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9日,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发布了家用人形机器人 NEO,售价为 20000 美元(人民币约14万元),也可采用...
2025-10-29 0
从手术机器人到承担家务的人形机器人集群,以下是英伟达在GTC大会上关于其机器人技术发布的内容。
英伟达正押注于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劳动力来塑造国家的未来。
"大家很可能都知道机器人,我的好友埃隆也在致力于此,(它们)很可能将成为最大的新兴消费电子市场之一,也无疑是最大的工业设备市场之一,"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英伟达于华盛顿特区首次举办的GTC AI大会上的主题演讲中表示。
黄仁勋的"好友"埃隆·马斯克正努力为特斯拉打造一支"机器人大军",但他据称只有在即将于下周进行的投票中获得前所未有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后,才会安心地推进此事。在上周的电话财报会议上,马斯克也对机器人劳动力的潜力发表了一些大胆的言论,声称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每年可能达到一个人生产力的5倍"。
英伟达的高管们将机器人劳动力视为美国再工业化的核心部分,这也曾是特朗普政府谈论的议题之一。英伟达Omniverse和仿真技术副总裁雷夫·勒巴迪安认为,机器人可以填补超过50万个制造业岗位空缺。
"我们在几乎每个国家、许多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都面临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职位空缺,但没人愿意去填补。这些工作往往具有'3D'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枯燥、肮脏或危险,"勒巴迪安指出。他举的一个例子是采矿。
勒巴迪安声称,当这个问题与逐渐老龄化的人口相结合时,要维持当前规模的全球生产,"唯一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将部分劳动力转移到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上"。
"我们正在努力研发,试图构建一个优秀的机器人'大脑'。一旦我们构建出优秀的机器人'大脑',再结合全球范围内你在机器人'身体'方面看到的进步,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拥有一支能够填补我所说的那些职位空缺的机器人劳动力,"勒巴迪安说。
这引发了关于人类在这个由机器人运行的系统中将处于何种位置的诸多疑问。这位英伟达高管认为,人类仍将参与管理和创意层面的工作,而那些工作被自动化取代的人将转移到新的工作岗位。
"纵观人类历史,始终存在这样一种恐惧:如果人口增加,工作岗位将会枯竭,可供分配的工作会变少。但我们总是能想出办法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工作,"他说。
英伟达在周二宣布了多项合作伙伴关系,以构建这一愿景。
这家科技巨头表示,它将与Agility公司合作实现仓库自动化,与Diligent Robotics合作构建医院物流和配送机器人,与强生公司合作开发手术机器人,并与Figure AI合作打造大规模、先进的人形机器人集群,这些机器人旨在协助完成从工业支持到家务杂事的一切工作。
在这项扩大机器人劳动力规模的使命中,英伟达还宣布扩展Omniverse Blueprint平台,该平台通过一项名为"数字孪生"的技术,帮助企业通过真实世界仿真来训练和测试机器人集群。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在过去10年左右构建的AI一直局限于知识领域,"勒巴迪安说,但随着AI进入物理世界,行业需要给AI"一个'身体',比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或自动驾驶汽车。"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训练和测试这些机器人,但在现实世界环境中这样做不可行,而且往往很危险。
勒巴迪安表示,数字孪生可以生成数据,输入这些机器人的AI"大脑"中,从而避免现实世界测试可能带来的惨败。仿真环境也可以成为一个安全训练和测试机器人的场所,例如,让手术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进行数百万小时的手术,而不是在现实中进行。
西门子公司首席技术官彼得·科尔特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 beta 测试这项技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操作工厂的数字孪生。
尽管AI芯片仍然是英伟达的主营业务和利润来源,但这家科技巨头对机器人技术的重大押注近来显著增长。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黄仁勋表示,他预计机器人技术和AI将为公司带来最大的增长,并且这两者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的增长机遇"。
人形机器人正在进步,但该技术(至少公众目前所见到的)在能力上仍然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并且存在广泛采用的瓶颈,例如巨大的能源需求。
首先是"代理式AI"
根据英伟达企业生成式AI软件副总裁卡里·布里斯基的说法,物理AI是继代理式AI之后的下一个阶段。
尽管英伟达已经在展望下一阶段,但关于代理式AI是否真正有效、能否有效,或者是否能在更大规模上实现高管们所承诺的崇高生产力目标,目前尚无定论。
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其业务中推广AI,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一份广为传播的报告发现,企业界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AI试点项目真正带来了收入增长。来自BetterUp Labs和斯坦福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工作滑坡",即由AI生成的低质量工作文件。而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起知名案例中,Replit公司的AI代理在一次"氛围编码"会话中失控,删除了该公司的代码库。
所有这些的背后,还隐藏着行业对AI能力改进正在陷入停滞的担忧。这些担忧是在今年早些时候OpenAI备受期待的GPT-5发布后被点燃的,该发布在很大程度上被粉丝认为令人失望。但投资仍在持续涌入,AI公司正押注于向物理AI的新跨越,以重振行业中任何低迷的情绪。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相关文章
北京时间10月29日,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发布了家用人形机器人 NEO,售价为 20000 美元(人民币约14万元),也可采用...
2025-10-29 0
全球AR科技领军者XREAL昨天在上海浦东正式启用全球总部,并同步举办“AI智能终端生态合作论坛”。这不仅是XREAL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是中国科...
2025-10-29 0
从手术机器人到承担家务的人形机器人集群,以下是英伟达在GTC大会上关于其机器人技术发布的内容。英伟达正押注于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劳动力来塑造国家的未...
2025-10-29 0
小米17 Pro系列妙享背屏新功能开始陆续更新,带来动态大头贴、对话翻译、5款动态壁纸、2款掌机游戏。其中,背屏大头贴模式支持拍摄动态照片,同时新增明...
2025-10-29 0
IT之家 10 月 29 日消息,据路透社今日报道,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商、英伟达主要 AI 服务器供应商富士康宣布,将在休斯顿工厂投用人形机器人,专...
2025-10-29 0
智通财经APP获悉,SK 海力士公布其利润增长了 62%,并透露明年全系列存储芯片订单已售罄,这表明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大幅提升整个行业的需...
2025-10-29 0
金融界7月25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紫光国微提问:贵司集成电路系统是否为三峡提供水利系统支持,是否有望争取雅下水电的订单?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
2025-10-29 4
2025年10月26日,“聚势赋能·携手登峰”的号角在青岛海滨吹响。海戈罗百万级客户赋能大会,在信和锦江国际酒店正式启幕,点燃星火。会场之内,智慧如潮...
2025-10-2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