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2025年9月8日清晨,深圳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的合规总监李明(化名)打开电脑,看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客户的紧急邮件。邮件中附带了...
2025-10-13 0
这是一场涉及全球科技主导权的竞速赛。美国正试图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磁材制造;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攻克极紫外光刻机这一半导体制造的终极难题。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技术目标,实则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议题:如何打破对方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战略垄断。但当技术积累、产业基础和时间成本被摆上天平,这场竞赛的胜负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稀土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常被低估。从矿石中提取稀土元素并非难事,真正的技术壁垒在于冶炼分离环节——将17种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逐一分离,需要经历数百次萃取循环。中国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目前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单位成本仅为海外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每公斤矿物开采成本是中国企业的2.8倍,而这还只是产业链的起点。
美国的稀土重建计划始于2020年代初。位于加州的山口峡矿场是美国唯一运营中的稀土矿山,由MP Materials公司经营。该公司在2023年重启了综合加工设施,开始生产高纯度的钕镨氧化物。2025年7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成为MP Materials的最大股东,并投资3500万美元在厂区建设重稀土分离车间,这是美国首次尝试恢复镝、铽等关键重稀土元素的提炼能力。然而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从初步分离到完整掌握全产业链技术,业内普遍认为至少需要15年时间。
这个时间跨度并非任意估算。稀土分离工艺涉及复杂的化学流程控制、环保处理和产品纯度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和工程经验积累。中国从1970年代开展稀土萃取分离研究,到2010年代形成全球主导地位,经历了超过40年的持续投入。更关键的是,稀土冶炼会产生大量含放射性废料的污水,环保成本在西方国家可能占到总成本的30%-40%。MP Materials的德克萨斯工厂目前只能生产钕镨金属并试制磁体,距离形成完整的从开采到磁材制造的闭环,仍有多个关键环节未打通。
相比之下,EUV光刻机的技术难度处于另一个维度。这种设备需要用20千瓦激光持续轰击直径仅20微米、以每秒50米速度下落的熔融锡滴,产生波长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整个光学系统在真空环境中运行,核心反射镜面的平整度误差不能超过0.1纳米——相当于把地球表面的起伏控制在高尔夫球大小。荷兰ASML公司从1990年代开始投入EUV研发,直到2010年才推出首台原型机,2019年实现商业化量产,前后耗时近30年,研发投资超过60亿欧元。
中国在EUV领域的公开进展显示出不同的技术路径选择。根据2025年的报道,上海微电子主导的项目采用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区别于ASML的激光产生等离子体方案。该方案声称设备体积缩小至ASML机型的三分之一,光源稳定性连续100小时波动仅0.8%。按计划,首台原型机SMEE-3600应于2025年第三季度在华为东莞工厂启动压力测试,2026年目标进入量产阶段。但这些报道的技术细节尚未得到独立验证,且从试产到稳定量产,通常需要数年时间解决良品率、可靠性和供应链配套等工程问题。
两项技术挑战的本质差异在于:稀土产业链是经验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化工流程,而EUV光刻机则是知识密集型和精密制造集成的尖端装备。这决定了它们面临的瓶颈性质截然不同。
美国稀土产业链重建的最大障碍并非单点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缺失。中国稀土产业背后是六大国有集团、数百家下游企业和数万名熟练技术工人构成的完整体系。以江西赣州的离子型稀土矿为例,从原地浸矿、母液收集到杂质去除,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设备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这种产业配套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异地复制。莱纳斯公司虽然在澳大利亚拥有矿山,但其分离工厂仍需依赖马来西亚和美国的设施,产能爬坡进度持续落后于预期。
