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

AI科技 2025年10月30日 00:11 0 aa

10月2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的“压轴环节”——颁奖典礼,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隆重举行。生命科学奖获奖者季强、徐星、周忠和,物质科学奖获奖者方忠、戴希、丁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卢志远亮相颁奖典礼现场。值得一提的是,季强、徐星、周忠和都是江苏籍古生物学家。

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

数百万线上观众共同见证颁奖

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未来论坛理事会2025轮值主席王强在颁奖典礼上深情致辞,“这十年间,我见证了大奖从理念成长为力量,触动无数科学家,点燃年轻人热情。大奖科学委员会的愿景是促进世界尤其是中国的科学发展,如今大奖已成为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

在现场嘉宾以及数百万线上观众的共同见证下,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依次颁出。

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

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毅教授宣读了获奖理由,并与饶毅、管坤良、林合宁、董欣年等科学委员会委员及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丁健、张宁共同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和证书。

季强教授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归功于团队二十余载的并肩奋斗与跨学科协作,以及家人长期的理解支持。从破解鸟类起源之谜到提出恐龙纲理论,他回顾了科研历程,并表示“从最初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到面对种种质疑时的坚持,每一步都离不开时代的馈赠”。

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

徐星教授在获奖感言中感谢未来科学大奖授予此殊荣,并特别感谢合作者周忠和老师及同仁们多年来的并肩探索,在鸟类起源研究中共同度过了难忘时光。他坦言获奖颇感意外,认为此次古生物学方向获奖或许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古生物学具有深厚传统,自1929年北京猿人化石发现以来,历代学者不断推动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此次获奖代表了对学科整体的认可;二是未来科学大奖通过表彰古生物学研究,为中国基础研究树立了标尺——当中国科学贡献能广泛载入全球教科书时,大奖便真正实现了使命。

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

周忠和教授在获奖感言中表示,科学委员会对科学价值的评判超越了功利标准,这让他深受鼓舞。他认为,所有成果都源于同事和团队的集体智慧。最后,他向参与化石挖掘的农民致以崇高敬意,称他们为“无名的英雄”,正是这些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的劳动者,用双手托起了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三位江苏人登上未来科学大奖领奖台,他们共同揭开鸟类起源的秘密

致敬科学家,礼赞科学精神

方忠、戴希、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及实验实现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颁2025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夏幼南教授宣读了获奖理由,并与邓力、陈谐、崔屹、林潮、翁玉林等科学委员会委员及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邓锋、刘芹共同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和证书。

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贡献而荣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舒其望教授宣读了获奖理由,并与张寿武、夏志宏等科学委员会委员及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王强,共同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和证书。

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秘书长武红女士在闭幕致辞中对所有支持未来科学大奖的伙伴表示了衷心感谢,并展望了科学事业的未来。她特别提到,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作为大奖的奠基人,不仅在2016年亲手按下启动键,更以“扎根中国、影响世界”的期许指引方向,98岁高龄时仍亲临现场肯定永续基金的设立。最后,她带领全场肃立,向杨振宁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让这份科学精神的火种,持续照亮未来科学前行之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是钟寅

(主办方供图)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