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西方垄断被打破!中国“地面空间站”曝光,欧美专家:规则已改写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7日 10:16 0 admin

最近,我国又一个“超级工程”亮相了!

由中国科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实施的“地面空间站”超级实验装置,自建成并投入运行以来,再次引发关注。

这座曾被美国顶级杂志评价为“Disruptive(颠覆性)”的工程项目,已经备受瞩目,报道报道,其已提供6万小时以上实验服务。

就连欧洲航天局内部的技术评估会议上,也有专家直言:“这座装置的落成,意味着中国已经掌握航天实验的主动权”。

为什么一座地面工程会引起全球航天强国的侧目?

西方垄断被打破!中国“地面空间站”曝光,欧美专家:规则已改写

事实上,这项“在地球上模拟太空极限环境的能力”,曾是西方垄断多年的核心领域。

早在我国神舟五号、六号飞船发射时期,我国就已初步建立了神舟飞船发射、航天员选拔以及空间科学研究的航天架构。

但是由于没有全面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装置,导致每一次发射航天器,都无法真正模拟在真空、高温以及强辐射状态下的性能,几乎每次都要把测试样本送到国外。

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接受国外实验室收取的昂贵测试费用,才能配合开展相关测试;

更糟心的是,一旦涉及到敏感技术,国外实验室又随时会“拒单”,根本不配合我国科研工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哈工大与航天科技集团的工程师们定下了一个当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建成一座属于中国的“地面空间站”

面对着没有标准,没有设备,没有经验,就连关键材料都要从零开始研制的现状,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在做梦”,工程人员却认为“即使是做梦,也不能再靠别人家的实验室”。

西方垄断被打破!中国“地面空间站”曝光,欧美专家:规则已改写

什么是“地面空间站”?

它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航天器,而是一座在地面上模拟外太空极端条件,如:真空环境、宇宙射线、高低温、强辐射、等离子体侵蚀在内的地面空间环境模拟系统。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在地面上模拟太空状态。

我国建设的地面空间站,由多个巨型实验舱构成,其总规模有数个篮球场的大小,真空度能达到10的-6次方帕斯卡级别。

不仅温度控制范围能模拟零下180度到150度高温环境下的状态,辐射强度检测也足以模拟太阳活动峰值时期的能量水平。

换句话说,有了“地面空间站”,我国就真正具备了在地球上模拟宇宙考验的能力。

地面空间站已经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我国舱外机械臂的关键关节部件,就是在地面空间站经受了上百次的真空辐射循环测试。

我国探月工程的“月尘舱”,也在地面空间站开展了月球表面环境模拟测试,确保真正载人登陆月球时,可以经受住月球表面的复杂环境考验。

西方垄断被打破!中国“地面空间站”曝光,欧美专家:规则已改写

正是因为有了哈尔滨这座“地面空间站”的支持,我国才彻底摆脱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大型航天测试领域的依赖。

以前,讨论起类似装置,世界范围内只有美国NASA的普拉姆溪(Plum Brook)、欧洲航天局的ESTEC环境实验中心。

这些西方搭建的实验装置,长期垄断着全球高等级空间环境验证领域,中国想用一用,只能排队,甚至提前一年就要提交申请。

而相应的航天测试标准也几乎都由欧美垄断,无论是航天器耐热系数、辐射防护指标,还是材料老化曲线的计算公式都是由西方制定。

而现在,中国凭借地面空间站的建立,真正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测试标准,从规模、精度、测试能力等方面突破了西方“卡脖子”。

当你能模拟宇宙环境的时候,你就具备了真正的定义航天标准。

这话一点不假!哈尔滨地面空间站已获多项国际认证,就连《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也不得不承认:

中国的哈尔滨系统已经具备全球最强大的多环境耦合测试能力,成为了航天工程验证的新标准。

西方垄断被打破!中国“地面空间站”曝光,欧美专家:规则已改写

从2023年开始,我国国内空间测试标准中已经有40%以上都来自于哈尔滨体系,部分标准甚至已经被亚洲多个国家采纳。

很多国家的卫星都已经开始按中国的标准进行验证面对这种局面。

建立标准,就意味着拥有了技术主导权,西方国家能怎么办?他们只能徒增焦虑。

哈尔滨地面空间站已经与北京航天城、上海卫星测试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等构建形成了综合性的支持体系。

哈尔滨负责验证,集成在北京进行,最终由文昌实施发射,这确保了我国的每一次航天飞行任务都能更稳、更准、更可靠。

与此同时,凭借地面空间站的加持,我国许多高校的科研团队也可以在这里培养航天测试人才,同时也能吸引国外的科研机构展开国际合作。

2023年底,一家欧洲的卫星制造公司就将新型热控材料送到哈尔滨进行测试!

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象——谁能想到以前我国还要依赖的西方,如今却主动上门来求助中国?

这种角色的逆转,代表着航天体系的崛起,更意味着中国航天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实现了决定性的突破。

西方垄断被打破!中国“地面空间站”曝光,欧美专家:规则已改写

从神舟飞船接力发射、中国空间站在轨稳定运行,到我国嫦娥探测器带着月壤采样返回;

从我国2030年载人登月的目标、2035年国际月球科研站规划,再到天问3号火星探测任务。

中国航天已经跨过了多个关键节点,而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关键目标终将突破——因为诸如地面空间站这样的“静音引擎”会越来越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