时间成本的差异更为显著。MP Materials的重稀土分离车间即便顺利建成,也只能处理该公司自有矿山的产出。而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00公斤稀土,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消耗2.36吨,一艘航母则需要4吨。美国2024年稀土消耗量达4-5万吨,仅靠单一矿山远不足以满足需求。扩大产能意味着需要开发更多矿场、建设更多分离设施,每个新项目从环评批准到投产至少需要5-7年。考虑到2025年中国商务部已将稀土全产业链设备、技术和原辅材料纳入出口管制范围,美国企业无法再通过引进中国设备加速建设进程,技术自主研发将进一步拉长时间线。
EUV光刻机的挑战则集中在极少数核心技术的突破。光源系统、光学镜片和工件台是三大核心子系统,每一个都需要顶尖的物理、材料和精密工程能力。ASML的成功建立在全球供应链协作基础上:德国蔡司提供光学镜片,美国Cymer公司提供光源系统,日本企业供应光阻剂和掩模版。这种全球分工模式意味着任何单一国家想要独立开发EUV,都必须同时攻克多个世界级难题。
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积累相对薄弱。上海微电子目前量产的是90纳米制程的ArF干式光刻机,28纳米浸没式设备仍在研发阶段。从28纳米DUV到13.5纳米EUV,不仅是波长的变化,而是整套技术体系的代际跃迁。即便上海微电子声称的技术路径可行,从实验室原型到工业生产设备,仍需解决数千个工程细节。ASML的NXE:3400系列光刻机包含超过10万个零部件,任何一个环节的稳定性问题都可能导致整机无法达到量产要求的良品率。
更严峻的现实是时间窗口的紧迫性。半导体制程进步遵循摩尔定律的惯性,台积电已在3纳米工艺基础上规划2纳米和1.4纳米节点,这些都依赖最新一代EUV设备。如果中国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EUV的实质性突破,与全球先进制程的代差将进一步拉大。而对美国稀土产业而言,2030年代初正是其关键设施陆续投产的时间节点,但届时中国的稀土产能优势是否已转化为永久性的成本和技术护城河,将直接影响美国稀土企业的商业可持续性。
从技术难度的绝对值来看,制造EUV光刻机显然比建设稀土产业链更困难——前者是人类工程学的巅峰成就之一,后者则是成熟的工业流程。但时间维度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判断。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已经固化为产业链护城河。即便美国在2030年建成完整的本土产业链,其产品成本仍将显著高于中国。这种成本差异不仅来自劳动力和环保开支,更源于规模效应——中国年产24万吨稀土氧化物的产能摊薄了固定成本,使得每个环节都能维持高效运转。更关键的是,中国已经控制了稀土下游的磁材制造能力,占据全球90%的钕铁硼磁体产量。美国即便能够分离出稀土元素,如果磁材加工仍依赖进口,其战略目标依然无法达成。
但稀土的替代性风险不容忽视。电动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虽然目前大量使用稀土永磁,但日本和欧洲企业正在开发铁氧体磁体和无稀土电机技术。特斯拉2023年宣布其部分车型已采用不含稀土的永磁同步电机。如果这类替代技术在未来5-10年取得突破,稀土需求的增长曲线可能放缓,进而削弱中国的战略杠杆效应。相比之下,半导体制程对EUV光刻的依赖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替代方案,这使得EUV光刻机成为一个更为刚性的战略瓶颈。
中国在EUV领域面临的时间压力更为紧迫。半导体产业的快速迭代意味着技术窗口不会长期开放。如果无法在2030年前形成稳定量产能力,届时全球半导体产业可能已经进入1纳米甚至亚纳米时代,追赶的难度将呈指数级上升。而且,EUV光刻机的技术封锁正在全面升级——2024年ASML已将部分DUV设备也纳入对华出口限制范围,美国、日本和荷兰形成的三边出口管制协调机制,使得中国通过引进设备进行逆向工程的路径基本被堵死。
反观美国的稀土产业链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路径清晰。国防部的直接投资、《国防生产法》的政策支持、以及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国的资源合作,为其产业重建提供了多重保障。即便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美国仍可通过提高成本来维持供应链运转。更重要的是,稀土的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军事装备和高端制造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对成本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国防部愿意为本土稀土支付溢价,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需求支撑。
