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前几天刷到一组数据,全球每6秒就有1人因癌症离世,咱们国家每年新确诊癌症患者更是超过400万。多少家庭为了治病倾家荡...
2025-10-18 0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前几天刷到一组数据,全球每6秒就有1人因癌症离世,咱们国家每年新确诊癌症患者更是超过400万。
多少家庭为了治病倾家荡产,多少人在化疗的痛苦里苦苦支撑,大家都在盼着能有更有效、更便宜的抗癌办法。
就在这时,美国那边传来个大消息 ——AI模型居然能直接预测抗癌药了,还在实验里拿出了实打实的成果。
这事儿不光让全球医学界沸腾,更让咱们忍不住琢磨:人家已经用 AI 在抗癌战场上冲锋陷阵,咱们中国医疗领域该怎么跟上节奏,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之道呢?
先说说美国这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 AI 模型,哈佛医学院搞出的 PDGrapher 模型,光听名字可能有点绕,但本事真不小。
它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精准揪出癌症靶点 —— 要知道,找到靶点就像打靶找着靶心,是研发抗癌药的关键一步。
这个模型用了图神经网络技术,能把细胞里复杂的分子关系做成动态网络,不管是分析数据的准确率,还是运算速度,都比以前的传统方法快了一大截。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里,它还帮科研人员发现了几个以前没注意到的潜在靶点,现在这个模型已经开源了,全球的科研人员都能拿来用,想想都觉得能加速不少抗癌研究的进度。
还有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联手搞的 AlphaMeld 系统,更是刷新了大家对药物研发速度的认知。
以前研发一款潜在的抗癌新药,没个几年甚至十几年根本下不来,可 AlphaMeld 系统只用了 30 天就搞定了。
它不光快,还特别 “聪明”,能根据患者的基因组数据预测生存率,还能在成千上万种化合物里筛选出有潜力的药物分子,再进一步优化结构。
这对精准医学来说太重要了,以后说不定能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再也不用 “一种药治所有人” 了。
美国还有个研究团队更绝,他们搞出的 “癌症预测系统” 把基因组学和自然语言编程结合到了一起。
这个模型能用 “假设语法” 模拟肿瘤的发展过程,就像给肿瘤画了个生长路线图。
医生不光能靠它预测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知道哪些患者用这个疗法效果好,还能让它帮忙筛选潜在的治疗方案。
要是这个系统能大规模应用,以后癌症治疗说不定能少走很多弯路,真正实现 “精准打击”。
可能有人会好奇,这些 AI 模型到底是怎么预测抗癌药的?其实原理说起来也不算复杂。
首先,AI 会收集大量患者的病史、基因数据,甚至连生活习惯这些信息都不会放过,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分析,就能预测一个人得癌症的风险。
在药物研发阶段,AI 更能大显身手 —— 它能模拟药物分子和癌症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像在电脑上提前 “试药” 一样,把那些没效果或者副作用大的化合物先排除掉,大大减少了实际实验的成本和时间。
就像之前谷歌和耶鲁大学联合发布的 C2S-Scale 模型,它就是靠分析海量的生物学数据,才找到能增强抗原呈递的药物,帮免疫系统更快发现肿瘤。
看着美国在 AI 抗癌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咱们也得清醒看看自己的情况,咱们国家医疗领域现在面临的挑战可不少,首先就是医疗资源分布太不均衡了。
大城市的大医院里,专家、先进设备扎堆,患者挤破头都想挂个号;可到了基层医院,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别说高端设备了,有时候连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都难找。
好多患者明明是小毛病,也得千里迢迢跑到大城市看病,既费钱又费力,要是遇到癌症这种急症,耽误了治疗时间更是得不偿失。
而且不同地方、不同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差距也很大,有的医院服务流程特别顺畅,医生耐心又专业。
可有的医院,患者去了之后排队半天不说,医生问诊也没几分钟,连病情都没问清楚就开药方。
还有的地方,医患沟通特别难,患者想问清楚治疗方案,医生却没工夫详细解释,最后导致患者对治疗没信心,治疗效果自然也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咱们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跟发达国家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这些年咱们也一直在加大投入,但科研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研究都是零散的,没能形成合力。
而且研发出来的成果,真正能转化成临床应用的也不多,就像 AI 医疗这块,咱们也有不少团队在研究,但能像美国那样做出 PDGrapher、AlphaMeld 这种有重大突破的成果,还能落地应用的,目前来看还是少数。
