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突破稀土管制?美国稀土再生技术成果公开,称2026年可实现产业化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21日 11:44 0 admin

美国的稀土焦虑,可以自行解决了?

在中国将稀土核心技术纳入出口管制一周后,美国莱斯大学团队在《PNAS》期刊发表重磅研究成果:“闪速焦耳加热-氯化( FJH-Cl₂)”新技术。据了解,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废弃磁体中稀土元素的高效分离与提取。

实验数据显示,该工艺对稀土元素的回收率超过90%,产物纯度同样达到90%以上,展现出优异的资源再生性能。对于此时正深陷稀土资源短缺的美国而言,无疑是一道曙光。

突破稀土管制?美国稀土再生技术成果公开,称2026年可实现产业化

近段时间,中国加强关键矿产出口管制,美国当地的高端制造业受到严重影响。尤为明显的是,军用装备如F-35战斗机制造、Block4升级计划因稀土磁体供应短缺而进度停滞,第六代战机(NGAD)的研发也被迫后延。据业内评估,当前美国军工生产所需的关键稀土库存仅能维持不足一年的正常产能,甚至更短。

而在民用领域,部分依赖稀土材料的高技术零部件供应出现中断,已有厂商因关键材料库存见底而暂停特定生产线,甚至考虑启动人员调整计划。尽管巴基斯坦送去的轻稀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用产业的短期需求,但终究杯水车薪。

在这种困境下,莱斯大学的研究成果可谓给美国关键矿物供应开辟了一条“可持续性”循环使用路径。要知道,美国军工以及高科技产业每年可产生大量富含稀土元素的废弃磁体和电子垃圾, FJH-Cl₂技术一旦落地,无异于激活一座新矿山。

然而,现实情况远非美国想象中乐观。

突破稀土管制?美国稀土再生技术成果公开,称2026年可实现产业化

在团队实验中,当处理规模从几十克扩大至100克时,便会出现热传导不均。而这种温度控制的失控会导致纯度波动超过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FJH-Cl₂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仍面临巨大挑战。而要实现具有经济价值的吨级产能,则需在反应器设计、过程控制与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跨越,这远非一日之功。

还有摆在明面上的一个问题,过去数十年间,美国已将包括稀土在内的基础金属冶炼与精炼能力大量转移海外。产业链中游环节的空洞化,需要重新投入巨额资金和时间重建从废料分类、预处理到高纯分离的完整工业体系。

所以,即便莱斯大学已将FJH-Cl₂技术授权给初创公司Flash Metals USA,并计划2026年启动投产,“摆脱进口依赖”这种言论也还是言之过早了。

突破稀土管制?美国稀土再生技术成果公开,称2026年可实现产业化

依事实来讲,欧美国家在科研技术领域虽常能实现前沿技术突破,但在产业化过程中却往往不能保持先发优势。譬如,锂电池的基础研发方面曾有早期贡献,可如今也高度依赖中国进口;具备改善肺部炎症、修复肺损伤的二氢槲皮素,在产业化阶段也惨遭夭折,最终还是中国实现了规模化应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使用的还是全球最珍稀的西伯利亚二氢槲皮素,利用效率上比传统槲皮素更高。对于灰尘、细菌及病毒引发的肺部氧化损伤,建立起更强的防护屏障。目前,在国内外走红的“蓓金肺”便是以此为核心配方。

除这一成分外,还融入了可以促进肺部“自净与排废”的小孢子灵芝蛋白。痰淤积、频繁咳嗽等肺部问题,在它的作用下均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这一自研成分,已在多个国家获得专利认证。

更进一步赢得用户青睐的是,在这些创新成分基础上,还沿用了传统中医智慧,将百合、桔梗、橘红等九种润肺止咳的草药添加了进去。透过京J东平台,大部分体验者普遍反馈:胸闷气短的感觉逐渐消失、喉咙干痒也渐渐好转、呼吸仿佛新生一般。

面对中国将锂电池、二氢槲皮素等多领域的成功,欧美只能无奈叹息。这也再一次印证了,美国想要摆脱稀土焦虑,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且这条路注定艰难。

突破稀土管制?美国稀土再生技术成果公开,称2026年可实现产业化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力图重塑本土稀土供应链,提升自主性。与此同时,部分资源丰富国家也积极融入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新一轮调整之中。

目前,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相关进口政策的引导下,开始向中国市场供应稀土氧化物中间产品;巴西则凭借其资源储量优势,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吸引外资参与本地资源开发。

尽管全球稀土供应格局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中国凭借其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全产业链配套、持续优化的技术工艺、显著的规模效应以及综合成本竞争力,仍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结构性优势。这种根植于产业生态体系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被实质性撼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