如果将问题简化为"谁会更快",答案取决于如何定义"完成"。美国建成具备基本功能的稀土产业链,可能在2030-2035年实现;中国制造出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下运行的EUV原型机,可能在2028-2030年达成。但如果标准是"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化生产能力",两者都面临更长的时间线。
美国稀土产业链即便在2035年全面建成,其产品成本仍可能是中国的1.5-2倍。这种成本劣势在和平时期会限制其市场份额,只有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供应链安全被置于首位时,本土产业链的战略价值才会充分显现。而中国的EUV光刻机即便在2030年实现技术突破,从首台设备下线到形成稳定的产业化供应,仍需5-10年时间解决良品率、设备可靠性和零部件国产化等问题。ASML从2010年第一台EUV原型机到2019年大规模商用,同样经历了近十年的工程化过程。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场竞赛的终点线并非固定。稀土产业的技术门槛在不断降低——随着萃取技术的普及和环保标准的演进,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家掌握冶炼分离能力,中国的垄断优势会逐渐稀释。而半导体制程的演进却在不断抬高门槛——从EUV到高数值孔径EUV,再到可能的下一代技术如极紫外干涉光刻,每一代技术的复杂度都在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追赶,实际上是在与一个不断加速的目标赛跑。
从战略博弈的角度,两个技术目标服务于不同的目的。美国重建稀土产业链是防御性策略,旨在避免在未来冲突中被"卡脖子";中国攻克EUV则是进攻性目标,试图打破对方在半导体产业链顶端的技术垄断。防御性策略可以接受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时间,因为其核心价值在于战略保险而非经济效益。进攻性目标则必须在时间窗口内取得突破,否则技术代差会使追赶变得无意义。
最终,这场竞赛可能不会有明确的"胜者"。美国的稀土产业链将在2030年代中期形成基本框架,但永远无法在成本上与中国竞争;中国的EUV技术可能在同一时期实现突破性进展,但追上ASML的整体技术水平仍需更长时间。两个目标的实现都不会彻底改变全球技术格局,而是将中美科技竞争推向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均衡状态。在这个新均衡中,技术自主不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时间不再是简单的追赶者劣势,而是战略耐心的考验。
相关文章
►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2025年9月8日清晨,深圳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的合规总监李明(化名)打开电脑,看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客户的紧急邮件。邮件中附带了...
2025-10-13 0
10月13日——《2025亚马逊全球开店消费品类攻略手册》官宣重磅出炉。这是亚马逊全球开店首次针对消费品类发布消费趋势报告,并从选品策略、合规政策、物...
2025-10-13 0
2025年10月11日,黄海之滨,烟台海阳。烟波浩渺,一色海天。连理岛和万米金滩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不远处那艘伫立在海天之间的发射船。船上,“引力...
2025-10-13 0
10月13日,B站表示双11大促开启。B站通过大促种草新玩法、与电商平台更深度的数据打通等,助力品牌和商家抓住双11的“流量红利”。作为大促节点商家进...
2025-10-13 0
这是一场涉及全球科技主导权的竞速赛。美国正试图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磁材制造;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攻克极紫外光刻机这一半导体制造...
2025-10-13 0
你期待的终极AI,究竟是什么样的?每天早上,帮你收集蚂蚁森林的能量、最好还能反手从好友那偷点能量?搜个内存条,立马开始多平台比价、领券、凑单、加购,让...
2025-10-13 0
前阵子刷董宇辉直播,他说 “喝水是最朴素的养生,可别让自来水毁了这份安心”,当时还没太在意。直到上周接水发现水面飘着小杂质,煲汤总有股淡淡的氯味,才想...
2025-10-13 0
突然发现苹果又要在本周搞新动作,听说这次不办线下发布会了直接网上发消息,不少人纳闷说这不是跟去年似的吗,不过细想也是,现在年轻人谁还非得去现场看个热闹...
2025-10-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