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机器人将进入“场景为王”时代!四大形态共存,技术底座统一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11日 11:32 0 aa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莫婷婷)随着AI、感知技术与运动控制算法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在近期行业峰会上深入阐述了对机器人市场格局及本体形态演进路径的思考。他认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本体构型将逐渐收敛,而本体构型的收敛并非单一形态的胜利,而是四大形态长期共存、各司其职的生态格局。

机器人市场多轮驱动,本体构型的四大收敛形态并存

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预测,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35年突破300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62.6%。这一增长背后,是AI技术突飞猛进、运控能力深度赋能、材料科学快速融合等多重技术红利的叠加效应。与此同时,老龄化加剧、自动化需求提升等社会结构性问题,推动机器人在商业、家庭、工业、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然而,技术成熟度与实际应用之间仍存在鸿沟,必须实现“场景聚焦、规模落地”。目前,智元机器人已经率先推进产品在真实环境中的规模化部署。在今年8月,智元机器人研发代表曹旭公开提到,远征 A2单台累计行走达3000小时。

在机器人本体形态的演进中,王闯提出一个核心判断:未来智能机器人不会走向单一形态的垄断,而是形成四大稳定收敛形态——全尺寸人形、半尺寸人形、轮式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这四种形态各有其不可替代的物理优势与适用场景,将在不同领域长期并存。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类的物理世界几乎完全为成年人设计。从桌椅高度到门框宽度,从工具接口到交互方式,全尺寸人形具备天然的环境适应性。智元机器人推出的A2系列,已在展厅讲解、商务接待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其高精度运动控制与情感交互能力,使其在高端服务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价值。

半尺寸人形机器人在儿童陪伴、科研教育、文化演出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体型更贴近儿童或青少年,便于互动;同时成本更低,更适合批量部署。在大型活动中,大小人形协同表演已成为新趋势。

在工厂、仓库、物流中心等地面平坦、路径固定的环境中,轮式机器人凭借高续航、低噪音、强负载能力,展现出极高的作业效率。

四足机器人继承了动物运动的灵活性,可在楼梯、不平地面、狭窄空间中自由穿行。其成本低于人形机器人,且在安防巡检、电网监测、应急救援等场景中表现优异。智元已与多家电力企业合作,实现机器人与数字系统的无缝联动,真正实现“机器即传感器”。

技术底座统一,支撑多元形态

目前,智元机器人已打造了远征、精灵、灵犀三大产品系列,覆盖全尺寸人形、半尺寸人形、轮式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等不同形态。尽管形态多样,但智元机器人通过“统一的技术底座”实现高效研发与快速迭代。

王闯表示,这些产品共享统一的技术底座,底层核心能力高度复用。例如,关键的关节模组、高度集成化的本体设计、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及运动控制算法、交互算法和作业算法等,都是在智元机器人同一个中央研发平台上开发和迭代的。

目前,智元机器人已经实现了软硬全栈技术布局。从本体,到“小脑”和“大脑”,由此实现了多形态机器人产品的高效协同与快速落地。他提到,截至目前,智元远征系列机器人累计运行时长已突破18万小时,单台最长连续行走达3500小时,量产下线超过千台,良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开箱即用”的用户体验。

机器人将进入“场景为王”时代!四大形态共存,技术底座统一

他认为本体收敛的能力矩阵为“底座收敛,形态多样 ”,技术收敛于“统一的底层软件平台”,硬件收敛于“系列化的关节模组”。

未来,机器人产业的竞争焦点将从技术突破转向场景落地,构建覆盖商业、工业、教育、文娱的完整生态。未来,不管是哪种形态的机器人,只有机器人能在真实世界中持续学习、自主决策、创造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应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