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清华附中建校110周年,未来将聚焦“AI+教育”等三大命题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0日 03:55 0 aa

机器人与学生同台共舞,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清华附中的美好生活,开放机器人实验室、牛顿飞行学院等……10月18日,“百又十载铸辉煌 初心如磐创未来”清华附中建校11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大会举行。

大会现场,清华附中校长方妍表示,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征程,清华附中将明确“当好人民教育新示范,办好强国教育新样板”的“两新”目标,回答好“集团化办学”的综合题、“AI+教育”的压轴题、“服务国家、走向世界”的拔高题。

清华附中建校110周年,未来将聚焦“AI+教育”等三大命题

清华附中校友返回校园,在母校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摄

95岁老教师、优秀校友返校,集中展现校友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校友签名板上写满了返校校友的名字。从身着清华附中校服的在校学生,到毕业多年的耄耋老人,共同为母校送上祝福。

“我们是00年代的附中教师”“我们是90年代的附中教师”……“我是50年代工作的退休物理教师张能光,今年95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大会上,清华附中历届“校长奖”获得者和退休教师代表返回学校,走上舞台,诉说他们俯首耕耘的“心声陈词”。张能光提到,20世纪50年代,清华附中教师在初期艰苦的条件下,培养新中国的建设者,不仅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更为他们树立了牢固的爱国情、感恩心。“清华附中的教师团队一生践行教育报国的精神,一生与讲台无悔!”

“我是清华附中人!”百十年间,清华附中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校友,在各个领域自强不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兴华卓越讲席教授、统计与数据科学系主任、清华附中初1976级、高1979级校友刘军来到现场,回忆了他在清华附中的成长经历,感谢清华附中教师引导他建立了人生基本价值观。刘军勉励附中学子:“未来有无限可能,别害怕未知,别吝啬尝试,更别忘记那些在课堂上、走廊里、办公室里认真听你说话的老师,他们永远是你身后最温暖的光。”

机器人与学生们同台,在《歌唱祖国》的音乐声中豪迈齐舞,在校学生现场表演情景剧《附中的一天》,带领观众共同感受附中的美好生活。当天,学校金帆民乐团、银帆舞蹈团齐发力,集中展现了学校科技、艺术的育人成果;开放了机器人实验室、牛顿飞行学院、金工实验室、标本馆等……清华附中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学生风采。

清华附中举办了校友快闪演出,展现校友风采。学校供图

除办学成果展示大会,清华附中当天还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校友快闪演出、校友聚会、书画摄影作品展等,展现校友风采。

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开办20余所集团校

“清华大学将始终是附中发展的坚强后盾,不断助力附中长期高质量发展。”针对大中衔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庆红提出,清华附中要依托清华大学优质资源,深化大中衔接,筑牢强国建设人才根基;要将清华文化与附中特色有机结合,直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积极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以优质资源创新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品牌。

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杜荣贞均发表致辞,对清华附中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办学成果给予肯定。

方妍告诉新京报记者,清华附中多年来一直努力在育人模式探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课堂革新、优质资源辐射等方面努力争作示范,办学成果丰硕。“在育人方面,学校曾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先进校等国家级殊荣,累计培育出五万余名优秀学子在祖国的各领域发光发热。此外,清华附中积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在全国高质量地开办20余所集团校,主动参与中组部、教育部实施的教育薄弱地区对口支援项目,帮扶联系十余所兄弟学校,为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筑基赋能。”

“站在建校110周年新起点,清华附中将回答好‘集团化办学’‘AI+教育’‘服务国家、走向世界’的重点教育命题。”方妍讲道,在“集团化办学”方面,要打造“同心同德、协同发展、步调一致、浑然一体”的高质量教育集团,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添砖加瓦。

在“AI+教育”上,学校将重点建立起一支“学AI、用AI、创AI”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让每一个附中教育者以其“人格”的不可替代性回归到育人的本质。方妍介绍,清华附中在两年前就已经成立了由29名骨干教师组成的 “AI未来教育训练营”,开始了“AI+教育”的经验探索。

接下来,学校将以点带面,由他们作为先头部队,将人工智能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深化到老师的工作中和学生的学习中。“我们不是把这件事看作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非常生硬地嵌入进来。我们始终注意人工智能和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丰盈内心、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最好的土壤。”

“在‘服务国家、走向世界’这道拔高题上,清华附中接下来要在支援帮扶、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为中国基础教育探索新范式,为世界贡献中国教育的智慧,让清华附中的名字,成为中国基础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张响亮名片。”方妍表示。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张彦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