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9日 17:42 0 admin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产业发展离不开通用基建和专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后官方解读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推动千行百业加速数智化转型,为“绿电+算力”等关键新型基建提供了制度性指引,也为产业实践指明了重点方向与协同路径。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算力。2024年12月,央视和国资委联合制作的《大国基石》系列纪录片第三期《算力引擎》指出,算力即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多算胜,少算不胜

算力,也就是计算能力。《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算力够不够,在古代也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

人的脑力有限,于是借助工具提高算力。从结绳计算、算盘计算,到计算机,一步步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比如超级计算机“前沿”,每秒能完成1百亿亿次运算,若以普通人按计算器速度(1次/秒)计算,“前沿”1秒的运算量,需要80亿人持续按键近40年才能完成。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如今,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它驱动AI进化、重构智能工厂、革新政务民生,正在加速应用到互联网、政务、金融、工业、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各个行业,覆盖人工智能、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智慧车联网、金融科技、企业管理等应用场景的融合应用。

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事,比如导航路线、与AI助手对话、电子支付实时清算、在线购物个性化推荐、电影的特效处理等,背后都有算力支撑。

可以说,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水、电、燃气等公共基础资源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

一般说,算力可分为三类,即基础算力(通用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

通俗来说好比下棋,你知道怎么下,棋子怎么走,这叫通用算力;别人下一步看一步,你下一步看十步,这就是智算;如果像阿尔法狗那样,每天自我对弈百万局,突破围棋计算极限,谁来了都下不过,那就是超算了。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依据算力类型的不同,数据中心也分为通用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

日常使用的互联网服务来自于通用数据中心;智算中心是专门进行智能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等)的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是由一些承担各种大规模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任务的超级计算机构成的数据中心。

截至2025年8月,全国算力总规模突破788EFLOPS(以FP16半精度计算),稳居全球第二。其中智能算力占比接近30%。

对云南来说,最大的短板是经济不强,根子是产业不强。先天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人才需求降低,产业不强又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人算”的年代,云南长期处于“算力”匮乏的状态。

算力不足反过来又让云南不少产业停在小作坊层面,即便有做大做强的雄心,也会因为“这也没想到,那也没想到”,进而“这也不敢,那也不敢”,不断错失机遇,留下不少遗憾。

未来产业是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和新锚点,也是云南“十五五”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换道超车”、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但云南未来产业整体存在起步晚投入少、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嵌入度不够等困境和挑战。今年以来,云南集中优势力量、注重关联带动、精准施策发力,聚焦“绿电+算力”,以重点突破之功带动全局之效。

切入点

年初,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署名文章《发挥比较优势 用好后发优势 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指出,要抓绿电招商,扩大品牌效应,有针对性地招引先进制造、智能算力等好项目落地。

6月,《2025年数字云南建设工作要点》发布,优化网络与算力布局成为核心任务。

这意味着云南选择“绿电”作为算力经济的切入点。

大家都说,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算力产业属于高能耗产业,电力消费增速高、占比大,多地呈井喷式增长,“算力等电”屡见不鲜。

比如AI的训练和推理,以ChatGPT为例,它响应一个请求平均耗电2.9瓦时,大概每天响应约2亿个需求,电力消耗超过50万度,可以为一辆500公里续航的电车充满电超过7000次。

算力的问题,本质上也是能源问题。不少省份均明确提及“算能融合”“算电协同”,并将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

未来几年,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算力需求还将呈现“量级跃升、密度倍增”的趋势。

以大模型为例,训练单次所需的算力相当于传统AI任务的数百倍。这背后带来的电力需求,也会有同步的爆发式增长趋势。

再加上碳排双控推动行业变革,数据中心必然朝着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单位算力的“含绿量”会明显增加。今年,国家能源局提出了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达到80%的目标,凸显了绿电的重要性。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绿电,正是云南的优势,甚至是新的“王牌”。

云南全省水电装机超过83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全国排名前10的水电站中有6座在云南;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达6800万千瓦,绿电装机已超1.5亿千瓦,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云南绿电发电率占比86.3%,全国最高,每年生产绿电超4000亿度,随着西藏—云南—广西—广东直流输电工程启动,清洁能源枢纽功能将更加凸显。

云南电力碳排放因子(0.1073kgCO2/kWh)全国最低、仅是全国平均(0.5366kgCO2/kWh)的1/5,可以为企业打破海外市场“碳壁垒”提供“通行证”;市场化电价优势突出,大工业电价处于全国倒数第4位,正积极探索跨境“算力通道+电力走廊”协同模式,为算力产业提供可持续动力。

同时还应看到,2024年云南规上工业发电量4362.91亿千瓦时,增长10.6%;在这个较高基础上,2025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3.6%,其中9月同比增长16.6%,需要超前考虑绿电消纳问题。

算力项目不仅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是电力消纳重点,而且对于GDP增长具有长效带动效应——据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带动3-4元GDP经济增长;算力规模每提升1%,会对应带动GDP提升0.426‰。

路径

7月15日至18日,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山东考察学习期间,王宁不遗余力地推介“绿电+先进制造”;10天后的第三届滇商大会上,他再次点出“绿电、矿产、农业、文旅、生物等特色资源,正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9月10日,王宁到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调研时强调,要用好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擦亮“绿电招商”品牌,深入推进“绿电+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动电力算力协同,培育绿色算力产业,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说到大数据、算力,大家会想到贵州。

贵州已率先构筑起以智算为主导的“算力高峰”,在建和运营的重点数据中心达49个,全省算力规模累计达92.60EFLOPS,为《长津湖之水门桥》《流浪地球2》《三体》等150多部影片提供了算力服务,2024年完成算力交易额113.51亿元,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但贵州并不是榜样。

