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卫星导航领域的国际大门始终对中国紧闭。2004年中欧签署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后,中国虽成为首个非欧盟参与国,却最终遭遇欧洲的傲慢排挤,在频率资...
2025-10-08 0
曾几何时,卫星导航领域的国际大门始终对中国紧闭。2004年中欧签署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后,中国虽成为首个非欧盟参与国,却最终遭遇欧洲的傲慢排挤,在频率资源等核心问题上被刻意刁难,最终导致中欧在该项目上分道扬镳。而美国早因GPS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展现的战略价值,对导航技术实施铁腕封锁。谁能料到,二十余年砥砺奋进,中国导航技术不仅冲破桎梏,更在全球舞台绽放光彩。
今年国庆首日,高德地图日活跃用户峰值突破3.6亿,这一数字已经近乎美国总人口。支撑这份热度的,是每日近万亿次的位置服务调用与超90亿公里的全球导航里程,一切的核心根基,正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今高德调用北斗卫星的日定位量已突破9000亿次,其卫星求救功能更已成功救助上百名险境中的用户。
导航技术的突破正转化为实打实的产业力量。据《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核心产值1699亿元,关联产值突破4000亿元。知识产权领域同样亮眼,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超12.9万件,持续领跑全球。
北斗的影响力已跨越国界。它已全面进入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相关产品出口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非洲,南非农场主借助北斗技术精准监测农田,25个典型应用案例覆盖铁路建设、港口运营等关键领域;在国内,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功能,占比达98%,车道级导航凭借亚米级定位精度覆盖全国99%以上城乡道路。
高德的崛起正是北斗技术民用化的生动缩影。放弃O2O盲目扩张后,其深耕地图服务核心领域,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开发的车道级领航功能,能提前3公里预判拥堵与事故。全球首个AI原生智能体“小高老师”单日调用量曾突破26亿次,而与150多个城市交管部门共建的智慧交通系统,凭借日均10亿公里的众包数据,将路况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
这场技术革命的背后,是民营企业的创新浪潮。全国民营企业贡献了约70%的技术创新成果,占据8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席位。从华为推动北斗通信标准制定,到微纳星空深耕商业卫星领域,再到青岛供电用“5G+北斗”实现电网智能巡检,民企正成为技术突破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期间,卫星导航产业有望突破万亿产值。北斗与5G、AI的融合已在防灾减灾、精准农业等领域落地见效——湖北用“5G+北斗”监测地质灾害,贵州将北斗探空技术用于暴雨预警,河南的北斗精播技术让幼苗长势更健壮。从被技术封锁到开放服务全球,北斗正以精准时空服务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斗之光,既照耀苍穹,亦点亮未来。中国技术突围从无捷径,正是一代代科研人与企业的笃行不怠,让曾经“卡脖子”的可望而不可及,终成今日的星辰大海。
相关文章
曾几何时,卫星导航领域的国际大门始终对中国紧闭。2004年中欧签署伽利略计划合作协议后,中国虽成为首个非欧盟参与国,却最终遭遇欧洲的傲慢排挤,在频率资...
2025-10-08 0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10月6日凌晨2点,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电话拨出了,但这通承载重磅消息的来电,并未接通。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弗雷德·...
2025-10-08 0
2025 年“女科学家成长计划”日前在上海科技大学正式启动。到年底,该计划将持续联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大连理工等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目...
2025-10-08 0
整理 | 褚杏娟 Neel Nanda,今年 26 岁,但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传奇人物”了。Neel 2020 年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纯数学专业,曾在量...
2025-10-08 0
IT之家 10 月 8 日消息,消息源 SonyAlphaRumors 昨天透露,索尼的年度重磅新品 α7 V 全画幅无反相机有望今年 11 月中旬正...
2025-10-08 0
近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二跑道顺利通过行业验收,标志着三期改扩建工程关键环节已全面达到行业标准,为年内投运奠定重要基础。本次行业验收由...
2025-10-08 0
据报道,特斯拉已放弃年内生产数千部人型机器人Optimus的计划,基于机器人的手部问题造成挑战。特斯拉CEO马斯克3月在内部会议提出把今年生产目标提升...
2025-10-08 0
在柏林夏洛滕堡数码城的中心展台,小米14T Pro的蓝色灯牌比三星S24FE的Logo亮得更刺眼。一个穿工装夹克的德国小哥正举着手机怼向导购:“8GB...
2025-10-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