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昆明鸟类智能监测新技术显著提升观测工作系统性科学性 AI瞰鸟 一目了然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12日 09:11 0 aa
昆明鸟类智能监测新技术显著提升观测工作系统性科学性 AI瞰鸟 一目了然

鸟类智慧监测识别系统视频截图。 市滇池管理局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11月11日,在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监控室的电脑上,记者看到,屏幕实时显示着草海大泊口水域内游动的水鸟,每只水鸟头上的红色标签都清楚地显示它们的名称,这是基于AI的鸟类智能监测新技术。

“红嘴鸥连续到滇池越冬已有40年,数量也已超过4万只,是滇池重要的冬候鸟,其种群动态监测对了解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引入人工智能自动化监测技术,系统开展滇池鸟类监测工作。该技术融合固定摄像头、无人机与人工实地核查,实现对滇池红嘴鸥等越冬候鸟迁徙时序、种群分布与数量动态的高精度识别与记录,为候鸟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鸟类智慧监测识别系统由监测摄像头和识别设备组成,监测摄像头好比人的眼睛,用于抓取、聚焦鸟类;兼具算法和算力的识别设备好比大脑,用于对鸟类进行物种识别和数量统计,相应的识别结果呈现在电脑画面中。

大泊口位于滇池草海南部,水域面积约0.52平方公里,是多种候鸟重要的停歇与栖息地。2023年至2025年大泊口人工智能自动化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红嘴鸥先头部队(数量超过50只)于10月16日抵达,随后大部队(数量超过200只)在10月18日抵达。2024年先头部队抵达时间为10月25日,大部队于10月28日抵达。2025年先头部队于10月10日抵达,大部队在10月29日抵达。

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记录了红嘴鸥迁抵时间、数量动态变化等数据,在鸟类多样性监测应用中展现出长时序、实时性强、效率高的特点,显著提升了观测工作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今年冬季,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还将在红嘴鸥重要分布区持续运用摄像头、无人机,结合人工智能自动化监测技术,开展鸟类智能识别及数量统计工作,加强对红嘴鸥种群动态与栖息行为的长期跟踪,为滇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