再加上现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医疗保障体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老年人生病的概率高,需要的医疗资源多,医保基金的支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收支不平衡的情况。
要是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算有好的医疗技术,也很难让更多人受益,不过咱们也不用灰心,只要找对方向,这些问题都能慢慢解决。
首先,肯定要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在 AI 医疗、抗癌药物研发这些关键领域,得多给科研团队资金支持,让他们能安心搞研究。
同时,人才培养也不能落下,要多培养既懂医学又懂 AI 的跨学科人才。
就像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的团队,他们就是靠一群懂药又懂数据的人才,才在 AI 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就是人才和科研结合的力量。
然后,得推动 AI 和医疗深度融合,现在咱们已经有不少地方在尝试了,比如有的医院用 AI 辅助诊断癌症,准确率比人工还高。
还有中国学者开发的 MUSK 模型,在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效果很好;字节跳动搞的结肠镜 AI 辅助诊断软件,也已经在不少医院用上了,帮医生更快发现肠道病变。
以后要是能把 AI 更多地用到癌症筛查、药物研发、治疗方案制定这些环节,医疗效率肯定能大大提高。
还有医疗数据共享这个事儿也得重视,现在很多医院的数据都是 “各自为战”,你有你的数据,我有我的数据,没办法整合起来给 AI 做分析。
要是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医疗数据共享平台,把各个医院的数据打通,同时做好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AI 就能有更多数据可学,分析结果也会更准确。
最后,国际合作也不能少,抗癌是全人类的事儿,不管是美国的先进技术,还是其他国家的好经验,咱们都可以积极学习。
可以多参与国际上的科研项目,跟国外的团队一起合作研究,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加快咱们自己的科研进度,也能让咱们的研究成果走向世界,为全球抗癌事业做贡献。
其实不管是美国的 AI 抗癌突破,还是咱们自己在医疗领域的探索,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摆脱癌症的折磨,能花更少的钱看好病。
现在咱们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也有很多机会 —— 咱们有庞大的患者数据,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还有国家对医疗科技的重视。
只要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把科研、人才、资源这些方面都做好,肯定能在 AI 抗癌这场战役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实现超越。
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国家也能拿出让世界眼前一亮的医疗科技成果,让更多患者看到希望,这一天肯定不会太远。
相关文章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前几天刷到一组数据,全球每6秒就有1人因癌症离世,咱们国家每年新确诊癌症患者更是超过400万。多少家庭为了治病倾家荡...
2025-10-18 0
今年以来,海尔空调市场业绩持续高增:1-9月年累销量份额净增长2.5%,在TOP3品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制冷季线下销量份额屡登第二。在当前双11关键节...
2025-10-18 0
星辉娱乐1:10悍马EV遥控积木车荣获2025广交会CF奖铜奖### 10月18日,2025年广交会设计创新奖(CF奖)颁奖典礼在广州琶洲隆重举行。星...
2025-10-18 0
信息来源: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military/chinas-space-radar-may-tra...
2025-10-18 0
IT之家 10 月 18 日消息,华为中国今日发文宣布,蚂蚁集团万亿参数大模型 Ling-1T 上架华为云大模型即服务 MaaS 平台。Ling-1T...
2025-10-18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18 17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人人都在拍照,可真正打动人的照片却越来越少?2025年末,全球照片总量逼近两万亿张,九成以上来自手机。数量爆炸的背后,是影像意义的稀...
2025-10-18 1
当一位老朋友转身离去: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变局与新生 墙上的时钟仿佛突然停摆——全球芯片巨头美光悄然关闭了中国数据中心业务的大门。这不是寻常的供应链调整...
2025-10-18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