《关于构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新优势的提案》指出,贵州仍存在“先行优势”未转化为“规模优势”,高端产业发展滞后、智算等产业优势不明显、数据要素价值未充分释放等问题。并警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落伍挑战——数据中心上游的配套产业链尚未形成,下游的应用场景还不丰富,云游戏、云VR、无人驾驶等创新性、前瞻性的应用场景不足;新兴产业布局缓慢可能错失产业发展黄金期。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云南的榜样其实是内蒙古。

凭借“绿电+算力+产业”模式,内蒙古领跑全国,算力规模达16.5万P、智算规模15.4万P,均居全国第一。业内人士说,“我们的数据中心吹的是草原风,用的是塞外风光发电,产的是绿色数据。”

内蒙古已构建绿色算力全产业链,2800亿元投资落地79个数据中心项目,上游布局新能源配套,引进18个服务器、半导体等设备制造项目,如百川数字的超聚变全液冷服务器,从源头降能耗。

中游落地全球最大运营商单体液冷智算中心(呼和浩特),以每秒670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赋能金融风控、AI诊疗。

下游20家数据加工企业开发智慧矿山、生态监测等场景。

与电力不同的是,算力并非接入电路就能产生价值。若算力脱离具体产业场景,就会变成“空转的资源”,机器闲着“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造成资源浪费。

算力唯有扎根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实际价值,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比如,传统制造业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催生了对边缘算力、智能算力的需求,通过在生产线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时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海量数据,再借助AI算力优化生产工序,实现智能制造;传统农业想摆脱看天吃饭,需要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算力支撑,实现病虫害预警、精准施肥等。

算力技术升级迭代的核心动力正是来自于这些切实的产业痛点。

决胜关键

8月2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在昆明市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发挥生态气候、绿电资源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算力等代表性强成长性好的产业,实现以业聚人、以人兴业。

8月25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举行的三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强调,积极谋划“绿电+算力”“算力+先进制造”。

9月11日,王予波主持召开数字经济工作专题会时强调,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要发挥绿色能源、独特区位等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能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昆明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要主动作为,当好全省领头羊。

云南数字经济后发优势强劲, 2024 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经营主体 969 家,实现营收 2761.32 亿元。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云南国际通信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昆核1ms、滇中3ms、省内5ms三大“低时延圈”初步建成,中老、中缅跨境光缆带宽扩容至5.1T,中老铁路沿线网络深度覆盖,为算力高效传输奠定基石。

2024年,昆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1219.79亿元,达到千亿级规模;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608.35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省总量的47.32%。

以万溪冲智算产业园为核心,加快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昆明全市算力规模达4603P,其中智能算力4309P;城市大脑建设成效显著,已接入23家单位10189条数据,建成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重点场景应用48个。

昆明建立“1+1+N+X”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推动化学新材料、高原特色电力装备、民族药、化学药、绿色食品制造5个细分领域实施数字化改造。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推动400多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还有,昆明在2025-2027年规划周期内,设立总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的算力券专项资金,助力企业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加速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总体而言,云南全省已建成通用算力规模达7.7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已实现从0.4EFLOPS到3EFLOPS的显著提升,今年底将突破6EFLOPS,高质量算力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补充一句,算力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还是要与经济水平相匹配。

对于GDP水平较低的地区而言,算力规模增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财政消耗,但其发挥的作用尚未形成可观成果,因此对于GDP增长的作用不足以抵消其对于资金的消耗程度。

对于GDP水平较高的地市,单位成本的算力资本投入将带来超额甚至指数级的产出增加,从而能够有效拉动GDP增长。

竞速算力赛道,决胜关键不仅在于拥有多少“力”,更在于能够精准调度和使用这些“力”。

目光长远,立足当下

9月15日,王宁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随着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开通,从国内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通信时延,至少降低50%,云南将成为重要的国际通信枢纽,算力服务、数字文创、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等一批数字产业,将卓然兴起。

10月16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集中学习。王宁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拥抱数字时代,因地制宜创新拓展云南大数据应用,积极推动“数据赋能”“数据出海”,探索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技术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实际工作中。”王宁列举5个领域,分析了云南深化应用大数据的潜力。

算大账、算长远账:云南如何“算”出发展新机

算力经济的终极竞争,不在于谁的服务器更多,而在于谁的生态更完整、场景更鲜活。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深化实践阶段,“东数西算”工程、“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出海等为云南提供了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机遇。

科学测算算力需求与绿色电力资源禀赋,不断优化算力与电力基础设施的时空布局,因地制宜整合分配能源生产、消费、存储及算力资源,加快构建绿色算力发展体系,确保算力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云南正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绿色能源底座与国家战略赋能,全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算力枢纽,以开放态度实施“数字信息大通道+产业”行动,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面向“十五五”规划新征程,云南将加速布局离岸数据中心、口岸级云数据中心,构建辐射能力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物理隔离、安全可控的“国际数据走廊”;探索形成“绿电+智算”服务模式,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算力产业集群,实现境内算力资源与境外算力需求的精准匹配;深化智慧文旅、跨境金融、远程医疗、数字贸易等场景应用,以绿色低碳算力赋能区域产业升级。

昆明将立足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带来的国际网络架构优化、带宽扩容、质量提升、时延降低等新型优势,重点发展跨境云/算力服务、国际数据服务、跨境电竞、跨境电商、跨境软件(平台)服务五类产业,延伸布局跨境数字金融、跨境智慧物流、跨境数字文创三类产业,着力夯实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支撑。

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算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这就要胸怀大格局,“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主动融入大局、有力服务大局,既要目光长远,勇于“无中生有”,也要立足当下,善于“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用行动“算”出发展新机。

(来源:微公号“拥抱印度洋”)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