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手机发布会上,雷军一句“AreyouOK?”火遍全网。那时候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对他的喜欢。有人说他是“懂技术的邻家大哥”,有人觉得他用19...
2025-10-18 0
十年前的手机发布会上,雷军一句“AreyouOK?”火遍全网。那时候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对他的喜欢。
有人说他是“懂技术的邻家大哥”,有人觉得他用1999元让普通人用上智能机,是“挑战巨头的英雄”。
可现在再刷评论,画风全变了:“听听就好,别当真”“又在重新定义”“PPT做得真好”。
不过十年时间,曾经被捧上神坛的雷军,怎么就突然遭遇了这样的“变脸”?
大概2011年前后,国内手机市场还是苹果、三星的天下。
一部苹果4要四五千,普通工薪族得攒两个月工资才买得起;三星的中高端机型也不便宜,底层消费者想用上智能机,几乎没什么选择。
就是这时候,小米横空出世,雷军带着1999元的小米手机1站出来。
这个价格,直接把智能机的门槛拉到了普通人能碰得着的地方。那时候我身边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攒了几个月零花钱买的小米。
不是因为它多完美,而是雷军说的“为发烧而生”“让每个人都享受科技的乐趣”,真的说到了我们心里。
那时候的雷军,没有一点商业巨头的架子。MIUI系统每周更新,用户提的意见他会听,甚至会在论坛里跟米粉聊天。
我们买小米手机,不只是买一个通讯工具,更像是认同一种价值观——不被高价品牌收割,相信“实在人能做出实在产品”。
那时候的网络评论里,全是“支持雷总”“小米加油”,就连他偶尔有点生硬的英语,都被当成可爱的梗来传。
那时候的雷军,是“米粉”心里的精神图腾,是“性价比”的代名词,谁要是说小米不好,大概率会被一群人反驳。
大概从2016年开始,小米变了。先是手机价格慢慢涨,从1999元到2999元,再到后来的3999元、4999元,甚至高端机型突破了5000元。
一开始大家还愿意等,觉得“小米要做高端,涨价也正常”,可慢慢发现,价格涨了,体验却没跟上。
不止是广告,还有各种小问题。有人说新手机信号不好,在电梯里经常断网;有人说续航不如宣传的,明明说能玩一天,实际用下来半天就没电;还有人吐槽相机,发布会上说“拍照天花板”,实际拍夜景糊得不行。
这些问题放在1999元的手机上,大家可能会包容,但放在5000元的旗舰机上,不满就被无限放大了。
最让老用户觉得“背叛”的,是“性价比”的消失。
网络上的评论开始变味,从“支持”变成“调侃”,甚至“批评”。有人说“雷军变了,不再实在了”,有人说“小米的初心丢了”。这时候的雷军,还没完全跌落神坛,但“神坛”已经开始松动。
如果说价格和体验是“导火索”,那沟通方式的变化,就是把雷军从神坛上往下拉的“推手”。
十年前的发布会,雷军说话很实在。他会把参数拆开来讲,比如“处理器是骁龙820,比上一代快多少”,“电池是4000mAh,能待机多久”,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让人觉得可信。
那时候的发布会被称为“科技界的相声”,大家看完觉得“清楚、明白”,愿意为产品买单。
可后来不一样了。发布会变得越来越像“好莱坞大秀”,屏幕上全是“遥遥领先”“行业天花板”“史诗级创新”这样的词。
比如2021年说要做自研澎湃芯片,当时全网都期待,觉得小米终于要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了,可后来芯片没了下文,只留下一堆“期待”;还有2023年宣传的300W“神仙秒充”,说“10分钟充满电”,结果量产机型里,真正能达到这个速度的很少,客服解释“要特定充电器,还得在常温下”,普通人根本用不上。
这种“宣传拉满,体验打折”的事多了,大家就不再信了。
之前看雷军发布会,大家会激动地刷“买!”,现在看完,评论里全是“先等等,别又是PPT功能”“等实测再说”。甚至有人说“雷军的话,听听就行,别当真”。
其实不是大家故意抬杠,而是被“期待”伤了太多次。比如有人为了“澎湃芯片”等了两年,结果没消息;有人为了“300W快充”买了新手机,结果用不上。
次数多了,曾经的“信任”就变成了“怀疑”,曾经的“崇拜”就变成了“观望”。雷军还是那个在发布会上激情澎湃的人,可听众的心态,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雷军跌落神坛,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世界变了”——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容易被“情怀”打动的人了。
十年前,互联网经济刚起来,企业家亲自上台跟用户互动,是件新鲜事。
雷军跟大家称兄道弟,分享创业的苦,说“要做感动人心的产品”,这种亲民的姿态,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那时候我们看雷军,是“仰视”的,觉得他是“能改变行业的人”。
