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19个香港科创项目来沪比拼,上海能为它们带来什么?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4日 03:48 2 aa
19个香港科创项目来沪比拼,上海能为它们带来什么?19个香港科创项目来沪比拼,上海能为它们带来什么?

9月23日,由上海市香港商会主办的“2025沪港创新项目评选”活动决赛路演在上海举行。本次评选活动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两大领域,面向香港和内地的初创公司、大学生和创意个人/团体,采用“初创组”和“成长组”“双赛道”模式。最终有19个项目入围决赛并获得优秀项目奖,其中的12个项目还分别获得四个赛道的“最佳创新奖”、“最佳落地奖”和“最佳团队奖”。

“2025沪港创新项目评选”自今年5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收到报名项目86个。评委方面,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泽星教授应邀担任“生物医药”赛道评委会主席,“人工智能”赛道评委会主席则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杨睿刚担任。各赛道还配备了由商会代表、投资机构专家、企业家、学术界权威及园区代表组成的5人以上评审团,从多元视角保障评审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经过严格的初赛评审,有19个项目晋级决赛。上海市香港商会副会长、创新项目评选小组负责人黎庆文表示,本次项目评选获得了沪港两地很多高校和科创组织的响应和支持。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参赛项目和选手有六成来自中国内地,四成来自港澳台和海外地区,展现了国际化特点。同时,从地域上看,以香港和上海项目居多,又展现了沪港联动的活力。

卓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何智勇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生物医药类科技,可以将肺癌患者的癌细胞在体外培养成为类器官肿瘤。“养殖”这些肿瘤的目的,是为了替代患者试药,从而快速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来到上海的目的,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一项目,寻求各方支持和匹配资源。”何智勇表示,和许多香港企业一样,他们以往的发展重点,还是主要集中在大湾区,但为了扩大业务版图,必须“冲出大湾区,对接全国市场”,于是来到上海亮相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次前来参赛也正是为了实现“破圈”。

19个香港科创项目来沪比拼,上海能为它们带来什么?

何智勇正在演示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创新项目评选委员会(人工智能赛道)主席杨睿刚教授表示,这次参赛的项目的广度和深度超出他的预期,参赛者中年轻人也特别多,能从他们身上感动一种创新的朝气和勇气。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进一步深化沪港两地在创新领域的合作,共谋未来产业发展新机遇,上海市香港商会在去年创立的标杆性活动“创新无处不在”基础上,今年推出了“2025沪港创新项目评选”,聚焦“沪港合作,内联外通”,旨在推动香港、上海,乃至内地其他省市的科创企业在沪港双向落户,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为帮助参赛团队更好对接各方资源,大赛期间,主办方还分别于7 月和 8 月举办了两场辅导营活动,通过政策宣讲、资源对接、实操指导等环节,助力选手切实提升项目竞争力。

上海市香港商会会长张国正表示,上海市香港商会的使命就是要推动沪港合作。当前,沪港都在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并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两大领域都比较具有优势。商会希望通过评选促进沪港优秀科创项目双向落地。香港高校的科创能力在世界名列前茅,上海和内地则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因此,举办这样的项目评选,希望将沪港的优势结合,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实现“香港研发、内地转化”,并共同打造国际化标准,完成从0到1再到无穷的飞跃,相信对于沪港在科创领域的合作共融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推动项目落地是此次评选活动的重要目标,得到了沪港两地的支持。今年的评选还依托“跨境资源赋能”联动沪港四大园区(上海外高桥集团、上海张江高科、香港数码港、香港科学园)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展望未来,香港-上海双城商会资源网络还将为优秀项目团队提供政企对接、投融资支持等服务。

原标题:《19个香港科创项目来沪比拼,上海能为它们带来什么?》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李一能 摄 图片来源:李一能 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李一能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