是机器人连了网,被黑客盯上,修改了程序,原本的“保安”可能就变成了“帮凶”。

比如黑客让机器人忽略真正的危险,或者故意攻击无辜的人,这种情况比机器人自己失控更可怕。

毕竟失控可能是意外,被操控就是人为的恶意破坏,而且很难第一时间发现。

机器人开始抢保安饭碗了?周鸿祎:人类最后的防线正在被AI攻破

还有成本和维护的问题,就算不考虑安全风险,让机器人当保安也不现实。

现在能实现基本巡逻的机器人,成本就不低,要是再装格斗、识别、对抗的设备,价格更是翻好几倍。

而且机器人需要定期维护、更新程序、换电池,偏远地区要是没专业的维护人员,机器人坏了就成了摆设,还不如找个真人保安靠谱。

周鸿祎说这是伪命题,也包含了“不实用”的考虑,与其花大价钱搞个有风险的机器人保安,不如把钱花在更安全、更实在的地方。

机器人该干啥?周鸿祎:和平的活更适合

反对机器人当保安,不代表周鸿祎不看好机器人,相反,他觉得机器人有很多“和平的活”可以干,这些活既安全,又能帮上大忙,还不用担心失控的问题。

比如在偏远地区当“生活助手”就很合适,很多偏远地方人手少,老人、小孩多,机器人可以帮忙买菜、送药、打扫卫生,还能陪老人聊天、帮小孩辅导功课。

机器人开始抢保安饭碗了?周鸿祎:人类最后的防线正在被AI攻破

这些工作不需要对抗能力,只要有基本的移动、识别和交互功能就行。

比如机器人可以根据老人的需求,去镇上买生活用品,或者定时提醒老人吃药,甚至帮着检查家里的水电安全,这些活既贴心,又没有安全风险,比当保安实用多了。

还有工业生产里的“重复性工作”,比如在工厂里搬零件、组装产品,或者在仓库里盘点货物,这些活又累又枯燥,人干久了容易出错,机器人却能精准又高效地完成。

而且工厂里的环境相对固定,数据和程序都好设计,不容易出现误判,就算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停机维护,不会伤到太多人。

现在很多汽车厂、电子厂都用机器人干活,就是因为这种“和平的活”特别适合机器人。

另外,在抢险救灾里,机器人也能发挥大作用,比如地震后废墟里救人,人进去容易被余震伤到,机器人可以钻进去探测生命迹象,或者帮着运送食物和水。

机器人开始抢保安饭碗了?周鸿祎:人类最后的防线正在被AI攻破

还有火灾现场,机器人能进入高温、高烟的区域,查看火情,给消防员传递信息。

这些工作既危险又紧急,机器人不怕苦、不怕累,还能保护人的安全,这才是机器人该干的事,不是跟人对抗,而是帮人解决难题。

其实周鸿祎的观点,本质上是在提醒大家,发展机器人技术,不能只想着“能干啥”,更要想“该干啥”。

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要是技术带来的风险大于好处,就算再先进也不能随便用。

机器人当保安这件事,现在看来风险太高、问题太多,不如先让机器人去干那些安全、实用的和平工作,等技术更成熟、风险能完全控制了,再考虑其他应用也不迟!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