可现在不一样了。企业家IP化已经成了常态:董明珠在直播间卖货,说话雷厉风行;蔚来的李斌天天跟用户聊服务,把“用户至上”挂在嘴边;就连罗永浩,也靠脱口秀和直播带货重新火了一把。
我们不再是单方面听雷军说“产品多好”,而是会自己去查“实际体验怎么样”。比如买手机前,会看“信号实测”“续航测试”“广告多不多”;买汽车前,会看“碰撞测试”“车主反馈”“售后好不好”。
十年前,我们愿意为“雷军的梦想”买单;现在,我们只愿意为“好产品”买单。这种从“仰视偶像”到“平视商家”的转变,让雷军的“神坛”彻底没了根基。
其实回头看,雷军没做错什么。小米从初创公司做到世界500强,必须冲高端——全球手机市场的利润,大部分都被苹果赚走了,不做高端,小米没资金搞研发,也活不下去。
他投汽车供应链,提前5-8年布局,也是为了小米的长远发展;他坚持“手机净利润不超过5%”,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可问题在于,他的“打法”,还是十年前的。他以为靠“发布会讲故事”“跟用户做朋友”就能留住人,却没发现,现在的用户,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小米汽车就是个例子。2024年小米SU7上市,一开始大家很期待,觉得“雷军做汽车,肯定靠谱”。
可后来有评测说SU7在量产车品质测试里排最后,虽然小米解释“产能爬坡期”“只是单项测试”,但大家还是不买账。
还有用户说“等了三个月提车,销售只关心能不能推销装饰件,根本不管用户体验”。这些问题,放在十年前,大家可能会包容,但现在,只会变成“吐槽点”。
有人说“小米是艺人公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话很对。可现在,雷军的精力放在了汽车上,手机业务就显得“一般”;一旦雷军的形象受影响,小米的口碑就会跌。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在十年前是“优点”,现在却成了“风险”。
竞争激烈,利润低,还得不断搞研发——手机要做芯片、做系统,汽车要做电池、做智能驾驶,哪一样都要花大价钱、耗长时间。雷军说“研发一款产品要5-10年”,可现在的用户,没耐心等那么久。
对雷军和小米来说,与其纠结“为什么世界变了嘴脸”,不如想想“怎么跟上变了的世界”。
毕竟,没有永远的“神坛”,也没有永远的“情怀”。
能留住用户的,从来都不是“雷军的名字”,而是“小米的产品,能不能让我们用得舒服”。
相关文章
十年前的手机发布会上,雷军一句“AreyouOK?”火遍全网。那时候打开社交平台,满屏都是对他的喜欢。有人说他是“懂技术的邻家大哥”,有人觉得他用19...
2025-10-18 0
谁能想到,一向以 “科技大佬” 姿态示人的英伟达 CEO 黄仁勋,会在公开论坛上当场 “破防”?十月以来,中国对美反制的重拳刚落地不到半个月,美国芯片...
2025-10-18 0
作者 | 不吃麦芽糖编辑 | Shadow最近,一场突如其来的清理行动,几乎瞬间击中跨境电商行业神经。10月1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启...
2025-10-18 0
【来源:合肥发布】10月17日上午全球首条搭载无精密金属掩模版技术的高世代AMOLED产线——合肥国显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土建工程B标段封顶...
2025-10-18 0
新华社天津10月18日电 题:从“展台”到“蓝天”,低空经济如何“飞”得更好?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毛振华、杨文、李亭16日,为期四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
2025-10-18 0
10月18日,苹果CEO库克现身上海苏河湾。自10月13日开启访华行程以来,库克已经在中国停留了近一周!此前他还到访北京,与开发者进行交流,并参加政府...
2025-10-18 0
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加速跑。随着AI技术离开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大模型厂商也从早期侧重模型训练开始向模型推理服务(MaaS,...
2025-10-18 0
上海静安2025-10-18 12:22:3010月18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在静安开幕,在国际对话环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清...
2025-10-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